第 40 章 040(一更)(1 / 1)

李治的目光無法從面前之人身上挪開。

這一句“東遊”說得好生輕描淡寫。

隨同她此刻恣意飛揚的舉動在一出,令人隻覺確有其事。倘有弓箭在手,便是說出什麼逐獵於洛陽,或許也有人會相信。

但在做出這個暫時遷居洛陽的決策之時,李治到底是打著何種算盤,身為皇後的武媚娘不會不知,也就讓她的表現更顯難能可貴。

事實上,長孫無忌方才朝著媚娘發出的那句質問,以天子的消息渠道靈便,早已有人彙報到了他的耳中,但以李治看來,既是相互之間打了個平手,他便不必做出何種乾預。

反正,當聖駕遷移至洛陽之時,除卻洛陽周遭的含嘉倉、洛口倉、黎陽倉都可供給於朝堂百官用度外,自有關東勢力前來面見天子,以進一步壓製關隴勢力的氣焰。

長孫無忌所屬朋黨也早已漸漸衰落,誰都知道,那個被打開的口子不會被填補上,隻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繼續陷落。

可他未曾料到,皇後本就有一番常人所不能及的氣性,並不願意等到這漫長的遷移過程結束,才讓自己重新找回高坐明堂的優勢。

這份氣性……

不在他的計劃之中,卻也未嘗不是在以他的切身利益發聲!

他也無法忽略掉,在目睹這番策馬而來的場面後,他心中隨之而來的心緒沸騰。

那是一種近乎本能的感知。

媚娘的這一出疾奔,或許不符合皇後應當端莊靜姝的固有印象,卻像是一記重錘打在他的心中,告知於他——

天子之道,本就不在處處沉潛隱忍!

若是已有人敢將那等“不得安居帝都”的話宣之於口,便意味著其實還有更多人在心中有著這樣的一番揣測。

或許他更應當做的,不是在洛陽等候下一份捷報,而是打從有那等苗頭開始的那一刻,便將其壓製下去。

他“確實”是東遊洛陽!

“阿耶!”李清月忽然又朝著他揮了揮手,“你看,今天的風是暖的。”

李治霍然回過神來。

是啊,三月春意正盛,選擇在此時遷居洛陽,本就有時令緣故。

這也是個該當踏花賞景的時節。

那他此番車馬連綴成行,往洛陽前去,沿途崤函道正當草木茂盛之時,難道要走出個逃難之感來嗎?

他朝著一旁的近侍吩咐道:“去取禦馬來。”

他當同行!

早前巡遊萬年宮的時候,李治的坐騎還被擱置在隨行的儀仗之中,並未真派上用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騎馬。他近來又逢體魄安泰之時,活動活動也好。

李賢眼巴巴地朝著李治看了一眼,卻隻得了父親一句“你坐在車中”。

而後他便看見父親已翻身上馬,隨同母親和姐姐所騎乘的那匹並駕而走,真是好一番行動如風的樣子,很快就已將他甩在了後頭。

武媚娘又策馬行出了數步

,方才調侃道:“陛下為何不帶上賢兒?”

李治無奈,“他這個年紀,還是太活躍了一點。”

相比較早慧的女兒和身體欠佳的李弘,李賢更像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孩兒。也就意味著,當他正處在兩歲這個年紀的時候,固然聽得懂大人的話,卻著實不太安分。

李治自忖自己的馬術不差,也不敢隨意將幼子給帶在馬上。

若是真在半道上栽了下去,反而有違他走陸路往洛陽去圖個安全的初衷。

他朝著身側之人望去,目光已再度一亮。

方才身在車中他便已覺媚娘和阿菟這對母女的氣質極像,此刻並駕相伴,這等相似也就更為明顯。

阿菟這等天不怕地不怕的做派,好似還比媚娘更上一層。

他轉向女兒問道:“不覺得坐在馬上危險嗎?”

“有阿娘保護著,怎麼會危險呢。”李清月毫不猶豫地答道,“再說了,我練過的!”

她拍了拍自己那尚且沒多長的腿,以示自己在被帶於馬上坐著的時候能坐穩在這裡。

但這話聽在李治的耳中,卻同小孩子宣揚自己有本事打架沒多大區彆。

咳……行吧,練過三月也算練過。不能打擊她此刻的自信心。

反正再多騎上一會兒,她大約也不會覺得這樣好玩了,還是在車中舒服。

他又忽聽李清月朗聲說道,“而且,阿娘的這頂帷帽還是我買的,坐這兒多有成就感。”

“你買的?”李治啞然失笑。

他就說為什麼他此前從未見過媚娘戴起這樣一頂帷帽,以這頂帷帽的製式與材質,也絕不像是宮中手筆。

瞧著也太像是個便宜貨了。

也就是因媚娘氣質容色絕佳,又配合著那騎裝在身的颯爽,才將這頂帷帽給戴出了上等貨色的效果。

可若真去計較它的品類,隻怕是絕不會放在貴人面前的。

大約也隻有小孩子才能說出這樣的驕傲語氣來,“當然是我買的,還是我自己在長安掙到了錢買的。”

武媚娘有點擔心阿菟下一刻便要說出一句,這是我同老師一起當街賣布賺來的錢。若是這話落在李治的耳中,劉仁軌這位做老師的隻怕要吃個掛落。

但顯然她這份擔心是多餘的,在李治問起她是如何掙到錢時,阿菟卻隻是眨了眨眼睛,以示此事需要保密。

“他倒是教了你不少奇怪的東西。”李治不免因此想到媚娘彼時所說的那句“這對師徒有意思”,現在看來,是有些奇怪的相處模式在。

“也不全是奇怪的東西。”李清月認真答道,“老師教我做人要沉穩大方,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我便送了阿娘這頂帷帽,帶著宣城一並鍛煉體魄。老師也教我要以史為鏡,明辨得失,所以我們如今先自祖父所建豐功偉業學起,就如洛陽宮乃是祖父所倡議重建,也是這裡學的。”

而她活學活用,用這一句駁倒了長孫無忌。

“老師還教我要身居

中央,當知樞紐之變,所以我們此前在長安城中走動,先自長安西市走起,正巧看見阿耶設立的常平倉與平準署是在此地如何運作的,方才知道,原來災害之中還需天子在糧價上儘心。”

李清月仰頭顯擺,“阿耶你看,我學了不少呢。”

李治被這一連串的話給砸了個正著,尤其是那關於常平倉的恭維話,自孩童的口中說出,顯然更有一番令人信服的效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他此刻正騎於馬上,竟覺很有幾分飄飄然。

不過話是這樣說沒錯,該問的話還是要問的。“可你為何隻送禮給你阿娘,卻不送給我呢?”

這場面總有點似曾相識。

但彼時的清月還沒法開口說話,現在卻可以同他掰扯了,“一來,此物配不上阿耶的身價,總得再挑個重禮才好,二來嘛……”

她目光炯炯,任誰都得覺得她隨後說出的那句話,必然是一句天大的實話,“阿娘戴著好看。”

李治:“……”

這話沒法接了。

——————

“陛下何必同她一個孩子計較。”武媚娘跟隨李治重新坐於馬車之中的時候,便忍不住笑道。

說是要以東遊洛陽的姿態起行,但路途遙遠,也不可能真就完全靠著騎馬直抵那兒。

向百官呈現出君王態度就足夠了。

李治在車中坐定,正見媚娘將那等帷帽小心地擱置在一邊。因方才頭頂此物,又有騎行間春風吹拂的緣故,令她鬢邊有幾縷頭發散碎在那兒。

但宮人並未在側,反而將車中的李賢也給先暫時抱走了,便也無從妥帖打理,故而她隻隨意將其挽在耳後,卻自有一番慵懶之美。

他這才後知後覺地想到,難怪自前幾年間開始,長安城中就少有佩戴冪籬出行之人,反倒是帷帽占據了上風。但以今日所見,若著冪籬,便委實少了瀟灑氣度。

他溫聲回道:“我哪是在同阿菟計較,我是在想另一件事罷了。”

“媚娘你所行之舉確有其用處,但我思量一番後又覺得,若隻靠著這個,應當還不足以令人信服。”

武媚娘頷首,“我也是這般以為的,但方才那件事是我當做的,剩下的便是陛下的分內職責了。”

李治笑了笑,轉而自車中箱櫃裡取出了洛陽地圖。

這幅地圖繪製於洛陽宮修繕完成之時,除卻那也可稱作紫微宮的洛陽宮,便是經由洛陽皇城前流過的洛水,以及分布在洛河南岸與皇城以東的兩片民居街坊。

他目光凝視著這張圖幅之上的線條,忽然幽幽開口,“我聽阿菟說,諫議大夫教導她,居處中央,當知樞紐之變……”

“確實如此。”

“這話說的有些道理。”李治若有所思,“那麼你說,我等自長安轉道洛陽,若要先定中樞,一擊即中,又該當選在何處呢?”

他不能隻在沿途之中給人看到他這位天子的精氣面貌,還應當在抵達洛陽後,先做一件一錘定音

之事!

此為上策。

但彆看他說話之間似有問詢的意思,同在車中的武媚娘已察覺到,李治本就在執政之事上聰慧異常,不會抓不住這個最為關鍵的地方。

就像此刻,他的目光已落到了地圖的中央。

乍看起來,他好像還隻在洞察地圖全局,早已隨同他思緒斟酌的武媚娘卻知道,他在看的,應當是位居中央的那座天津橋。

在隋朝之時,它還是一條由鐵鏈聯結船隻而形成的浮橋,但因洛河漲水次數頻頻,動輒將其毀去,因此,到了貞觀十四年,李世民下令,讓石工以方石作為橋墩,減弱漲水對橋體的衝擊。

畢竟,這座橫跨在洛水之上的天津橋,正是連接洛陽南北民居的要害樞紐。

若是此橋被毀去,也就意味著百姓要想探訪於南北對岸,便需以渡船行路,怎麼看都覺得會讓這座被切分開的城市少了幾分威嚴。

可即便如此,洛河漲水依然屢次帶給這座橋梁以毀滅性的打擊。

就比如說……一年多前的永徽六年九月,洛州就發生過水災情況,將天津橋給衝毀了,隻剩下了還留在河中島上的日月表勝四座門樓,安靜地佇立在流水之中、宮城之前。

又倘若武媚娘沒有記錯的話,這次災害上報到京城,因關中水患的盤查剛剛落下帷幕,李治也無力再對洛河做出什麼整飭舉動,所以對此給出的批複是,先將那座浮橋給重新接起來,石腳就先不必修建了。

反正洛陽不是長安,沒必要在此事上多花工夫。

這個決議對於彼時來說是正確的,畢竟要先將錢給花費在刀刃上,但在這一年半後,卻好像正可以作為天子福澤洛陽百姓的手段。

果然,武媚娘隨即就聽李治說道:“修天津橋吧。”

宮城之前顯示皇家體面的天津橋,正是這個“樞紐”所在。

如此一來情況就很明確了。

倘若天子駕臨洛陽,並非上來就是與民爭食,而是先將南北通道進一步穩固,好讓百姓往來便捷,誰又會覺得,他這出遷居裡有狼狽姿態呢?

便是關東世家抵達洛陽,自宮城之前的天津橋上走過,也當更覺他這位天子的威嚴。

這無疑是一出對人方便也對己方便的舉措。

隻是還剩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座橋要由何人來修建。

李治沉吟之中,也下意識地將這個問題給問了出來。

讓洛陽百姓來修必定是不妥的,否則便看起來像是他這位天子發起了洛陽勞役,隻為圖自己度假之時門前氣派。

讓關東勢力自發出錢來修建同樣不妥。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這等投誠上的覺悟,也難免令他們懷疑,讓他們先做事,正是卸磨殺驢之舉的前兆。

至於關隴那些,就更不必說了。

好像為今之計,還是自國庫出錢,讓隨行的將士在此事上出力。

然而李治剛想到這裡,便忽聽武媚娘開口問道:“陛下是身在局中糊塗了,修繕此

橋之人,不就在隨行隊伍之中嗎?還是由陛下親自將其指派帶上的。”

李治抬眸間有一瞬的恍神。

可當他將隨行眾人的身份一一自腦海中盤算過去的時候,他倏爾目光一定,媚娘是說,跟隨玄奘法師一並前來的數百名佛教教徒??_[(”

他這話剛剛問出,並不需等到對方回答,心中就已在頃刻間有了答案。

顯慶元年的時候,他需顯示出自己對佛教的仁善,便令玄奘法師為弘兒祈福,以庇佑其安全。作為回報,他將《道僧犯罪同俗法推勘敕》給廢止了,重新啟用貞觀年間的道僧格律令。

然而到了今年,剛翻過年來,他就重新頒布了《僧尼不得受父母尊者禮拜詔》,在詔書中提及“父母之親,乃是人倫之極”,以人倫限製宗教的發展。

偏偏在三月移居洛陽之時,他又顯示出了對於玄奘法師和眾多大慈恩寺中僧侶的器重,將他們一並帶在了隨行的車駕之中,伴隨天子禦前,讓人無從揣度他對於那些佛教僧侶到底抱有何種想法。

是恩嗎?或許吧。

畢竟,路途之中光是糧食都是一筆巨大的消耗,更彆說,隨後居住在洛陽中的開銷,也都是李治這位陛下一力承擔的。

但更準確的說,李治從未忘記思量施恩提拔與宣詔打壓的分寸,正差一個手段進一步試探佛教所能接受的控製底線。

如今他們跟著隊伍離開關中前往洛陽,實是個試探的好機會!

洛水天津橋全長不過百來步,以隨行僧侶加上少許士卒的人數,足夠了!

李治想通了這一點,當即拍板,“就讓他們修橋。至於他們願不願意做這件事……”

武媚娘托腮笑道,“他們當然願意,佛經教典裡可都說了,能行一善則去一惡,一惡既去則息一刑,若能令天津橋重修,恰是一出將佛教善念傳遞於洛陽的壯舉。”

除了那些真有本事翻譯佛經的,剩餘人裡,也不知有多少是為逃避賦稅勞役才加入的。

陛下恐怕早就想讓他們做點實在事了!

這也確實是李治所想。

他垂眸之間,心中不知閃過了多少感慨,最後隻變成了一句:“還是媚娘知我心意。”

下一刻,車外之人便聽陛下吩咐道:“速讓玄奘法師前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