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026(一更)(1 / 1)

千金買馬骨的人,難道會在乎馬骨頭能不能像正常的馬兒一樣奔跑嗎?

那也未免對馬骨抱有太高的期待了一點。

此時的李義府,就是這樣的一塊馬骨。

早在李治與武媚娘決意用貶官升官的區彆對待,來進一步挖掘願意站在他們這一方的官員之時,他們便已經達成了一致共識。

願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勢必要施加重賞,以確保讓其餘觀望之人心動。

所以李義府到底是不是個能獨當一面的人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能夠起到的標杆作用。

或許,也隻有這等有心鑽營的小人,才敢在此時率先捅出一刀。

可彆小看這些小人呐……

------

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當長孫無忌的壟斷沒有影響到李義府的這出升官後,本就有想法的人紛紛坐不住了。

倘若陛下當真聖意決斷到了這個地步,他們為何不趁機在其中撈上一筆好處呢?

尤其是,有些官員本就因沒能和長孫無忌抱團遭到排擠,或因門第出身不高而必須遵循嚴苛的升遷規律,都在其中看到了一份希望。

大唐官員數量本就是超標的。

永徽六年的中央地方官員合計一萬多名,若是按照每年退出去五百人的消耗來算,補位進來的也應當隻有這個數字,可光是各種途徑獲得任官資格的,每年便有將近一千五百人。

其中還有些是因辟舉以及門蔭得官,有著非同一般的人際關係,已可算是“內定”的。

而上位升遷更是一筆體力和時間賬。

若這個慢慢磨資曆的路上還多了個攔路虎,那就更是難熬了。

但現在有人告訴這些人,他們可以選擇將這個攔路虎給搬開,然後讓這條上升的路徑重新變成一條坦途——

這件事,他們是做還是不做?

相信但凡有一點眼力見的人都會去做的!

許敬宗這人更是當即領會了陛下的意思,先往長孫無忌府邸中跑了幾趟,在勸說無果後,先將一部分相識的官員勸諫去了水患治理的大事中,以示對陛下忠誠。

隨後,他以他這禮部尚書的身份再寫了一封奏表,直言皇後數項罪過。

其中一項,便是永徽三年皇後拒行親蠶禮之事。

比起袁公瑜、王德儉以及其他意圖在此時冒尖出頭之人,許敬宗知道,自己還要更有優勢。

他的官職地位更高,所以也比其餘眾人更為敢寫!

那些人至多是在論述武昭儀的家世,證明她的地位並沒有那麼低,她也能坐得上這個皇後的位置。

許敬宗卻敢直接拿著禮法的名號,悍然對著王皇後開刀,以論證她的“不能”。

更重要的是另一件事。

陛下現在在數位宰相之中還沒有拿到半數讚成票,這對於政令的推行還是多有不利。

那麼當廢王立武的鬥爭到

達一錘定音的關鍵之前,陛下勢必要將人抬到這個位置,也將某些人拉下馬去。

李義府和來濟的升遷路線相似,也為陛下充當了馬前卒的作用,應當能頂上去。

他許敬宗有沒有這個機會呢?

他思量了一番,覺得自己應當是有的。

不過這個前提是,先得有這個位置空缺出來。

------

“都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許敬宗此人真是將這話詮釋得淋漓儘致。”

武媚娘剛聽得李治做出這句感慨,便見李治將幾封奏表合攏在手,露出了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李治有此感慨毫無疑問,是許敬宗又有了些大動作。

武媚娘沒在此事上多問。

陛下對於這些投機之人,雖放任了其中一部分打著迎立於她的名號,但也並不樂於見到她跟這些人結成太過深厚的關係。

否則便是在扳倒了一支限製他掌權的勢力後,又將另外的一路給扶持得過高了。

何況,這些人在陛下心中到底是何種地位,武媚娘心知肚明。

她就算真要拉攏自己的勢力,也得換一個時間,還要聰明一點。

現在就出手,顯得過於急躁了。

她笑了笑,反正這些小人,陛下要想解決也容易。⒓[(”

許敬宗和李義府這樣的人確實是一把快刀,但這等容易得意忘形的小人,更應該說,是一把隨時會折斷的刀。

要抓他們的把柄還不容易嗎?

到時候在不需要用他們的時候,隨時可以清算。

李治回道:“確是如此啊……”

不過現在還是他們對李治有用的時候,遭殃的,就是這些新晉貴人的另一方。

在得到了李治給出的暗示回應後,許敬宗接連上奏的幾條消息,比起此前的溫吞討好,已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第一刀削向的便是來濟。

在長孫無忌的扶持之下,來濟從中書舍人到拜相,所用的時間不到十年。

這其中能被挑出錯處的地方太多了。

何況中書省之中對來濟心存怨言的不在少數。

這些搜羅在一處的陳言,很快經由許敬宗之手捅到了李治的面前。

許敬宗的這一招無疑很聰明。

他是不可能直接跳到中書令位置上的,與其如此,倒不如先成全李義府,也為自己此前將其作為投石問路棋子的舉動表達一番致歉。

如此一來,在抗衡長孫無忌那方反擊的時候,他便有一個完全同進退的盟友了。

李治在面對這份舉報的時候,同樣手段堪稱雷厲風行。

去年來濟沒有在萬年宮山洪對他表達支持,也被他按在了罪責之中。

連帶著那一長串的官員聯名檢舉,直接將來濟削出了個貶官台州刺史的結果。

李義府尚未在那右散騎常侍的位置上做多久,便被抬到了中書侍郎的位置上,權柄僅次於

兩位空缺的中書令。

而許敬宗的第二刀,指向的正是褚遂良。

當這位先帝顧命大臣以“不負先帝聖恩,以命相請”的說法,解巾叩首於殿前,請求李治收回成命的時候,砸在他腦門上的便是一封曆數他罪狀的奏表。

其中最重要,也最致命的一條,便是重新清算褚遂良侵占田地一事。

那本該是已經翻篇的事情,可彆忘了,這其中還有一樁後續官司。

當年檢舉褚遂良惡意低價買賣的監察禦史韋思謙,在褚遂良重新被起複後貶官清水令,不得升官。

偏偏韋思謙其人,真該算是個天生的諫官。

他於立身持正上毫無缺漏可言,即便被貶官,也以“大丈夫當正色之地,必明目張膽以報國恩”為其做人宗旨。

覺得此人並非池中之物,甚至為其鳴冤打抱不平的人絕不在少數。

李治都不知道許敬宗這家夥是怎麼找到門路將這些名單收錄起來的。

不過,手段不重要,結果最重要。

奏章砸下去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褚遂良額頭上的鮮血,是因在殿前台階上叩首所造成的更多,還是被砸出來的更多些。

但此刻誰還顧得上這個。

更為醒目的,是李治在此時的一句厲聲發問,“褚遂良,你字字句句不忘先帝,但你真無愧於先帝嗎?”

“……”褚遂良呆滯在了當場。

上首那位年輕的帝王氣焰正盛,當他手握的分庭抗禮勢力越多,借題發揮的底氣也就更為充足。

李治冷然開口,“你去潭州冷靜冷靜吧。”

褚遂良他被貶了。

------

算起來,褚遂良被貶還遇上了個好時候。

長安城中的夏日連雨正當止息,不必令人需要打著傘去送行。

當然,這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值得安慰的。

降雨停下,高興的反而是那些唯恐洪水再起的百姓,還有就是——

終於能被準允出門的小孩子。

清月握著尖端包了白布的投籌,努力朝著距離她不遠處的投壺比劃,試圖在自己已能走能跑後找點新鮮花樣玩玩。

但另一道一直灼灼盯著她的目光,讓她剛抬起來的手又放了下來,隻能將目光轉回到了身邊。

見李清月終於看向了她,李素筠鬆開了被咬著的下唇,開口問道:“你為什麼還能這麼安逸啊?”

因兩位公主不樂意令人打擾的緣故,原本隨侍在旁的宮女都往遠處退開了不少,隻需能看到她們的身影便好。

而或許正因這份相對清靜的環境,加上在她面前的又是個小孩兒,李素筠的情緒表露都顯得直白了不少。

確實是……情緒表露。

當李清月朝著她看去的時候,驚覺這個年長幾歲的姐姐扁了扁嘴,話中竟隱約有幾分哭腔。

與其說她在問的是“你為什麼還能這麼安逸”,還不如說,她在問的是,

“你憑什麼還能這麼悠閒到無所擔憂”。

清月垂眸沉思,不難猜測她此刻是何種心情。

對真正隻有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她不會明白什麼叫做朝堂博弈裡的加減法。

來濟、褚遂良先後被貶後,朝廷重臣裡對於廢王立武一事的態度本是四個反對兩個中立一個讚同,現在四個反對裡去掉了兩個,又頂上了兩個讚同的,便成了兩個反對兩個中立三個讚同。

優勢到底在哪一方,已經很明顯了。

隻怕反對的兩個裡,其中一個也已經開始戰戰兢兢的。

李素筠能感覺到的,隻是近來後宮的氣氛也因前朝變革而大有變化。

便比如說她的母親蕭淑妃。

如果說那一次奇怪的擁抱已經讓敏銳的孩童感覺到不安,這幾日母親越發反常的態度,就幾乎是讓她感到恐慌了。

可她又有一種近乎本能的直覺,倘若她將自己的這份擔憂對著母親問出來,絕無法從她那裡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複。

畢竟她的年紀還太小了,就算真遇上了麻煩事,隻怕也沒有幫忙分憂的本事。

也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在見到這個比她更小的妹妹之時,竟將這種不安給流露在了話語中。

不過話一出口,她又有點後悔了。

李清月的封號是安定,小名是阿菟,可不代表著她真能在這個年紀就幫人排憂解難,勢如猛虎。

“算了,我跟你說有什麼用,你玩你的吧。”

李素筠乾脆在地上坐了下來。

因前兩日日光暴曬的緣故,地上的青草上已不剩什麼水珠。

她信手扯過了一根抓在手裡,想了想又多扯了一根,自己跟自己鬥草玩。

可那股子憋悶的勁兒卻總無法排遣出去。

但還沒等她將兩根草的其中一根給扯斷了,她便發覺自己面前的光線被擋住了。

顯然是李清月站到了她的面前。

她悶著嗓子問道:“你乾嘛呀?”

“哪有問問題隻問一半的。”李清月伸手戳了戳她的胳膊。

李素筠沒抬頭,“那你能回答?”

李清月默然了一瞬。

李素筠的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

她一個兩歲不到的孩子,這會兒不當個正常的兒童打發時間,順帶鍛煉鍛煉臂力體力,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還能乾什麼彆的嗎?

但凡她真能有這等參與朝政的機會,她保管在褚遂良這家夥對著母親的背景資曆指指點點的時候,直接衝到朝堂之上,對著褚遂良來一句“何不撲殺此獠”。

這話到底是不是謠傳抹黑的姑且不論,那聽起來是真爽啊。

可惜褚遂良已不在長安城裡了,讓她沒有了這個實踐的機會。

她如今所能做的,除了做好一個看客外,也就是在親身經曆這段曆史的時候,自上位者鬥法裡學到些東西。

比如說那出以小人作刀打開局面的操作,是

當真有意思。

隻是……

在看到眼前小姑娘要哭不哭表現的時候,她又在想,她是不是還能有一件事可以去試試。

她開口道,“我又不像你,還需要擔心阿娘。”

李素筠霍然抬頭,“你什麼意思?”

她定定地打量著李清月的臉色,隻見在這個說話早熟的妹妹臉上,並沒有什麼落井下石的意味。

反倒更像是在跟她認真地探討這個話題。

李清月慢吞吞地伸出手,自李素筠的手裡將其中一根草抽了過來,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李素筠都還沒反應過來呢,那兩隻肉乎乎的小手就已一把將草給扯斷了。

完整的那根正在對方的手中。

李清月搖了搖手中代表勝利的那根,說道:“我教你個辦法試試?”

李素筠:“……”

好吧,她覺得自己上一次對李清月的判斷並沒有錯。

這妹妹果然很不對頭。

但李素筠的交友圈裡就這麼幾個人,又眼見母親的焦慮神情無處排解,竟鬼使神差地答應了下來。“你,你說給我聽聽。”

聽到那句從李清月那裡傳達過來的話後,李素筠還努力讓自己將這句話給背了下來。

若是讓人瞧見這種出主意的場面,隻怕要大呼好笑了,奈何這兩個人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李素筠甚至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絕不會將給她出主意的小智囊給供出來。

就是吧……

聽人說話是一回事,真將其按照計劃所說的那樣問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素筠躡手躡腳地返回淑景殿,便被殿中的低氣壓給驚了一跳,讓她險些將自己原本要說的話都給忘了。

可伸頭縮頭反正都是一刀,見母親揮退了宮人,像是要與她有話要說,李素筠搶先一步開口:“阿娘,有人托我給您帶一句話。”

蕭淑妃眉心一蹙,“什麼話?”

她思量了一番近來女兒接觸到的人,卻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因她被其餘事情困擾,除了知道女兒正常就寢用膳之外,竟不知她平日裡都做了些什麼。

更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她會從女兒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

“她問,您和皇後殿下,是想要效仿衛子夫衛皇後嗎?”

蕭淑妃倒抽了一口冷氣,一把捂住了女兒的嘴,“誰跟你說這話的!”

李素筠茫然不解地看著母親的反應,自手掌縫隙裡又擠出了一句話,“阿娘,衛子夫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