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戰將起(1 / 1)

翌日清晨,諸葛巡被迫與三弟同一時間起床,客居外宅,睡懶覺不太禮貌。

離開之前,諸葛巡再去拜見一次黃祖,當面向其辭行。

黃祖那邊,則派甘寧送諸葛巡一程。

一離開黃氏祖宅,甘寧突然對著諸葛巡行了一個大大的半跪之禮。

諸葛巡連忙去扶,甘寧卻強著不動,扶也扶不動,似有話要說。

諸葛巡便勾著腰,托舉著甘寧雙手,聽著。

“諸葛先生,甘某於江上半生漂泊,因水賊之身份,不得他人重視,到了江夏,才得黃公器重,昨日黃公告知在下,他之所以重視於我,皆是因為諸葛先生推舉,大恩不言謝,日後諸葛先生若有用得到在下的地方,定舍命以報!”

“甘校尉先起來說話。”

諸葛巡道,手中用力,甘寧這才起來。

“先生。”甘寧拱手,一臉正色地看著諸葛巡。

諸葛巡見甘寧其人,長相自是威猛,隻不過皮粗黝黑粗糙,應該是長時間在江上活動所致,一頭散發束起,隨風飛揚,與一般武將的不苟很不相同。

可見黃祖對他的不羈外在,管束還是比較輕的。

隻要你能打,管你打扮成什麼樣。

迎向甘寧那深眸銳利又充滿真摯的目光,諸葛巡淡淡一笑。

“甘將軍言重了,將軍身負守土之責,為江夏與黃公而戰,便是不負黃公器重與栽培了!”

“為江夏與黃公,在下必定舍身忘死而戰!”甘寧嚴肅道。

甘興霸是鐵骨錚錚的好男兒,江夏有甘寧,黃祖有甘寧,乃是莫大幸事。

“將軍在此地稍待。”

諸葛巡說著,走到部曲中,找了位跟甘寧差不多身形的部曲,讓他將銀甲卸了下來,帶著來到甘寧面前。

“昔日渡口相會,我與興霸一見如故,今日作彆,無甚相送,便贈镔鐵甲胄一副,望它能在將軍衝鋒陷陣之時,為將軍格刀擋箭,護將軍周全。”

諸葛巡說罷,那名部曲將自己的甲胄獻給了甘寧。

甘寧一見這銀鎧,目光便移不開了。

身為一名衝鋒陷陣的軍士,甘寧怎會認識不到眼前之鎧的優異之處。

打拚這麼多年,他不是沒見過精良的鎧甲,但如此製式又光亮如新的,還真未見過。

“先生,如此厚禮,在下焉能……”

不等甘寧說完,諸葛巡已經一把將東西推到甘寧懷中。

“區區甲胄而已,興霸無需介懷,我知興霸軍務繁忙,就送到這吧。”諸葛巡說著,臉上洋溢著和善的微笑。

舉薦之恩未報,現在又加一條贈甲之恩,甘寧看著諸葛巡友善的目光,明明是蕭瑟秋意的季節,諸葛先生卻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甘某是個粗人,先生說如何,那便如何。”

諸葛巡笑意不減,衝甘寧拱手作彆,甘寧果然沒有跟上來。

等回到黃宅,大家都已起了,諸葛巡正好向劉琦與劉璃辭行。

“先生為何不多留幾日?”劉璃口中剛冒話,就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句廢話,然後補充一句,“兄長,我們送送先生吧。”

這樣,疑問句就變成了反問句。

劉琦順了妹妹的意,主要是父親劉表交待過,有機會就多向諸葛先生學習學習。

不過劉表用的其實不是學習,而是更直白的套近乎。

原話是:有機會便多與諸葛子謙套套近乎,不會吃虧的!

於是劉琦道:“先生既要走,便容我兄妹二人相送一程吧。”

就這樣,諸葛巡被諸葛亮夫婦,劉琦兄妹一路送出城數裡。

諸葛巡帶上林默,再帶了十名部曲,餘下的,都留給了三弟。

“三弟,隆中農事業已革新,農學方面有石韜主理,江夏方面,不如讓黃聰明過來吧,畢竟他也是黃氏中人。”

“弟正有此意,且這兩年襄陽黃氏也有不少人都已習慣新式耕作,調集一些回江夏,應當會比當初兄長親帶來得快。”

諸葛巡笑笑,想起一句互聯網黑話,這就不就是孵化與裂變麼。

告彆眾人,諸葛巡踏上了回章陵的路。

就在離開當日,一則重磅消息在安陸黃氏內部傳開。

很快,便傳到了諸葛亮耳中,而且還是甘寧親自帶來的消息。

“孫策在回吳郡途中,於溧陽境內遭不明人士伏擊,身受重傷,其間沒有更多細節,孫策之生死,暫時成謎,不過聽說令兄諸葛瑾也受了輕傷,倒是性命無虞。”甘寧道。

諸葛亮陷入思索。

不是想孫策的生死,而是想到了兄長關於江東事局的預言。

他記得與兄長初次談及孫策時,兄長便有孫策剛而易折的論斷,其依據便是江東之地龍蛇混雜的複雜情況,加上孫策過於剛硬的性格缺陷。

好似剛而易折之事,必然會發生一般,事情也終是到了兄長所料想的那般。

“有勞甘校尉,亮會速速將此消息告知兄長。”

“黃公有言,先生得空與夫人去一趟祖宅。”

甘寧拱拱手,告辭了。

諸葛亮先命人快馬將消息帶去給兄長,然後與黃月英一道去見黃祖。

諸葛亮心有所期,孫策這個節骨眼上出事,黃祖應該是要動身了。

恐怕自己得到消息的時候,送往襄陽劉表,江陵蔡瑁,長沙黃忠的急信,已經在半路上了。

江東,大戰將起。

諸葛巡輕裝上陣,預計六七日就能回到複陽縣,不料第二日,就有一位自家部曲追上了他。

部曲帶來的消息,正是孫策遇襲的消息。

果然。

江東要亂了,劉表與黃祖斷然不會放棄如此良機。

此刻,諸葛巡想到的,竟不是江東孫氏的命運,反而是中原的曹操與袁紹。

原以為劉孫和談,一起對付曹操,或可大方向上改變中原局勢。

然而局勢變幻,荊州與江東,卻爆發了比史上更激烈的爭鬥,如此一來,曹操壓力驟減。

或許袁曹兩家,可以相對公平地對決了。

時也運也,現在壓力給到孫權。

原本孫策死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之中,以讓孫權有一個較為平穩的過渡期。

加上孫權得到江東豪族支持,很快就掌控了局勢。

現在不然,現在是內憂外患並起。

不過……諸葛巡很快又想到另一個可能。

當一個勢力內部不穩定時,如果遭到外敵強烈攻擊,恐怕會讓內部暫時形成統一戰線。

對江東而言,荊州就是這個最大的外敵,江東的進攻,反而可能會讓各方擱置爭議,妥協到孫權帳下,一起應對外敵。

當初曹操官渡勝利後,也聽從郭嘉建議,不急著進去冀州,讓袁紹幾個兒子各自為戰。

結果袁紹幾個兒子真的相互攻伐,終成一盤散沙,最後被曹操輕易收拾。

想到此處,諸葛巡取來筆墨,當即回信一封,向三弟陳述利害。

趁你病,要你命。

外敵當前,團結一致。

兩種說法,皆有道理,至於取舍,還是交給黃祖與三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