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六大功勳,官升一級!(1 / 1)

中午時分,紫禁城—武英殿內。

“哈哈……哈哈!”

崇禎帝—朱由檢坐在禦座之上,正在觀看一份剛剛送來的奏折,並不斷發出爽朗的笑聲。

奏折是孫承宗呈送來的,上面言明:經過一番激戰,明軍已經收複了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重新打通了京師和遼西之間的聯係;二貝勒阿敏帶領人馬逃竄,在界嶺口中了明軍埋伏,殺傷極多、繳獲無數,並救回了被其掠走的三萬多名百姓!

自從女真大軍入關以來,攻城掠地、氣焰囂張,連大明京師都深受威脅,王公貴族、軍民人等一日三驚,都快嚇出毛病了。

現如今,終於將這些女真韃子趕走了,京師轉危為安,朱由檢自然開心了。

與奏折一同送來的,還有一份請求封賞的人名單,上面羅列著與女真人交戰中,立下功勳的三十六位明軍將領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秦鋒。

秦鋒的名字後面,還寫清了其立下的六大功勳:

不懼艱險,長途跋涉,率先入京勤王,此為第一功!

德勝門外,大敗女真鑲藍旗人馬,保京師無恙,此為第二功!

天壽山下,大敗女真鑲黃旗人馬,保曆代先皇陵寢無恙,此為第三功!

助關寧軍攻克薊州城,奪取糧秣、運回京師,此為第四功!

獻反間計,迫使皇太極率軍返回遼東,此為第五功!

界嶺口外,伏擊女真鑲藍旗人馬,繳獲極多,此為第六功!

六大功勞,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足以稱道了。

如今六功合於一身,秦鋒位列第一名,名至實歸!

有意思的是,在六大功勞後面,孫承宗還寫了幾行小字:秦鋒大才、屢立戰功,本當重賞、加官晉爵,然其年少,陰沉難測,若是驟登高位,難免誌驕意滿,則朝廷難以駕馭矣,故老臣鬥膽建議,升其一級既可,磨其心誌、折其鋒芒,日後方可大用……天威軍強悍善戰,當擴編人馬,以利國家!

……

說白了,孫承宗認為秦鋒非常有才乾,又屢立戰功,按理來說,就是連升三級都不為過。

不過嘛,秦鋒年紀太輕了,性格又陰沉難測,這樣的人一下子當了大官,很可能變的驕橫起來,從而變的不好控製,這對朝廷、對秦鋒都不是好事。

因此建議崇禎帝,提拔秦鋒一級官職就可以了,好好磨練一下心性,等其變的成熟穩重了,再行提拔重用,還有天威軍十分能打仗,可以進行擴編,對國家會有好處的。

看完孫承宗的建議,朱由檢略加沉思,認可的點了點頭,而後從龍案上取來一支禦筆,沾滿了朱砂,在奏折上寫了批示:準,晉升一級,以彰其功,天威軍擴充兩標人馬,具由秦鋒統領。

秦鋒本來是從四品的副遊擊將軍,現在晉升一級,就是正四品的遊擊將軍了,而這樣的晉升,顯然是配不上秦鋒的功勞。

這一點,朱由檢也意識到了。

不給秦鋒連升三級,是怕他一下當了高官,以後難以駕馭,可如果因為封賞不公,讓秦鋒生出怨恨,與朝廷離心離德,同樣不是好事。

怎麼辦呢?

為了拉攏其心,還得給點彆的封賞才行!

沉思片刻,朱由檢提起禦筆,又寫下了一行批示:加封榆林右衛—鎮北千戶所—副千戶之職。

秦鋒出身軍戶,家族世襲正六品—百戶官,現在提升為從五品—副千戶,這個官職同樣是世襲的,隻要大明朝不滅亡,秦家嫡係子孫就可以永遠當官,也算是一個莫大嘉獎了。

即便如此,朱由檢仍覺得賞賜太輕了,略加思索,又寫下了八個字:並賜專折奏事之權!

專折奏事:就是有什麼事情了,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折,與皇帝進行溝通。

而在大明朝朝廷中,京官裡除了禦史言官,隻有三品以上官員,才有向皇帝上折奏的權利。

三品以下的官員,無論你有多大的事情,都不能直接向皇帝上奏折,而是將事情彙報上司,再由上司代上奏折,否則就是僭越之罪。

地方官員中,隻有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總兵這樣的大員,才有資格向皇帝上奏折。

秦鋒官升一級,也隻是個遊擊將軍,正四品,還屬於邊軍,這個級彆的官員能獲的專折奏事權力的,在整個大明朝也是屈指可數了,足見恩寵!

封賞完了秦鋒,又封賞其他將領,這就不必一一細說了。

接下來,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仗打完了,不僅要封官,還得賞銀呢!

按照規定:明軍將士斬首一個女真兵,或者蒙古兵,賞銀五十兩。

如果明軍將士陣亡了,按照官職大小,給予其家屬三年俸祿,做為撫恤金。

陣亡者子女未成年的,朝廷負責扶養,直到成年為止。

陣亡者父母年事已高,無人奉養的,朝廷負責贍養終身!

……

還有征戰中,損失的戰馬、盔甲、兵器、旗鼓……都需要朝廷調撥銀子補充。

孫承宗計算了一下,幾個月的大戰下來,至少需要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才夠賞賜、撫恤、補充之用。

而大明朝的戶部,將家底都搜刮乾淨了,隻能拿出四十五萬兩銀子,與需要的數目相差巨大,怎麼辦?

朱由檢愁的直皺眉,而後看了看身邊的王承恩:“王大伴,朕的內帑還有多少金銀?”

“回聖上的話,尚有黃金兩萬八千五百兩、白銀四十八萬三千一百兩!”

“傳朕旨意,從內帑撥出白銀四十五萬兩,加上戶部的四十五萬兩,合計九十萬兩,暫且發下去吧,至於剩下的一半,等江南的賦稅送到,再行給將士們補齊!”

“老奴遵旨!”

處理完了封賞的事情,接下來,還有一件更頭痛的事情:到底殺不殺袁崇煥?

按照朱由檢的本意,是要將袁崇煥千刀萬剮、淩遲處死,以泄心中之憤的,可是兩個人的出現,讓朱由檢變的猶豫起來。

一個是秦鋒,四次進宮面聖,和自己交談之時,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多次為袁崇煥求情。

而且求情的話語,說的的確很有道理,身為封疆大吏、統兵之帥,有時的確身不由己啊!

第二個是孫承宗,新上任的薊遼總督。

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得意門生,如果殺了前者,後者會不會生出芥蒂,進而對朝廷不滿呢?

考慮到以上兩點,朱由檢的殺心消減了很多,考慮著是否可以免袁崇煥一死,改為流放或者削職為民?

猶豫不決之際,小太監們送來厚厚一摞奏折,其中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大紅色聯名奏折。

打開一看,聯名者包括:內閣首輔周延儒、次輔何如寵、輔臣錢象坤、六部尚書中的五位……共計是四十二位朝廷重臣,而這些人有個共同身份:東林黨成員。

而這些人聯名上奏,內容隻有一個:請求皇帝下旨,速速將袁崇煥淩遲處死,以正國法!

袁崇煥不是一直親近東林黨嗎,東林黨官員們又為何集體上奏,要置袁崇煥於死地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舍車保帥,二是替罪羔羊!

最近一段時間,非東林黨的官員們一直用‘袁崇煥通敵’為口實,大肆攻擊東林黨,進而奪取朝堂上的權力。

這件事情,鬨得東林黨十分狼狽,而且意識到袁崇煥救不出來了。

既然救不出來,乾脆就殺了他,殺的越快越好、殺的越狠越好,這樣就能斷了被攻擊的口實,將自身損失降到最低,這就叫舍車保帥。

……

女真大軍在京畿地區橫衝直撞、燒殺劫掠了幾個月,不僅百姓們深受其害,就連王公貴族們的田園、產業也損毀無數!

如今京畿一帶,可謂是民怨沸騰、怨氣衝天!

這股怨氣,必須發泄出來!

女真人入關的事情,必須有人承擔責任!

誰來承擔?

東林黨執掌軍政大權,國家出了這樣的事情,理應承擔責任!

可東林黨不想承擔責任,那就隻有找一個替罪羔羊了,袁崇煥無疑是最佳人選!

殺掉袁崇煥,疏散上下人等心中的怨氣,進來保住自己的權力,這就是東林黨的小算盤了。

……

非東林黨的官員們,一致要殺袁崇煥!

東林黨的官員們,一致要殺袁崇煥!

事情到了這一步,想不殺都不行了,否則就是跟全體官員們過不去,那個後果,極其可怕!

想到這裡,朱由檢歎息一聲,隨即咬了咬牙,提筆在奏折上批了一個大大的‘準’字!

奏折發回內閣,內閣群臣立刻以最快速度辦理:十天之後,京師西市,將袁崇煥淩遲處死,家屬流放三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