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舉行冠禮!(1 / 1)

安撫了一眾流寇首領之後,楊鶴又將秦鋒召到了近前,準備好好的獎賞一番,可是賞點什麼好呢?

賜予財物?

救濟饑民,安置流寇,全都需要大量的財物,現如今,楊鶴處處精打細算,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可是財政開支依舊很緊張,根本沒法用財物進行獎賞。

提升官職?

秦鋒今年才十九歲,已經是白城子守備官了,還統帥著數千精銳之士,僅僅因為舉行了一次閱兵,就對其提拔官職,隻怕有人該說閒話了。

不能給財物,又不能升官職,那獎賞點什麼好呢?

略加思索,楊鶴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秦鋒,你今年十九歲了吧?”

“回總督大人的話,正是!”

“本督看你束發為髻,想來未曾舉行冠禮?”

“未曾!”

大明律法規定:皇帝、太子、皇子十二歲至十五歲行冠禮,官員、庶民十五歲至二十歲行冠禮。

舉行冠禮,代表著一名男子正式成人了,而冠禮儀式,一般是由親生父親、家族長輩,或者師尊來主持。

秦鋒的父親早逝,家中沒有長輩親屬,也沒有拜過師尊,故而一直沒有舉行冠禮,還梳著少年人的發髻!

“嗬嗬,你已是一軍主將了,即將為國家征戰四方,若不舉行冠禮,實在有些不合規矩,這樣吧,你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三天之後,由本督親自為你主持冠禮!”

“多謝總督大人厚愛,卑職感激不儘!”

楊鶴和秦鋒亦師亦友,關係親密,前者絕對有資格為後者主持冠禮的。

再說了,由堂堂三邊總督親自主持冠禮,這絕對是一件特彆有面子的事情,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呢!

……

三天之後,三邊總督府大堂中,秦鋒的成人冠禮如期舉行。

儀式由總督楊鶴親自主持,老將軍尤世威充當讚者,另有大小文武官員百餘人做觀禮,過程極為複雜:

第一步,已經齋戒了整整三天的秦鋒,好好洗了個澡,換上一身全新的禮服。

第二步,設下香案,備下祭品,隆重的祭祀了天地、山川、神靈,以及列祖列宗。

第三步,將秦鋒的束發打散,重新挽髻、加簪、著緬。

第四步,由楊鶴親自為之加冠,首加緇布冠,既一種黑色布冠,諭示秦鋒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肩負起成年男子的責任了,比如說:娶妻納妾、生兒育女,為家族延續血脈!

次加皮弁冠,既一種用鹿皮縫製的皮冠,象征著秦鋒有資格成為一名戰士,可以為國家征戰四方了。

三加爵弁冠,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用一種極細的葛布做成,戴上之後,秦鋒就擁有了祭祀宗廟的權力!

三次加冠之後,按照規矩,還要給秦鋒起一個表字。

男子成人之後,為了表示尊重,就不便再直呼其名了,需要另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或者表示德行、誌向的彆名,稱之為表字。

取表字這件事,自然還是由楊鶴負責了。

“來人啊,取文房四寶來!”

“諾!”

侍從們取來了筆墨紙硯,放在了一張紅木桌案上,而後楊鶴提筆在手、沾滿了墨汁,迅速寫下了一首七律:

文武雙全謀略精,殺敗胡虜百萬兵,

北伐欲搗黃龍府,十二金牌意難平,

奸臣陷害莫須有,千古遺恨風波亭,

粉身碎骨亦無悔,來世依舊做漢卿!

寫完之後,楊鶴在‘漢卿’二字下面重重的點了兩點,而後頗為感歎的說道:“萬曆三十二年,本督考中進士,而後被朝廷加封為紹興知縣,上任途中,路過杭州,特意前往西湖之溿,祭奠了宋嶽鄂王之墓,並做下了這首詩,秦鋒,今日本督將這首詩送給你,並正式為你取字:漢卿,希望你以後效仿嶽鄂王,驅胡虜、保江山,愛士卒、親百姓,精忠報國、永為漢卿!”

說話間,楊鶴將寫好的詩遞給了秦鋒,並在秦鋒的肩膀上重重的拍了兩下,其中大有深意。

秦鋒足智多謀、勇武過人,既有弄銀子的辦法,又有訓練軍隊的本事,堪稱是天下奇才!

問題是,天下奇才,往往都桀驁不馴、難以駕馭,這一點在秦鋒身上尤其明顯。

看似眉清目秀、人畜無害的,實則腹黑心狠,還帶著一股子難以言喻的野性,這樣的人一旦為惡,足以翻天覆地!

因此上,楊鶴才給秦鋒取了‘漢卿’這個表字,以此來時時提醒他,做一輩子的忠臣良將,千萬不要誤入歧途、危害天下。

“多謝總督大人賜字,卑職一定牢記心中!”平心而論,對於‘漢卿’這個表字,秦鋒還是很喜歡的,絕對的高大上、有內涵、有檔次!

可是讓自己效仿北宋名將嶽飛,那就要看是什麼事了。

征戰沙場,驅除韃虜,沒有問題。

嚴明軍紀,愛護百姓,沒有問題。

奉公廉潔,兩袖清風,同樣沒有問題。

……

放棄北伐,交出兵權,任由奸臣、昏君誣陷至死,還連累家人流放嶺南,部下相繼慘死……這種傻事自己堅決不乾。

秦鋒的人生信條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誰敢讓我死,我先叫他亡,那怕是皇帝老子也不例外!

何為漢卿?

漢者,泱泱華夏也,卿者,軍中將帥也。

我秦鋒,乃是華夏之卿,不是帝王之卿,更不會為了某個昏君、庸君,做愚忠之臣!

天下者,人人之天下也,你若守不住,那就換我來!

……

再說招撫的事。

一場精彩的閱兵式,將四十七位流寇首領嚇得膽戰心驚,再也不敢獅子大開口了,而是乖乖的返回去,帶著手下人馬接受了招撫,整個過程異常順利,期間沒有一個敢炸刺的。

總督楊鶴言而有信,給這四十七位流寇首領都封了散官,就是白拿俸祿、不用乾活的官職,還賜了住宅、銀兩,讓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

至於十萬流寇,按照之前計劃好的:一部分前往神木煤礦工作,包吃包住,還有銀子賺;另一部分負責清理無定河的河道,開墾兩岸荒地……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雖然招撫了十萬之眾,可不願接受招撫的流寇依舊眾多,對這些冥頑不靈者,那就隻能實行鐵腕政策了!

如今蒙古人正在內訌、打的異常激烈,根本無力南下劫掠,趁此大好良機,總督楊鶴決定從榆林、寧夏、甘肅、固原四大軍鎮的駐軍當中,抽調出四萬精銳人馬,交由老將軍尤世威統一指揮,討伐那些不肯接受招撫的流寇們,爭取早日平定亂局!

決定下了,命令卻沒下,為何?

沒有錢糧!

如今大明朝國力空虛,再加上朝廷上下蛀蟲太多,以至於財政開支困難,軍隊拖欠糧餉的事情極為普遍,而西北邊軍的拖欠情況最為嚴重了。

就以榆林鎮來說,從萬曆四十七年開始、到崇禎三年,軍餉連連拖欠,一直就發不全。

經過計算,十二年時間,朝廷共計拖欠榆林鎮軍餉、高達一百五十三萬八千餘兩白銀。

榆林、寧夏、甘肅、固原四鎮加起來,拖欠的軍餉更是高達五百多萬兩。

領不到軍餉,又吃不飽肚子,故而西北邊軍中逃亡的情況極為嚴重,而逃亡的邊軍們,很大一部分變成了流寇,四處攻城略地、燒殺搶奪,流寇大軍的戰鬥力不斷上升,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啪、啪……不夠,差的太多了,沒有錢糧,邊軍將士們難以效命,又如何剿滅流寇……唉!”

中午時分,總督府二堂中,楊鶴一邊對照著賬冊,一邊飛快的撥打算盤珠子,臉上則布滿了愁雲。

西北邊軍拖欠的軍餉太多了,以至於士兵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士氣低落至極!

現如今,要想調動大軍出征,首先得給士兵們補發軍餉,如此才能鼓舞士氣,全都補上是不可能了,起碼補充幾個月的吧!

還有糧草、軍械、戰馬都需要補充,而這些都要銀子。

楊鶴計算過了,補充軍餉、糧草、軍械……全都折合下來,至少需要四十萬兩銀子,如此才能調動大軍、征討流寇。

問題是,西北大旱,赤地千裡,百姓們死走逃亡、十室九空,各州、府、縣能征上來的賦稅非常之少,就連維持官府的日常開銷都很困難,更彆說為數萬大軍提供糧餉了。

賦稅征收不上來,隻能向朝廷求援了。

最近這段時間,楊鶴連著上了十多封奏折,請求皇上和內閣重臣們能調撥一些錢糧過來,以便大軍剿滅流寇之用。

而每次得到的批複都是:‘國庫開支困難,著實難以調撥,至於剿滅流寇所需之糧餉,望三邊總督府自行籌措!’

自己要是能籌措到糧餉,還會厚著臉皮多次向朝廷求援嗎?

看著寄回來的奏折上的禦筆朱批,楊鶴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