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你也值得被感謝(1 / 1)

這話,帳篷內的空氣似都稀薄了一些,大家的肺,此時都是個極具膨脹的狀態。

儲量上億方,上下遊水位差,幾十米?!

那和海嘯有什麼區彆?

在座的,都是經曆過10年前的洪水的。

那時候,有個計算,一億立方米的洪水決堤,就能吞噬一座50萬到100萬人口的城市。

是吞噬。

眼下,正是遭災的時候,彆說吞噬城市,造成大規模的實際傷害,就是洪水過境,給這些災民們造成的心理影響,都將是巨大的。

這將完全摧毀這段時間整個地震前線指揮部所做的所有辛苦努力。

大家不禁重新看向了那張級彆較高的軍事地圖。

軍事地圖,可以按用途分為軍用地形圖、海圖、航空圖和各種軍事專題地圖。

眼前這張,就是地形圖,而且是小比例的,地質地貌,海拔等,非常詳細,擺滿了整張桌子。

他說的情況,隻要經過計算,都能在地圖數據上得到論證,唯一的不確定,就是到底有沒有圍堰形成。

如果形成了,到了什麼程度。

方淮趁著還能站在台前,趕緊手指圈著唐家山,繼續道:

“而且,一旦這裡形成潰堤,途徑江油,下面就是川中著名的大河涪江,這條涪江,流經綿陽,三台,射洪,遂寧等地,全是經濟和人口重鎮!

可造成的危害,遠不是現在的一個清平堰塞湖,澇了幾個鄉鎮可比!

首長,這裡雖然不是漢旺指揮部的管轄範圍,但現在北川的災情相當嚴重,工作繁雜,無法保證大家都在重視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上報,利用衛星探查一下這個位置的情況?

這麼大的區域,咱們現在的衛星技術,應該還是能看到的吧?

如果真的產生圍堰,現在是炸也好,挖也好,都不會有太多顧慮,但如果已經產生洪水堆積,再想處理,不管怎麼考量,都有巨大的危險!”

方淮說到這裡,口氣是越來越大,說到衛星探查時,多少有點膽大包天的意思了。

這年頭,國家航天科技雖在蓬勃發展,但還不算先進,在軌衛星不過小幾十顆,動用衛星探查,那可不是小事,權限,僅在少數幾個部門。

但,反正話都說到這兒了,膽大和更膽大,也沒有什麼區彆。

其實,方淮已經說得十分小心了,把三十年代發生在直線距離北川幾十公裡茂縣地震,說成了北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最大儲水量三億立方米,也說成了過億。

留下了很多正常人會推測錯漏的地方。

但實際上,現目前的唐家山,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巨大的,且處於上遊的大水塘,正在等待大雨來臨,瘋狂蓄水。

蓄水達到一定的量,圍堰可能就會因為扛不住壓力,被衝開一個口子。

屆時,就是一場不受控製的開閘放洪,而且由於衝擊力產生,口子會在短時間內越衝越大,直至圍堰完全傾瀉。

地震尚有生還的縫隙,但滔天的洪水一旦產生,那是風卷殘雲,經過本就地震震蕩過的高山,會有巨大的泥石流被裹挾而下。

水中帶著泥和巨石,就像巨大的攻城武器,沿線城市在其面前,將會及其脆弱,淹沒在其中的人,會被卷到幾十甚至上百公裡外的不知何處,成為一個失蹤人口。

自然災害,任選其一,一旦起勢,都能令天地變色。

成都,一個古代曆史上降雨量很大,水災頻發的地方,能夠發展得如此繁榮富饒,那個能夠四六分水,二八分沙,製服洪水,且利用洪水灌溉土地的偉大奇跡工程——都江堰,立下了大半功勞。

在座的大佬,是不太想聽一個消防的小戰士分析的,因為他的話,不太有分量。

但他說的事情,卻很有分量,讓大家不得不嚴肅對待。

關鍵這麼多人都聽到了,如果這事真的發生了,又沒有上報,一旦傳出,無一人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大家都看向了最高指揮官。

“這件事…我會跟北川那邊聯係,最好是有人前往,實地探查,拍照取證。”

方淮聽到這裡,再次精確地指了指地圖上的唐家山堰口,道:

“首長,這裡。”

隨後,見領導看向了那個地方後,收手,緩步退開。

他是想開口主動請纓,因為那片具體區域,就在他的腦海裡。

但凡事不能太過。

這就不是他們負責的區域,要去,也得是人家安排人去。

地圖上的經緯度已經很明顯了,人家隻要去實地探查,肯定能發現。

這麼大的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眼下又是這麼需要人的時候,怎麼處理,上面都得商量著來,隨意爭功,那是取死之道。

此時,張中庭終於開口:“領導,小方自己也說了,他就是個愛好者,他說的話,作不得準…方淮,你在救援裡表現不錯,先去休息,等到休息好了,去把你的本職工作搞好!”

張中庭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為他解釋了一句。

羅總也覺得茲事體大,但他說話的底氣,可比張中庭大得多,見幾個專家都沒有提出質疑,開口鼓勵道:

“這裡的都是專家,隱患大家都看到了!不過,多學習,是好事!好好去休息吧,咱們消防,非常需要你這樣的戰士,彆把身體搞壞了!”

“是!”方淮也不再大膽,敬了個禮,轉身,走出帳篷。

他這個“無關人等”一退開,裡面,立馬開始了嚴肅的討論。

聽到裡面隱約有好幾人說“可行”,他才放心下來。

這次地震,他不知道自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他能影響得到的,一定會竭儘全力。

裡面的黃記者明顯是聽了一下裡面領導的討論,確定方淮剛才做的是一件積極正向的事情,才跟了出來。

畢竟她的報道,是不能出現一丁點負面的,大家都很謹慎。

“同誌,我剛才問了,你叫方淮吧?”黃記者笑盈盈問道。

方淮這才思緒回轉,想起采訪的事,覺得也該說點什麼,點了點頭。

“嗯,淮河的淮。”

“聽說你還沒有休息,那我現在可以開始對你的采訪嗎?”

“沒問題,不過快一點,我還有事。”

方淮壓根就沒準備休息。

也就是在這條件好一些的漢旺,大家都有支援,才敢談休息。

前世,他曾聽一位其他支隊的戰友講過,前兩批空降進映秀的解放軍,18勇士確定坐標以後,後一批進入的部隊,僅一個團,就有十七個機組。

出發之前,他們還在搞拉練,地震第一天,都不知道地震了,直到第二天接到命令回營,迅速集結出發。

出發時,隻帶了鎬頭農具和四天的行軍口糧。

乘坐俄羅斯的伊爾76和美國黑鷹前往成都集結以後,乘坐直升機,前往映秀。

索降時,沒有手套,用的是衣服包手做的防護。

艱難落地以後,沒有增援,整整五天五夜,沒休息過,挖土都是閉著眼睛挖。

有的在第五天早上聽說機械化部隊增援終於來了,那口氣一鬆,人直接倒地,就這麼沒了。

有的是走路,走著走著,人一倒…

活活累死這件事,大多數老百姓根本理解不了,媒體也沒有報道過具體情況,但在這片土地上,真實存在過。

他們就是“據不完全統計”裡,“不完全”的那部分。

很多事,都隱藏在了時光裡,那些記得的人,都把這些事,化為了默默的歲月靜好。

大多數人,看到了山尖上的英雄,但高山的根,是埋在土底下的。

黃記者聽到方淮的話,深知他們的任務很重,立馬通知攝製人員,架好了機器。

隨後把大概要采訪的問題寫在紙上,給方淮看了一下。

方淮掃了一眼,點了點頭。

采訪,很快開始。

黃:“來到震區的時候,部隊有告訴你們,應該怎樣救援嗎?”

方:“怎樣救援,是我們的日常訓練,不是臨時告訴的。”

黃:“嗯…我們有拍到你在救援譚老師護下的學生時,冒著生命危險跳進坑裡頂住水泥板的畫面,我想知道,你是抱著怎樣的想法進去的?”

方:“那個時候,想不了,太快了。”

黃(使了個眼色):“如此的舍生忘死,是你們訓練中已經形成的身體記憶嗎?”

方:“…是軍裝的記憶,不止是我,任何穿上軍裝的人,都會這麼做。”

黃(點點頭):“聽說你已經參與了兩次重大的救援,有譚老師護住的四個學生,有可樂男孩,有在廢墟裡唱《黃河大合唱》的那個女孩,說一下救援經過吧。”

方:“最先發現4號救援區下有人的,是國家地震救援隊的同誌,我去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展開救援了……”

方淮用近乎平敘的方式,講完了經過。

黃記者,也一次又一次地問著那些感動人心的細節,試圖把溫暖記錄下來。

黃:“他們出來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方:“可愛,他們非常可愛,難以想象,我所見的每一個老百姓,包括孩子,甚至在傷殘的時候,都在關心著彆人。”

黃(笑了笑):“你們也非常可愛,有了你們這樣的子弟兵,此時此刻,你想對災區,和全國的人民說點什麼?”

黃記者嘴裡比了個口型,是“加油”。

方(沉吟):“希望…在深山城鎮,艱苦環境裡戰鬥的戰友們,能平安歸來,希望所有受災的人都不要沮喪,保持對生活的信心,希望祖國大地永遠健康,山河無恙…如果我的希望太多了,我就隻有一個希望,那就是所有的人,好好活著…加油,我們從未放棄。”

話落,一陣沉默。

黃記者沒有想到,在最後,六個字,震撼了她的心。

“我們從未放棄”這六個字,其實也是前來震區的記者所有工作的初衷。

“謝謝你,戰士。”黃記者眼中含淚,說道。

方淮看了看黃記者腳上那雙布滿了黃泥巴,與那身乾淨職業裝並不相襯的鞋,道:

“所有在這裡奮鬥著的人,都值得被感謝,你也一樣。”

在這個平均一小時就要流一次淚的50多個小時裡,黃記者,再一次流下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