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昭宣之治(1 / 1)

“好啊!”

“天佑大漢!”

“天佑陛下!”

宣帝朝之前的漢朝君臣都在歡呼。

自從大漢建立, 匈奴就是大漢君臣的心病,幾代人伏低做小,和親求和, 直到武帝時才奮起反抗,將匈奴按在地上摩擦。

直到此時,匈奴投降稱臣!

這是大漢的勝利!更是華夏民族的勝利!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宣帝朝,霍光帶頭高呼萬歲,“天佑大漢, 陛下萬年!”沒想到他選中的這個少年居然是如文帝武帝一般的有為之君!

霍光長歎一聲,終於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甘心做一個輔弼之臣, 為昭宣之治添磚加瓦!

劉詢看著俯首的眾臣,第一次感受到大權在握的美妙。

【西域一慣是匈奴與大漢爭鋒的焦點,武帝通西域敗匈奴,神威遠振, 此後漢使來往不絕,與匈奴勢力此消彼長。武帝後期, 漢朝在西域的勢力有所衰減, 解憂公主遠嫁烏孫,勉強維持著和睦關係。昭帝時, 霍光派傅介子斬殺樓蘭王, 大漢使者重回西域。】

評論區

“解憂公主為大漢開拓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不計個人得失, 遠赴邊疆,穩定大漢邊境,是曆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還有馮嫽, 西漢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她跟隨解憂公主遠嫁烏孫,憑借自己的智慧,行走在西域各國,不卑不亢,輔佐公主處理西域與大漢的關係,被西域各國人尊稱為馮夫人。”

“烏孫發生叛亂的時候,是馮嫽孤身犯險,深入敵營與對方談判,瓦解叛軍的意誌,成功消弭了一次兵禍。”

“晚年,馮嫽隨解憂公主歸漢,因為烏孫國王不堪,紛爭不斷,馮嫽再次啟程,勸說烏孫各方勢力放下爭端,停止自相殘殺。”

“馮嫽從一介侍女到大漢正式冊封的使者,三次出使烏孫,宣揚大漢教化,在烏孫王位更替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

武帝也不由得讚歎道:“真是巾幗不讓須眉,也不知此人身在何處?”

武帝起了愛才之心,馮嫽做的事已經超越了男女的界限,整個大漢的男兒都沒有幾人能做到。

衛青:“聽天幕之意,馮嫽可能尚未出生。”

霍去病:“陛下放心,有才之人總不會被埋沒的,馮嫽原本也隻是公主的侍女,她所有的成就都來源於自己的努力。”

馮嫽的事跡記載在《漢書》中,卻很少有人傳頌,天幕下的女子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的奇女子,不由得聽得如癡如醉。

她們曾為呂後身為女子卻能獨掌朝政激動不已,也曾感歎於衛子夫的命運多舛,卻不認為這些與自己有何關係。

直到馮嫽的出現,她的身份隻是侍女,比她們很多人都要低微,卻能成就前無古人的功業,名傳青史,怎能不讓人為之心折!

【宣帝時,匈奴入侵西域,解憂公主上書求救,這也是本始二年那場漢匈大戰的導火索。匈奴被打敗後,將軍常惠重返烏孫。因龜茲曾殺大漢校尉,常惠便征調西域兵馬討伐龜茲,龜茲王投降稱臣。】

【莎車國王弟謀反殺了親漢的國王,恰逢馮奉世出使大宛,他當機立斷,發兵一萬五千人,攻打莎車,謀反的莎車王弟被傳首京師!】

【車師國屬於匈奴勢力,跟在匈奴身後與大漢為敵,校尉鄭吉征兵一萬擊敗車師,匈奴本想派兵保護自家小弟,誰知竟然被漢軍嚇了肝膽欲裂,退了回去……】

評論區

“一人破一國!”

“鄭吉、馮奉世等人沒有用大漢的一兵一卒,而是利用西域的兵馬經略西域,可見當時大漢對西域的影響力。”

“我以為隻有唐朝初年才有這樣的戰績,沒想到大漢也有!”

【大漢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贏得了西域諸國的敬仰,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漢朝庭的號令通行西域諸國!】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自張騫之後,七十餘年的漢匈之爭落下帷幕,西域廣袤的土地終歸大漢治下!】

看著大漢的版圖進一步擴大,遠遠超過了大秦的土地,始皇有些不是滋味,“這一塊就是後世的新疆地區,終究會成為我大秦治下!”

扶蘇勸諫道:“父皇,漢朝經略多年才得到西域,父皇萬不可心急。”

始皇瞥了他一眼,“朕當然知道,朕是在提醒你,不要忘記開疆拓土!”

始皇突然很羨慕劉邦,後代靠譜,代代明君,現在他又看上了劉詢,生子當如劉病已!

扶蘇日常被父皇嫌棄……

劉詢將天幕提到的信息都記錄下來,這一次定能做的更好。

武帝已經開始規劃打敗匈奴後在哪裡設置都護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宣帝繼承了霍光的經濟政策,打擊貪官汙吏官商勾結,抑製兼並,輕徭薄賦,降低鹽價,減免田租。】

【設置常平倉,在豐年儲存糧食,災年拿出來賑濟災民,調節糧價,穩定物資供應。】

武帝眼前一亮,“此策甚好,可效仿之。”不打仗的時候多積攢一些糧食,戰事一起便能直接拿來用。

桑弘羊:“陛下聖明!”

【為了抑製土地兼並,繼續施行武帝時期的遷徙豪強之策,將達到一定資本的豪強遷徙到杜陵平陵附近。剩下的土地充公,發給無地少地的農民。】

評論區

“可惜這麼好的政策元帝時就廢除了。”

“豪強勢大,元帝軟弱,根本推行不下去。”

劉詢疑惑道:“元帝?”

霍光道:“天幕曾提過昭君出塞便是元帝朝之事。”

劉詢有些不好的預感:呼韓邪單於向朕投降,說明昭君出塞與本朝相距不遠,所以這是朕的兒子還是孫子?

【武帝為了滿足戰爭需要,采取工商官營的政策,對鹽、鐵、酒的經營管製嚴格,但這一政策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官吏徇私枉法,官商勾結,貪汙腐敗,問題嚴重。】

【昭帝時,以霍光為首的一派主張免除田租,推舉賢良,詢問民情,體恤百姓。以桑弘羊為首的一派則主張再開屯田,增強國力,富國強兵。】

【這兩種政策分彆以武帝晚年的輪台詔和武帝中期的積極經濟政策為依據,一為儒家的德政教化,一為法家的大政府,為了證明自己政策的正確性,兩方展開了一場大辯論——】

這是秦漢時期最大的兩種政治思想,天幕一提起這個話題,朝堂上便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

李斯:“集朝廷之力才能集聚財資,物力並用,富國強兵,那些商賈都是國家的蛀蟲!”

淳於越:“朝廷與民爭利,必會引起百姓不滿,當使民以時,輕徭薄賦,足食足民,招遠撫來,保民、惠民!”

董仲舒:“限民名田,抑製兼並,義在利先。”

桑弘羊:“富國何必用本農,發展工商才能富國。打擊富商豪強,工商官營,使民不加賦而歲用足!”

……

評論區

“一個是自由經濟,一個是國家管控。”

“國家壟斷必然會導致官商勾結,效率低下,放鬆管製又會造就大量豪強地主,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兩種政策孰是孰非,直到現在依舊是經濟學家研究的問題。”

“標榜自由經濟的西方國家一遇到經濟危機就會由國家插手,宏觀調控。我們國家也隻管控關係國家民生的重要產業,其他的行業都由市場規律調節。”

“還是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武帝朝一切經濟活動為戰爭服務,需要國家管控。但戰爭狀態不能一直持續,百姓生活長期處於溫飽以下,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起義。”

……

【武帝去世後,桑弘羊的經濟政策並沒有廢除,但由於國家完全控製了產品、銷售途徑和市場,商業活動失去了活力,地主、官僚、貴族、商賈等行業都對此表示激烈反對。霍光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張稍微放鬆一些官營資本,而桑弘羊卻堅持嚴管,這是他們最大的分歧。】

【當桑弘羊與上官桀、鄂邑長公主等勢力合流,試圖推翻霍光的地位。霍光便推動召開鹽鐵會議,辯論這些經濟政策的得失,打壓桑弘羊的氣勢。】

【霍光招來的賢良文學之士全盤否定了官營經濟,認為這是與民爭利,把鹽鐵官營當做百姓疾苦的根源,堅持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平行時空之人的觀點與賢良文學是一樣的,堅持重農抑商,他們不了解商業活動,便抗拒所有的經濟政策。

即便有人持不同意見也不敢出聲。

【桑弘羊承認鹽鐵官營帶來了一些官商勾結、貪汙腐化的流弊,但這是抗擊匈奴消滅邊患的經費來源,其作用不容忽視。且工商官營主要打擊的是豪強地主的勢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製豪強勢力,打擊土地兼並,維護普通百姓的利益。】

現代觀眾的意見則更多支持桑弘羊,他們在評論區隨意討論:

“專業的事就要專業的人來做,賢良文學隻會照本宣科一些大道理,根本不懂經濟。”

“他們說的與民爭利,這個民指的又是誰!”

“賢良文學雖然來自民間,但這個民卻不會是普通百姓,在當時有能力讀書成為賢良的人都是地主階級,自然代表豪強地主的利益,官營工商也是在與豪強爭利。”

“關乎國家命脈的產業必須由國家掌控,這不是與民爭利,而是維護最廣大百姓的利益。”

“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當時是物資極其落後的封建社會,王莽的新政就是全盤國有,最後失敗了。”

“還有蘇聯的官僚主義,行政效率極其低下。”

“上面列舉的都是特例,若是全交給市場調節,必然會帶來囤積居奇、物價波動,最後承擔後果的還是普通百姓。”

“就像上世紀M國經濟危機的時候,平民買不到糧食餓死在街邊,那些大商人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降價銷售。”

“現在的H國政府依舊被大資本控製,這就是全盤自由化的惡果。”

“為何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自由經濟和國家管控結合起來呢。”

“在當時很難做到,要知道中國古代幾乎沒有產生獨立的經濟學說,儒家重農抑商的政策壓抑了兩千年的經濟活力。”

“桑弘羊已經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隻要加強監督,完善製度,就會有所改善,而不是全盤否定。”

“……”

後人的評價直白易懂,卻振聾發聵!

一些對經濟學沒有概念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經濟的奧秘,他們感覺有一扇大門正在向他們打開,邁過去就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而對經濟學有所研究的人則是如獲至寶,如管仲、桑弘羊、諸葛亮等人將評論區的每一句話都抄寫了下來,一句句鑽研,過去施政時的一些迷霧瞬間消散,如同撥雲見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