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機會(1 / 1)

輔國郡主 染夕年 4694 字 3個月前

自古以來皇子爭鬥都十分殘酷,縱然太子最近這幾年讓她大失所望。

甚至都跟著昭武帝一起有了想要廢黜太子的心思。

但到底是她的親兒子,廢黜太子可以,但是她無論如何也不會願意看到他遇上生命危險。

這也是為什麼,她當初在知曉昭武帝有意讓文若上位的時候,會毫不猶豫表示自己支持廢黜太子的根本原因。

若是昭武帝當時沒有表現出對文若的意思,她肯定不會答應。

畢竟昭武帝就那麼幾個兒子,齊王和楚王可都不是善茬,若是讓他們上位,恐怕不是太子會有危險,就是文若恐怕也不會善終。

而對於文若這個小兒子,沈皇後是說不出的滿意,這孩子大小性格就很好,十分仁善。

更何況文若和太子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如此即便將來文若上位了,太子也不會有什麼大危險。

對於太子,她現在也想通了,就他那性格實在不適合再朝堂爭鬥,倒不如將來徹底斷了他的心思,讓他老老實實的做個富貴閒人。

“教訓倒是不必了。”

昭武帝突然開口,眼底閃爍著一股說不明的意味。

邊上的沈皇後愣愣轉頭看過去,兩人夫妻多年,一見他這模樣,沈皇後就知道他心裡怕是有什麼其他想法。

在昭武帝要開口之前,他將房間裡的人都屏退了。

等到人都出去後,他才開口道;“皇後,最近這段時間朕一直都在煩心一件事。”

沈皇後點頭,心裡已經猜測出了昭武帝頭疼煩心什麼。

見她如此,昭武帝便知道他明白了自己心裡所想,就沒挑明。

“朕覺得這次是個機會。”

他這話一出,沈皇後立馬就猜測到了昭武帝的打算,面色當即就是一變。

“皇上不可...”

“他們可都是您的兒子,雖然齊王楚王不是臣妾所出,但他們也喊了臣妾這麼多年的母後,臣妾實在不忍心看到他們三個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昭武帝說的機會,沈皇後自然知曉。

廢黜太子,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能決定的。

朝堂上可是有不少的老頑固,昭武帝要是敢無緣無故的說廢黜太子,那絕對會被這些老頑固一致反對。

尤其是孟玄城,這家夥又硬又軸,還是個大噴子。

昭武帝對他都忌憚不已,生怕被他抓住把柄,若是他敢沒有理由直接廢黜太子,怕是要被這老家夥噴得體無完膚。

再說了,昭武帝可不光是想要廢黜太子,同時也想要借此機會敲打剪除掉齊王和楚王的羽翼。

畢竟文若不過才十一二歲,即便廢了太子,讓他上位,可若是齊王和楚王不處理好,文若即便是太子日子也會過得十分艱難。

畢竟,齊王和楚王可是連太子這個嫡長子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一個嫡次子呢?

甚至他都覺得,如果不處理好齊王和楚王,那麼即便廢黜太子的事很順利,扶持文若上位也沒出問題。

文若隻怕也會跟著步太子的後塵。

太子,其實以前並不是現在這樣的不堪,畢竟昭武帝和沈皇後也是傾注了不少的心血。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還不是因為齊王和楚王逼迫得太緊,加上太子又過於沒有自信,老實戰戰兢兢的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會被搶走。

所以才不斷的想要增強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增強自身的實力。

他可能覺得隻要自己拉攏的朝臣夠多,那就能和齊王楚王分庭抗禮,殊不知他越是這樣做就越危險。

因為拉攏的人多了,心思也就多了。

很多時候就算他自己不出面,也會有人出面,那些他們手底下的人,都想要博一個前程,但凡讓他們察覺到一點威脅,那就會針對對手。

這也是為什麼皇子們隨著進入朝堂後,爭鬥就會越來越明顯的根本原因。

很多事其實並非是他們本意,更多的還是因為手底下人的影響。

彆人願意跟著他們,那是想著有好處,那麼這些好處怎麼來?隻能從彆人手裡搶奪。

“皇後我明白你的想法,朕自然也不願意看到他們這樣,不過卻不得不這樣做。”

雖然作為父親,他這樣算計自己的兒子,心思是挺臟的。

但他同樣是一國皇帝,為了虞朝將來,有些事他必須得去做才行,不說為天下百姓,就算是為他自己的一個好名聲,他也必須得去做。

若是挑選的繼承人太拉胯,他即便做得再好又如何?

後人會如何評價他?

功過參半,還是糊塗?

他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皇帝,自然不會容許自己以後的名聲有汙點。

“你放心,就他們三個毛都沒長齊的毛頭小子還想在朕面前翻出浪花?”

三個好大兒的爭鬥,在他看來實在太過於低級了。

若非是想著磨練他們一番,就他們那樣的手段,他翻手就能鎮壓。

但是經過這麼些年的觀察,他也發現了,這三個好大兒實在不行。

資質就在那裡,再怎麼磨練他們也沒辦法達到他想要的樣子。

遠的先不說,就說說最近的這兩件事。

青石巷的事,是讓他最失望的。

都已經打定主意要殺人搶錢了,居然還能再現場留下這麼大的把柄。

昨天,他又讓高福去深入調查了一次青石巷的事,他還是覺得事情有些太過於巧合。

不過高福的調查結果卻是並沒有異常的發現,他也就徹底放下了懷疑。

也因此他更加失望太子和楚王的手段,實在太過於低級。

再說說火災的事,他也讓高福調查了,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不過最後還是鎖定在了齊王身上。

暫且拋開這件事齊王做得是不是太過於狠辣了一點,單從齊王的謀劃上來看,他的手段可比太子和楚王高明了一點。

當然也就隻有那麼一點點。

雖然手段上昭武帝對齊王有幾分滿意,不過他並不喜歡齊王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有些憤怒。

齊王的想法很好,但是手段太過於狠辣了一點,那場大火,可是波及了不少無辜之人,死傷者可不少。

這還是在剛宵禁的情況下,當時很多人都還沒有睡下,這要是時間在放晚一點,人們都已經睡下,那能及時撲滅大火嗎?

如果沒能及時撲滅,那收到影響的又會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