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喜訊(1 / 1)

輔國郡主 染夕年 5142 字 3個月前

況且,她能弄出現在的成品,可也是廢了不少勁。

專程問自己老爹要來了好幾位頂級的工匠,這都還失敗了三四次,才有了現在這個成品。

她自己個就算想要再弄一把,估計都得還要失敗好幾次才行,彆人想要複製根本不可能。

有了保命的玩意,她此時的心裡沒來由的踏實了幾分。

“咦,最近這段時間我娘怎麼不來了?”

“還說等她來,我教她打麻將來著。”

前面寧陽長公主說,過兩天會來看她,結果這都過去大半個月了都沒見她來。

“走走走,咱們去打麻將。”

隨後她帶著三個婢女去了房間裡。

“對了。”

京城長公主府,寧陽長公主正同兒媳方芷蘭聊著天,臉上滿滿的都是笑容。

突然她一拍腦門,似乎是想起了什麼。

“怎麼了娘?”

“你有喜這事,你們通知你小妹了嘛?”

原來寧陽長公主這段時間沒有過去溫泉山莊,是因為方芷蘭懷上了孩子。

作為紀國公府唯一男丁霍謹言的第一個孩子,這可是給長公主和霍敬之都高興壞了。

這不最近這段時間,府上的事全都是長公主在忙活,可是緊張得不行,事事都面面俱到的照顧著自己兒媳。

而這一家子也確實都被驚喜衝昏了,方芷蘭和霍謹言想著娘肯定會把這好消息告訴霍君瑤,所以也沒有提。

寧陽長公主呢,大概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丈夫和兒子應該會派人過去通知霍君瑤。

這不,大家都以為對方會通知,結果誰也沒有通知。

如此便導致了現在這個尷尬的情況,方芷蘭有喜的事已經半個月了,城外的霍君瑤卻一點消息沒聽到。

“您不是通知了嘛?”

“我沒有啊,我還以為謹言會安排人去他通知。”

得著婆媳二人此時也反應過來了。

“趙嬤嬤,快快,安排人去城外將芷蘭有喜的事告知三小姐。”

趙嬤嬤領命而去,寧陽長公主卻有些著急了,在房間裡來回走動。

“娘您這是怎麼了?”

方芷蘭有些不明所以,不是已經安排人去通知了嗎?

怎麼看上去好像婆婆還很著急。

“你說咱們這大的事,都沒人通知,還拖了這麼久才想起,這會不會讓你小妹多想啊?”

此時的寧陽長公主是有些擔心霍君瑤會多想。

畢竟這可是府上的大事,結果沒人去通知,這樣會不會讓她心裡覺得這一家子都不重視她?

若是彆的情況,寧陽長公主還不會如此想,但是霍君瑤到底是在外面長大的,這也才回來沒有多久。

雖然現如今感情還不錯,但是這麼多年的空窗期確實是切實存在的。

“娘,我覺得您是想多了,小妹不是那種小心眼的人。”

“而且這事也是我和謹言沒有考慮好,到時候我同她解釋一二即可。”

長公主搖了搖頭說道;“這事你就彆管了,為娘到時候去解釋。”

其實長公主這樣的擔心完全就是多餘的。

霍君瑤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不是那種小氣的人,同時她也不是那種隨隨便便能接受彆人的人。

畢竟前世她就是個孤兒,內心對人多有防備,但同時一旦她打心眼認同了這個人,那麼對於這個人會絕對的寬容。

她來到虞朝,接觸了這一世的父母親人,她心裡是非常認同這些新親人的。

至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這些親人給了她足夠的溫暖,她也是打心眼裡的認了這些親人。

自然不可能會因為這點小事,就胡思亂想。

這不,溫泉山莊上霍君瑤正同三位婢女有說有笑的打著麻將。

突然外面有人來稟報說趙嬤嬤來了。

霍君瑤連忙停下,招呼人去請進來。

等到得知趙嬤嬤的來意之後,霍君瑤先是愣神,隨後有些無語的開口道;“我就說娘怎麼說好的過來,突然不過來了,原來是這樣。”

“他們也真行啊,到現在才通知我。”

“三小姐,這事.”

趙嬤嬤剛想解釋。

就見霍君瑤轉身對著忘夏說道;“去讓人準備馬車,還有多準備一些吃食,紅袖你將我房間裡的麻將拿兩副過來。”

“小嬋帶上我的東西,咱們現在就回京城。”

雖然她不怎麼喜歡京城,不過現在二嫂懷孕了,怎麼不得過去看看陪陪啊。

反正現在是大冬天的,在這溫泉山莊她也隻是整天的打麻將,回去經常陪陪二嫂和老娘也不錯。

很快,霍君瑤一行人帶著東西就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馬車裡,小嬋一直都抱著一個木頭匣子。

這裡面放著的都是霍君瑤準備的彈夾還有幾十發子彈,至於手槍那是霍君瑤隨身帶著的。

很快馬車就上了官道,遠遠的就看到遠處官道上有不少人,看那穿著打扮都是逃難的難民。

這每年一到寒冬,這樣的場景就經常會看到。

“怎麼今年又有這麼多災民?”

“去年的冬季賑災不是做得很好嘛?今年怎麼沒有這樣做嘛?”

小嬋搖了搖頭道;“奴婢不知道。”

“不過這往年一到冬季,都會有災民,這避免不了。”

古代的情況本就艱難,朝廷方面從來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理方案,畢竟這一旦行動起來,就需要花錢。

隻要下面沒有上報,朝廷方面最多也就是下令下面的州郡預防。

而沒有朝廷的安排,多多少少也會有人受災,規模不大,朝廷壓根就不會太過於去管。

然後這些受災的一部分人,為了活命就會往京城走,來到這邊的人多了,朝廷或者京城的一些權貴就會施粥。

這也算是給了這些災民一條活路。

這種事在古代是很常見的。

馬車很快就到了城門口,果然在這邊已經有不少施粥的棚子。

周圍都也聚集了不少的災民,一眼看過去少說也有三五千人。

“這些人,晚上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自己想辦法取暖,朝廷雖然會有安置,但最多也就給一個地方,想要取暖還得靠他們自己。”

霍君瑤看了一眼,遠處朝廷弄的安置房,那玩意就是個草棚子,也就能擋擋雪避避風。

還有不少人正從各處抱來柴火。

見到這一幕,霍君瑤也是有些不知道要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