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處罰(1 / 1)

輔國郡主 染夕年 4787 字 3個月前

今日這事,被昭德郡主點名的全都是關中集團成員,趙國公作為這關中集團的首領,這裡面必然有一些他們不知曉的彎彎繞繞。

“藐視皇權,自然是死不足惜,就算是夷滅三族也不為過。”

被當著怎麼多人點名,趙國公心裡非常的惶恐,同時也是無比的震怒。

想他韜光養晦這麼多年,全都被他那蠢貨兒子給破壞了。

“不錯,死不足惜,就算是夷滅三族也不為過。”

“不過前朝戰亂,傷亡的人太多了,夷滅三族倒是大可不必,不過流放嶺南倒是可以。”

“隻是老夫有一個疑惑,趙國公你可舍得你那兒子被流放?”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無不震驚非常。

就算是霍敬之和寧陽長公主也是如此,他們雖然都知曉這裡面沈煥的兒子有摻和,但是摻和得不深,而且他們女兒也表示這次就算了不追究他。

所以他們心裡壓根就沒有想這件事,但是現在太上皇點出來,而且聽他這意思還要嚴肅處理。

“父皇.”

昭武帝忙開口,隻是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太上皇淡淡的一個眼神給嚇了回去。

再看沈煥此時已經站立不住了,噗通跪下,磕頭道;“太上皇,是臣教導無方,臣不敢求情,一切全憑太上皇決議。”

他很清楚,太上皇此時點出來,並不是想要真的處理他兒子,更多的是敲打,所以求情什麼的肯定是不能求情,隻能老老實實認錯。

“你作為國舅,有些私心老夫可以理解,但是你始終要記住一點,皇權在你的地位才在,若是你都帶頭藐視皇權,那其他人還如何敬畏皇權?”

“這次的事,念其沒有摻和過深,更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老夫可以不追究,但是下不為例。”

“謝太上皇恩典。”

雖然聽到自己兒子不會被處理,但是沈煥心裡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反倒是沉甸甸的。

沒辦法啊,他的身份比較尷尬,很多事都要比其他勳貴更加小心才行。

“起來吧。”

沈煥起身後,太上皇轉頭看向霍敬之問道;“敬之,瑤瑤那丫頭打算如何?”

“她前幾天回去溫泉山莊,為那陣亡的五十位護衛送行,回來之後邊說,要血債血償。”

“初次經曆這樣的變故,她心裡有怒氣,做事失了分寸,臣不辯解什麼。”

“她年紀還小,臣隻求太上皇和皇上能放過她,所有的罪責臣這個做父親的一力承擔。”

“還有本宮。”

寧陽長公主也站了起來。

“確實有些失了分寸,受了委屈也不知道來找老夫這個外公,還自己衝鋒在前,真當老夫沒辦法給她做主不成?”

“實在該罰。”

“諸位覺得應該如何處罰?”

太上皇轉頭看向其他幾位重臣。

這話問得,這些個重臣心裡都是一陣的無語,您老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誰看不出來你的偏心啊?

不過現在太上皇詢問了,這玩意也不能不回答。

處罰什麼的那是開玩笑,但是卻又不能不給出一個態度,所以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

這有點難搞啊。

過了好一會,定國公李九軍站了出來,拱手道;“太上皇,皇上,這次昭德郡主所做之事,雖然事出有因,但也確實駭人聽聞。”

“處罰是應該的,臣提議削爵。”

此言一出,寧國公立馬就站出來反對道;“李兄,這不妥,雖然昭德郡主的做法有些誇張,但她還年輕,而是又是盛怒之下的作為,削爵不至於。”

“臣讚成定國公的提議。”

孟玄城也站了出來。

“臣覺得寧國公說得不錯,昭德郡主的作為雖有不妥之處,但是削爵還不至於。”

方喬也站了出來。

而剩下的幾位,都保持沉默,並沒有選擇支持誰。

一時間雙方的意見持平。

對此,太上皇倒是沒有什麼表現,而是轉頭看向霍敬之問道;“敬之你覺得當如何?”

聞言,霍敬之沉思了片刻開口道;“臣支持定國公之言,這次的事確實是臣之女兒做得不對,理應給天下一個交代,不然我虞朝法度何在?”

對於他的話,寧國公和方喬都有些錯愕,不過心裡也理解他的打算。

“本宮也支持定國公的提議。”

雖然削爵,但這無疑也是對他們女兒的一種保護。

事情鬨得這麼大,總是需要給出一個看上去十分有力的處罰才行,削爵就很有力,但是卻對霍君瑤的傷害並不大。

畢竟,就算沒有了爵位,不還有他們這一個國公爹和長公主娘嗎?

難道沒了爵位,其他人還敢欺負她不成?

所以用這麼一個爵位來還外面流言的平定,很劃算。

“趙國公呢?你又是什麼意見?”

“臣支持寧國公的意見,事出有因,也不能全都怪昭德郡主。”

太上皇又轉頭看向昭武帝。

此時的昭武帝智商已經回籠,見到老爹看過來,立馬開口道;“虞朝的法度不可破,兒臣覺得理應削爵。”

五比三,五人讚成削爵,三人反對。

太上皇沉思了片刻說道;“既然如此,那你下旨吧,紀國公府三女霍君瑤目無法度,公然殺人,念其事出有因,且年紀尚幼,就不予重罰,削除爵位。”

昭武帝點了點頭,轉頭吩咐了一下王德,不過隻是喊先擬旨,並沒打算現在就去傳。

畢竟這外面的爆炸聲可還沒有停下。

此時過去還不是時候。

“還有,那十二家公然安排人埋伏襲殺當朝郡主,藐視皇權,當家主事奪爵罷官,全家打入大牢,後續懲罰待刑部大理寺查明清楚再做定奪。”

等到他這邊事做完,最先說話的定國公李九軍再次開口道;“太上皇,皇上,不知道你們對外面爆炸聲的來源之物為何可曾知曉?”

“倒是聽說了,隻知一個帶火的陶罐,具體為何倒是不甚清楚。”

昭武帝開口回道。

“臣,之前聽到爆炸聲,就親自過去查看過,你東西端是怪異無比,不過威力卻極大。”

隨後,他將自己見到的情況詳細的說了一遍。

“就那麼一小個陶罐,就能將大門炸碎,甚至還能再牆面上留下裂痕,臣覺得這東西若是運用在軍中,會發揮出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