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訓斥(1 / 1)

輔國郡主 染夕年 4640 字 3個月前

兩人飛快的對視一眼,心裡都明白,太上皇隻怕是要找他們算賬。

隨後二人跟著段理去了大安宮。

此時大安宮這邊已經上好了今日的午膳,很豐盛。

見到他們二人來了,太上皇淡淡的招呼了一句,又揮手讓段理帶著人退下。

眨眼間房間裡就隻剩下了他們三人。

“寧陽母女直接出宮的事,老夫已經知曉了。”

他這話一出,對面的昭武帝和沈皇後的面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太上皇挑眉看了他們一眼,冷哼一聲道;“怎麼被人下了臉面心裡不舒服?”

兩人沒有回答,但是就那臉上的不悅如何能看不出來他們的想法?

“你們也知道心裡不舒服?”

“那你們是如何對那小丫頭的?”

“她是誰?她是寧陽的女兒,你們的親外甥女,身為長輩,一再偏袒自己的孩子,讓人一個受害者屢次背負委屈,你們摸著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算哪門子的長輩?”

昭武帝二人臉上的不悅隨著太上皇的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事濃濃的愧疚。

他們是有些不悅,但這點不悅也隻不過是因為帝後身份被忽視帶來的,此時聽到老爺子這話,作為長輩他們確實是有些羞臊沒理。

“不說你們是長輩,就單單說君臣身份吧。”

“敬之當年跟隨咱們父子起事,這麼多年下來鞍前馬後,立下了多少功勞?”

“太子公主對他們來說是有君的身份在裡面不假,但也不是他們能毫無顧忌踐踏臣子臉面的理由。”

“就他們做的那些事,也就因為是敬之,顧及著太多東西不好對他們做什麼,若是換成彆的勳貴,換成那些士族你試試?”

“當真以為自己是太子是公主就了不起了?沒有這些臣子,他們狗屁都不是。”

太上皇這話倒是不假,說得也很中肯。

蕭家現如今是皇族不假,那是因為有臣子擁護,就太子的這些做法,怕是沒少得讓人寒心,而帝後對霍君瑤的那些個態度,同樣的怕是也沒少讓一些臣子心寒吧。

咋的,你皇家就這麼了不起?

正如太上皇所說,這也就是因為是紀國公霍敬之,彼此之間有著一份很深的親緣關係在這裡面,人家顧及著皇家才沒有胡亂說話。

若是換成彆人,稍微鬨一鬨,太子算個屁,這輩子隻怕都不一定能獲得勳貴們的支持了。

沒了勳貴支持的太子那還算什麼?

彆說還有士族文官,這些玩意支持太子那就等於是直接要讓皇上廢太子。

士族那是皇族又愛又恨的,開國的時候皇上很愛他們,畢竟有他們幫忙能讓國家儘快的穩定下來。

但是等到國家穩定之後,這些個士族就又會成為皇上最恨的存在。

因為這些家夥一點也不懂得收斂,且還囂張跋扈,古往今來,從士族出現開始,不知道又多少朝代的皇上一生都在跟他們明爭暗鬥。

對於士族,可以用,但卻不能重用,更不能讓他們完全的把持太子,一旦這樣這天下到時候還真的很難說是皇家的還是士族的。

“兒臣也是為了皇家顏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昭武帝剛說一句,太上皇就疾言打斷。

“沒辦法?什麼叫沒辦法?你兒子女兒自己弄丟的顏面,憑什麼要讓彆人來買單?”

“就是因為你們這樣的想法,才讓他們有了一次二次三次。”

“這樣真是為了他們好嗎?”

“這樣隻會讓他們一次一次讓人寒心。”

“那小丫頭是什麼樣的人?向來都禮數周到,為何今日會如此?你們是不是隻感受到了不悅,怎麼不去想想人家為何會如此?”

“你們可知道今日那小丫頭為何進宮?”

兩人被訓得都抬不起頭來,此時聽到他這話也都不知道怎麼開口。

見此,太上皇也不賣關子,直截了當的將事情說了一遍。

“按道理這樣的事,由你這個做皇帝的出面最好,一方面能更快的展開,另一方面也能為你累積一些威望。”

“可就是因為你們一而再的胡搞,人家寒心了,寧願過來找我這個老頭子也不願意去找你。”

“一方面是不想便宜白眼狼,另一方面也是害怕你再給她賣了。”

聽到這裡,昭武帝那臉色啊簡直臊得通紅。

確實,就霍君瑤過去對他們夫妻倆,那真是沒的說,吃的用的,從來就沒少過,尤其是他,人家可是還幫助他避免了雪災的大麻煩。

可結果呢?他們夫妻倆在她面臨欺辱的時候,還一次一次的偏袒,這可不就是白眼狼嗎?

而也因為這一次一次的事,讓她徹底就不信任他了,生怕因為某些事就給她出賣了。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話是一點毛病也沒有。

“是兒臣錯了。”

昭武帝滿是愧疚。

邊上的沈皇後也是如此,原本的那點不悅早就已經沒了,甚至她比昭武帝還覺得臊得慌。

畢竟這霍君瑤對她也算是有一份救命之恩在裡面。

“最好是這樣,沈氏,你也最好管好你的兒女,彆以為自己是太子公主就了不起。”

“就他們倆除開身份之外,什麼也不是,而且老夫也實話跟你說吧,即便他們一個是太子一個是公主也沒用。”

“那小丫頭想要玩死他們,就跟碾壓螞蟻一樣。”

適才在段理去找昭武帝夫妻的時候,他仔仔細細的回想了一下今日見霍君瑤的事。

他發現這丫頭很厲害,小小年紀,心計謀略都十分老道,而且能力還非常不俗。

就說這造紙工坊,一環一環的算計,幾乎是將所有的都計算得死死的。

找他出來站台,士族就算震怒,那也不敢對她出手,畢竟他的建國威望在那裡擺著,士族就算不滿,那也決計不敢完全的撕破臉,畢竟相對於紙張被分一杯羹來說,若是全面開戰他們的損失會更大,這樣很不值得,也很不劃算。

而這口氣他們又不可能如此咽下去,那得怎麼出氣?

最後隻能按照霍君瑤的那句話去找出氣筒了,她一開始隻是想做鹵味賺點小錢,跟士族並沒有任何的利益糾葛,可是鄭氏非要斷人家的財路,那就休怪人家來搶你們的錢。

如此就能直接轉移士族的目標,借士族自己的手去收拾鄭家,既報了自己的仇,又得到了另外的一份利益,而士族那邊也可以因為從鄭氏那邊得到的東西來彌補一部分損失,在加上他和皇族的震懾,往後也隻能是增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