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鑄造新幣(1 / 1)

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衛寧請求漢武帝鑄造新幣的事傳入三省六部高層耳中後,立刻激起了激烈反應。

小朝會上,工部尚書路充國一馬當先抱拳反對,鑄造新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現在朝廷財政本來就不充裕,而鑄造新幣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遠遠大於貨幣本身的價值的。

戶部本就缺錢,國家的許多大財政支出都是勒緊褲腰帶,不說彆的,單單就江南水利工程的開支就夠戶部喝一壺的。

一口氣吃不了個胖子,教育、水利、軍費、俸祿等四大開支都捉襟見肘,現在又要鑄造新幣。

若是國家富裕一點自然不會有人反對,關鍵現在國家不富裕啊!

不僅工部尚書出列反對,中書令丞相趙周也出列激烈反對,都希望衛寧叫停這次鑄造新幣的政策。

唯獨戶部尚書桑弘羊沒有說話,也沒有反駁。

他們不知道現在國家面臨的貨幣崩潰的巨大困境,但戶部和天子、太子太知曉不過。

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

而衛寧面臨的壓力還不僅僅是朝廷本身,各郡國得知皇太子建議鑄造新幣,並且收回他們的貨幣發行權後,言辭反對的更加激烈。

“太子殿下請三思啊!”趙周抱拳規勸衛寧。

“鑄造新幣耗費成本巨大,收回郡國鑄幣權更是違背祖製。”

“現在國家許多大工程項目都沒推行完畢,江南的水利還沒全面興修完畢,黃河也在治理,一筆筆耗費都不菲。”

“臣知曉殿下期望對大漢做點事,但凡事還需一步步穩紮穩打的來,治國若操之過急,則國有亡國之危啊!”

趙周以為衛寧急切的想做出點政績,穩固他的皇太子位置和聲望。

固然衛寧推行了許多政策,教育、科舉、水利等等,這些政策項目,哪一個不需要投入大批量開支。

國家財政已經入不敷出,若是現在再鑄造新幣,隻會讓大漢的財政雪上加霜。

各郡國若是再心生怨恨,對郡國事物置之不理,最後埋單的都是平民百姓。

三省六部的長官都在看著漢武帝,希望漢武帝收回成命。

他們都知道漢武帝寵衛寧到了變態的地步,凡是衛寧發起推行的各種政策,漢武帝都無條件支持。

但治大國如烹小鮮,若是火候太旺,那烹飪出來的食物就會變了味道,到時候大家都沒飯吃了。

漢武帝看了一眼衛寧,示意你自己去對他們說。

衛寧沉思片刻,走到台前,開口對趙周道:“你三省發令,收回郡國鑄幣權。”

“孤親自主持工部隨孤鑄新幣之事,此事無需再議!”

聽聞衛寧乾綱獨斷的話,群臣心都涼了。

本以為衛寧的性子會比漢武帝要柔和一點,聽得進去意見,可誰知道他們父子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這麼強勢,壓根聽不進去任何意見!

不是衛寧聽不進去意見,若是再不推進新幣鑄造,一旦市場經濟和貨幣信用崩潰,那個時候朝廷將會面臨更加嚴重的經濟問題。

是,衛寧當然知道現在戶部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事,而且鑄幣還是要事。

短暫來看,會讓朝廷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但長久來看,衛寧的這次決策是沒錯的。

隻是他們不理解衛寧罷了,不過衛寧也不需要他們的理解。

衛寧繼續道:“至於諸郡國有二心,那就令禦史台派監察禦史巡視各地,凡發現郡國治理不力,那就趁著這次機會再收回他們的治國權!”

衛寧早就想改掉郡國製了,一個國家下面還有幾個國家,這說出去好聽嗎?

況且這些郡王還有獨立自主的治理權,這不就等於將中央權力給徹底瓜分的七零八落?

推恩令雖然發下去了,但短期還不能見效果,而且就算未來,諸王依舊有獨立自主的兵權和政權,對中央依舊是巨大的威脅,若是這次郡國的諸王有異心,那就將他們的權力收回來!

現在大漢國防力量強大,地方郡王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他們頂多隻敢動用點小動作,現在絕對不會有郡王敢起兵造反。

若是他們屍位素餐不儘心儘力治理百姓,衛寧也剛好有借口收回他們的政權,省的還要找其他借口了。

收回他們的權力是遲早的事,若是這次能憑著機會收回來,何樂不為?

沉默一下,衛寧再次開口道:“戶部的財政緊缺,今年年底全國官吏先發一部分俸祿,餘下一部分先欠著,國家有錢了再給,都體諒一下國家的難處。”

趙周抱拳道:“可本不該有這個難處的。”

衛寧還沒開口,漢武帝便沉聲道:“給你們錢的時候伱們一口一個替國分憂,少給錢了你們就不樂意了,自己在任上貪了多少,你們是不是以為朕不知道?”

“你們都是清官,兩袖清風,不拿一針一線是不是?嗯?”

趙周:“……”

漢武帝繼續道:“他說不給你們錢了嗎?國家有難處欠你們一點錢是不是不行?”

趙周慌忙道:“這……臣不敢,臣不是這個意思,臣隻是覺得鑄新幣完全不必要。”

漢武帝嗤笑道:“不必要?你是百官首揆,衙門待著時間長了就出去走走,看看是必要還是不必要!”

“按照皇太子命令執行,太子牽頭工部儘快製造出新幣給朕看看,若是可以就抓緊鑄新幣之事!”

百官不得不抱拳道:“臣遵旨。”

等退朝後,趙周還是滿肚子疑惑,他主動去戶部找到了桑弘羊求教。

他實在不理解漢武帝最後那句話什麼意思,為什麼會說鑄造新幣乃形勢所逼,是必要之舉。

當桑弘羊將京畿之外民間貨幣製度遞近崩潰,郡國和商人私自剪裁秦半兩再私製貨幣等事說出來後,趙周才大驚失色。

作為百官首揆,這些事他居然不知道,還在朝廷頂撞皇太子,認為他鑄新幣乃好大喜功之舉。

隻是這麼想想,趙周就覺得慚愧不已,他實在不知道民間貨幣已濫觴到這種地步了!

桑弘羊提醒趙周這些事不要亂傳,防止傳入民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