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路充國便滿身雪花的來到了麒麟殿。
衛寧和漢武帝此時已端坐在麒麟殿喝著茶水。
路充國見到這一幕愣了一瞬,忙不迭抱拳道:“微臣參見陛下。”
漢武帝揮手讓路充國起身,而後對路充國道:“鎮北侯給朕提了一些想法,你聽一聽可不可行。”
路充國忙不迭抱拳:“遵旨。”
衛寧將印刷術的製造過程和使用過程對路充國敘述。
這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像曲轅犁或者紙張的製造那麼麻煩,淺顯易懂,不過用了拓印的原理和排列組合的原理。
但所有前提是紙張被製造出來。
路充國自然聽的懂,等衛寧說完後,他驚愕的道:“鎮北侯,這……厲害哇!”
“嘶,將膠泥隨意排列組合成想要刊印的書籍文字,然後拓印在紙張上,可快速實現書本的成書。”
“傳統手抄家傳的書籍將會因為印刷術的出現而徹底被顛覆,書本的價值會大大降低,從而惠及天下目不識丁的百姓。”
路充國激動的無以複加,抱拳道:“鎮北侯此恩德光耀萬世!”
他知道漢武帝是叫自己來誇衛寧的,他又不是個傻子,現在當然要儘全力的去舔衛寧。
退一萬步說,他也沒有瞎舔,衛侯爺這確實是無量功德。
漢武帝笑了笑,對路充國道:“既然可行,你宗正大農府先製出印刷機吧,屆時朕親自去觀摩。”
“遵旨!”
打發走了路充國後,衛寧才開口對漢武帝道:“陛下,印刷機固然重要,但我今日來並不主要是給您看印刷機的。”
漢武帝饒有興趣的道:“哦?”
衛寧整理了一下思緒,才開口道:“陛下不覺得現在大漢人才選拔製度很不合理嗎?”
“靠著名望權貴舉薦上來的人,壓根沒有任何評判標準,隻要認識字,阿貓阿狗舉薦一下都能為官。”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
漢武帝若有所思,被衛寧的千裡馬和伯樂論說的一愣一愣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衛寧說的話對漢武帝有很強的衝擊。
大漢現在的人才選拔製度確實有太多弊端,但他沒有辦法去改變,這不是一朝一夕,縱有千古之才,也難為無米之炊。
朝廷的選拔製度,要麼是貴族傳承,因為隻有這一類人掌握了知識,要麼就是靠著交口相傳的賢能、孝道。
春秋戰國有稷下學宮,漢朝開了太學學府,都是為了朝廷儲備培養人才,但依舊難以滿足人才的需求。
衛寧繼續道:“所以臣給陛下獻上了印刷術。”
“它可以讓書籍成批量生產,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得起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有了印刷術,我想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最起碼在讀書這件事上,能做到人人平等。”
“至於後面是否能讀出人才,我不能控製,陛下也控製不了。”
“這需要一代人去改變,或許這輩子都看不到了,但是後代能看到,能受到惠利。”
漢武帝沉思了許久,默然無語,隻是認真看著還在絮絮叨叨的衛寧,平靜的話語中卻那麼充滿力量。
為國家,為民族崛起而獻策,大公無私!
衛寧繼續道:“當數十年後,當一代代人都不再為讀書人發愁的時候,人才選拔製度就可以改為考試了。”
“那個時候做官將不再是權貴的專利,普通百姓也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我知道,依舊會有貧富差距,依舊會有人看不起書,找不到先生教書。”
“我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因為社會本質是不公平的,那我們還有另外一條道路供他們選。”
“從戎!”
漢武帝依舊在被衛寧的話衝擊著,震撼著。
他問衛寧道:“考試,如何考?”
衛寧搖頭道:“我不知道,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怎麼考試。”
“如此應當不會選出一些阿貓阿狗進入朝廷為官。”
漢武帝道:“若長相醜陋之人也可做官?”
衛寧:“……”
看來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是一樣,拒絕醜逼入朝為官,最起碼中央朝廷是不能有醜逼的。
會影響朝廷的臉面。
這不是衛寧該考慮的事,他又不是當政者,這些事該讓漢武帝自己去考慮思考。
他隻是給國家提供了一條人才選拔製度,相對公平,不至於讓官吏全部掌握在權貴階層。
也不至於讓一些目不識丁的武將擔任文官要職。
秦漢固然文官大部分出自武將,但彆忘了,能坐到高位的,有幾個衛青啊!
衛青就算做官後,家中藏書都破萬卷,都在努力學習。
大部分武將都是李沮這樣的人,這些草根縱是憑著軍功升遷,若沒知識學問積累,依舊做不到要職。
至於其他武將,朝祖上看看,哪一個不是非富即貴,自幼家族就傳承培養?
李廣是的,田千秋雖然是寒門,本質上也是這樣。
漢武帝笑了笑,沒糾結問長相的問題,他思考了一會兒,道:“朕會好好考慮的。”
“你這番話,朕今日學習了。”
衛寧:“臣不敢。”
漢武帝搖頭道:“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好熟悉的話啊。
“是故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漢武帝:?
“伱還真是文學造詣漸長啊,這兩句對的不錯。”
衛寧心道這好像是誰的文章,隻會這兩句有名的。
說話間,一名小內宦走來,對漢武帝道:“陛下,南疆雒越部一百餘名使臣已經抵達三輔附近。”
雒越使臣來京了。
速度還很快,這說明對方誠意滿滿。
漢武帝哦了一聲,他看著衛寧道:“朕全部交給你了,你自己安排接待召見他們,至於怎麼談,要談什麼,你自己把握,朕不參合,有需要就找朕。”
衛寧忙不迭抱拳道:“遵旨。”
衛寧沒有繼續在未央宮呆著,抱拳離去,先去了一趟司馬府。
李蔡死後,司馬府也不敢應付差事,衛寧交代下去的事他們都在認真的查。
關於雒越的一些情況,他們也查的差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