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虧錢的第八十天(1 / 1)

大導演上價值那和一般人上價值還是有本質區彆的。

一般人上價值就隻會跟你講大道理, 就跟你上學的時候老師一直苦口婆心跟你說要努力學習好好讀書,為的是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樣——這種苦口婆心雖然等你長大了你也能理解,但就是很懸浮。

大導演就不會這樣,人家大導演, 連上價值, 那都是找個不一樣的角度給你上的。

比如我們的這位陳導。

他找了個很清奇的角度——

他和梅南分析起了華國的足球球迷年齡結構。

他說:“雖然表面上看, 華國的足球球迷人數還是眾多的,每次到了世界杯的時候, 我們華國也一樣有無數的球迷熬夜看球, 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加油打氣, 但如果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 我們的球迷年齡結構已經到了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地步。”

一個可以被絕大多數人認同的事實是,一個國家某個運動項目的愛好者的多少, 與這個國家擅長哪些運動, 那是有直接關係的。

比如像華國, 乒乓球和跳水可以說是排在華國人愛看的運動比賽的前三位, 你如果奧運會是這兩個項目開放賣票, 那華國觀眾肯定很願意買票進場, 因為這兩個項目是華國運動員擅長的、經常能拿到冠軍的。

理所當然的這兩個項目的華國迷會比較多,也理所當然的這兩個項目的奧運冠軍都會做到家喻戶曉——講真,其實每次奧運會,華國產生的奧運冠軍那都是一批一批的,但也不是每一個你都能記住名字的,但基本上跳水和乒乓你總能記住那個一兩個的名字,這就是當一個國家在某個運動項目特彆突出的時候,投射在國人身上的反饋。

華國的足球, 稍微可以說有些起色的時候,大概是在三十年前到二十年前之間,你會發現那個時間段的球迷人數是非常多的——

不然當時的春晚為什麼其他運動項目統統不調侃,就專門調侃足球呢?

就算是調侃華國足球踢得不好好了,你這要是沒有廣大球迷作為基數在,你在台上調侃足球,人家台下哪裡來那麼多人有共鳴?

由此可以推斷,在那十年裡,華國的足球球迷人數一定是爆棚的,大家熱愛國足,對它抱有希望,並且愛屋及烏的也特彆喜歡世界上有名的足球隊。

“但這一切隨著國足半死不活、惡心操作一堆又一堆事件的發生產生了改變——在接下來的近十年裡,華國的足球式微,在年輕一代中,喜歡看足球的球迷人數也隨之減少……起碼比起當年來講,這個人數是一定減少了的。”

一通邏輯盤下來,黃白藍三人組以“我的身邊即世界”的思維方式思考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

是啊是啊,感覺老一輩的人或者年紀大一點的確實都有看足球的經曆,我記得我爸在世界杯的時候還和我懷念了一把他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守著一台小電視機大半夜不睡覺看球的光輝事跡。

對啊對啊,我哥也有這個經曆!不過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最近這幾年,猜球的人很多,但真正在看球的好像就不多了,華國球迷也不像以前那樣能夠把世界球星、華國足球運動員如數家珍了。

所以說陳導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然後陳導就接著口述道:“我們都知道,一個合理的人口結構,應該是青年人比較多,然後老年人比較少,一個橄欖球形狀的人口年齡分布是健康的分布,一旦出現老年人口過多,這個社會就會步入老齡化……”

三人齊刷刷點點頭,嗯,這個是中學知識,大家都知道。

“其實類比一下足球也是一樣的,二十年前,華國的足球還有點看頭,年輕人紛紛願意緊跟時代潮流,守著電視機看球賽,我們華國大基數的足球球迷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但到了如今,當年的年輕球迷都已經步入中年甚至是老年,而年輕一代裡,大家又更偏向於乒乓球和跳水,真正還願意和喜歡看足球的球迷人數減少——年齡大的球迷人數不變,但年紀輕的球迷人數卻在減少,這難道不是一種球迷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嗎?”

這七拐八拐的,人家大導演把這個邏輯鏈給整明白了。

“而這樣的結構不合理,短期內當然是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的,可當你眼光放長遠,這個破壞力和消極影響,就跟中學時代你做到某國老齡化的題目一樣,全都是問題,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所以我們這部《足球》電影,特地把故事場景放在了校園,為的除了賺錢之外,也有希望通過這種針對性的上映,讓更多華國的年輕人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燃起對足球的熱愛,成為一名足球球迷,愛上足球,來解決我們國家球迷人口結構不健康這個問題這一目的。”

“華國的足球確實令人失望,但足球這項運動本身卻沒有錯,不能讓華國的年輕人,因為對國內的足球的失望,而連帶著對這一項運動都失去了熱情——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能夠代替足球的運動,但對於青少年來講,隻需要一個球就能夠聚集一幫人一起玩的遊戲還是少之又少的。”

陳導開始賣情懷了。

“我一直懷念自己在學校裡,和其他班的男生一起踢足球的日子……這是一個什麼技能都不需要有的運動,你不需要有大力氣,你也不需要長得高,你什麼都不需要具備,你隻要會跑,隻要追著球跑就行了!

這麼好的一項運動,如果就因為國內幾個人的失敗,我們就放棄它,實在是太可惜。”

“所以,我想要拍攝這部電影,讓更多人認識足球,熱愛足球,並希望得到世界上知名的球員(對,說的就是你,梅南)的支持,一起讓世界足球變得更美好。”

這一串一串話,聽得黃白藍三人組莫名感動。

年紀最小的白露霜編劇還忍不住反思自己:“原來我們這部電影還肩負著這麼重要的責任嗎?早知道這樣我當初在寫劇本的時候就再認真一點了……”

還在指揮翻譯發郵件的陳導詫異地抬頭:“……這電影不是你們公司發起的嗎?你們公司搞這部電影目的是什麼你們心裡還沒點數嗎?”

翻譯一下:你自己生出來的孩子,這孩子讀書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成為國家棟梁你心裡沒點數嗎?我單純是為了騙個友情價出來,你們彆自己當真了啊!

三人木著一張臉:“……”白白浪費感情了嘿。

梅南在國際上,一直有致力於支持一些足球困難國家的足球運動的行為出現,包括把自己的比賽球衣拿出去拍賣,把賣出換來的錢捐給一些小地區的足球培訓機構,幫助他們改善訓練基地的環境,也包括資助部分地區擁有足球夢的少年踢足球。

作為一個足球運動員,他的技術絕對過關,而能夠成為世界上眾多球迷所熱愛的足球明星,他身上則具備了一個世界級明星該有的善良和責任心,這幾個tag一打,作為編故事能力極強的大導演,陳導就把所有自己能想到的元素擰巴擰巴,就混合成了這麼一個看似有理有據仿佛很有道理的一封邀請函。

“至於足球球迷真實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和我什麼關係?我又不是專業的我怎麼知道?誰會有事沒事去統計球迷的人口結構呢?理論上成立就夠了嘛。”不愧是娛樂圈的人,陳導的心和其他人一樣的臟。

這一封長篇大論的郵件發出,果不其然,依靠神奇的角度和幾乎全部踩中了梅南的點,立刻獲得了梅南和他的團隊的關注。

陳導雖然嘴上忽悠,但劇組本身不是假的,華國國內對國足的惡評不是假的,雙黃丸公司對這部電影的大資金投入不是假的,各項佐證讓梅南和他的團隊相信了這部電影、這個劇組的誠意。

在聽完大致的故事劇情,確定梅南本人不過是需要抽出三天的事件去劇組客串並提供一下足球方面的技術指導後,梅南團隊欣然答應——

從梅南本身的意願考慮,他本人確實很熱衷於這種事業,而從團隊角度考慮,靠拍攝一部電影給梅南增加人氣同時還能賺點錢,這種事情何樂而不為?

好歹是好萊塢團隊和華國知名公司的聯合製作啊,感覺還是有火的希望的!

而且不同於其他邀請他們的劇組,經常要在合同裡提到幫助宣傳這一點,這個華國的劇組對於參與宣傳這件事隻字不提,哪怕梅南的團隊主動詢問,他們也表示不需要!隻要梅南來客串一下就行了,至於後期的宣傳,他們公司早就已經定下方案來了,不需要梅南出場!你們也放心!我們後期也不會用梅南的名聲去給自己這部電影做宣傳的!

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把這一條寫進合同裡啊!

聽得團隊鬆一口氣——他們最怕的就是到時候這部電影萬一是個坑,拍得非常差,對方還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去看,打出他們梅南的旗號去坑騙廣大觀眾。

現在一聽劇組沒這個想法那就太好了!

這樣他們完全可以根據這部電影上映後的口碑,決定要不要參與到這部電影的宣傳之中。

於是團隊與劇組很快就商量好了梅南進組的時間,同時,也出於互利互惠的考慮,雙方雖然對外,讓梅南報了一個非常高的出場價,但實際在簽合同的時候,還是給打了一個不錯的折扣——又是不需要參與宣傳,又是隻需要出場不超過十分鐘的鏡頭,你給很高的價格你也說不過去啊!這個價格起碼比黃製片一開始給荀董和貝總報的那個價格要低不少!

一周後,已經將電影三分之一內容給拍攝完畢的《足球》劇組喜迎世界足球巨星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