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虧錢的第五十七天(1 / 1)

就在“尋秦記”組合面對著電視裡一直在嗶嗶嗶的歌手的同一時間, 牛小蔥和他的冤種妹妹牛小薑也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這一期的節目。

不同於兩位大佬的是,他們不是單純就看這檔節目,一邊看節目的同時, 兩人還一邊低頭看手機,在與他們遠方的朋友實時做著反饋。

第一首《去你麼的大餅》第一聲嗶出來的時候,兄妹倆就已經震驚了, 等到歌曲高潮部分的嗶嗶嗶傾瀉而出的時候, 兩人已經很有默契地對著電視屏幕四連拍, 一個發《狗屁倒灶》論壇裡, 一個發某紅書,內容出奇的一致——

《我發誓這是我看到過被嗶掉最多的節目!》

所以這首歌到底歌詞是什麼居然這麼悲慘的被嗶掉了一大半?

是的吧?是有一大半吧?

評論區顯然也是一群正在看節目的觀眾, 某紅書一刷新就能刷出大概十條新增評論。

“看到正文內容時我的第一想法是:一半?!有那麼多嘛?然後我就立刻反應過來,哦對, 好像真的有那麼多!”

“這才一首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我覺得我聽到的嗶聲比我之前看某些說唱節目都多!”

“不過講真, 節目後期水平真的很高, 同樣是嗶聲, 彆的節目那個嗶聲就特彆的機械音,但是你們注意到了沒?這檔節目後期在嗶的時候是按照歌曲的聲調嗶的——就是雖然一樣是在嗶,但人家每個嗶都有自己的音域!多麼的注重細節!其他節目根本做不到!給節目組的後期加雞腿!”

“……樓上認真的嗎?你就沒想過,之所以沒有一個節目組的後期這麼做,是因為絕大多數節目都不會出現連續這麼多個嗶嘛摔!”

“看見樓上的樓上回答好牛逼,於是給樓上的樓上點了讚,然後下一秒就看見了樓上,臥槽太有道理了,於是取消給樓上的樓上的讚轉給了樓上!”

“……你給兩個讚是會死還是會被嗶?!”

“所以這麼多人裡隻有我在好奇到底被嗶掉的是什麼內容嗎?”

“樓上不要擔心!你不是唯一的!我也好奇,但是因為看的是電視直播, 沒辦法回放,我決定明天白天看B站上架版本,多看幾遍歌手的嘴型應該就能猜出他唱的到底是什麼歌詞了——這歌詞得刺激成什麼樣才能被嗶成這樣!”

“同打算明天開口型,我小學玩這個玩得可牛了!經常和死黨隔老遠互相做口型,然後就可以核對自己考卷上題目的答案,感興趣的鐵鐵們可以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明天晚上八點我肯定把這一期被嗶掉的歌全部的歌詞發上來!”

第一首歌就被嗶成這樣,觀眾們已經做好了後面節目每一首歌都是嗶嗶嗶了,連一直以速度快著稱的自媒體也這麼認為。

而就在自媒體打算醞釀一下,寫一篇同名觀後感的時候,第二首歌又出場了。然後觀眾們就發現,這兩首歌都一樣的暴躁,但這首歌……沒有被嗶掉!

“嗶是沒有被嗶掉,但是我怎麼覺得字幕上的歌詞和歌手唱的不是一句歌詞啊?我聽歌手這個發音,我有理由懷疑他在說臟話,但是字母上的歌詞又不是這麼寫的!”

說的就是來自老煙創作的第二首歌《一首獻給老板的歌》,一首rap歌曲,雖然是rap但神奇的沒有老和尚念經那麼速度飛快,每個字你仔細聽都能聽得清。

歌手上來第一句歌詞,如果你仔細聽的話,人家其實在爆粗口:“淩晨兩點的夜空,老板喊我起來工作,我說我太困了眼睛睜不開,老板說那你克服一下!克服一下!你這個老板媽/逼到底是姓豬還是姓狗!”

但是你看第一句字幕上的歌詞,上面寫的則是:“淩晨兩點的夜空,老板喊我起來工作,我說我太困了眼睛睜不開,老板說那你克服一下!克服一下!你這個老板馬屁到底是姓朱還是姓苟!”

觀眾:“???”好像有哪裡不太對?

觀眾:“!!!”對!肯定有哪裡不太對!

第二首歌,老煙在歌詞裡設置了三段打工人遇到老板不做人時候的場景,走的都是敘事風,第一句時間點,第二句老板乾了什麼不做人的事情,第三句作為打工人的他有多麼多麼的委屈,第四句,打工人受不了了狂怒瘋狂諧音梗辱罵!

“想死”被寫成了“寫詩”;

“狗屎”被寫成了“構思”;

“我看你就像在看婊”被寫成了“我看你就想再買表”……

第二首歌結束之後,進入廣告時間,曾經參加過節目現場錄製的牛小蔥與資深綜藝節目追綜人的自家妹妹開始展開討論。

“天呐第二首歌也太酷了!光明正大的罵領導哎!牛逼!”

“這個叫老煙的創作人太牛了,一邊寫真實歌詞給歌手讓他演唱,一邊還順帶寫了可以播的歌詞去迷惑審核!我打賭他是這一期的冠軍!我沒記錯的話他已經連著當了好幾期的第二名了!這麼好的實力,到現在為止隻拿到過一次第一。”妹妹小薑瘋狂輸出彩虹屁。

但顯然,哥哥小蔥有另外的想法。

“我覺得不對,我記得第八期,我是說原第九期,就是那個原本在這一期後面播出的那一期節目裡,老煙在後采訪談的時候感歎過說自己上一期節目寫的歌才是寫得最過癮的——如果寫的時候還要考慮諧音梗應付審核,我想創作人在寫的時候應該不會太爽才對。”

因為每寫一個激烈的詞彙,就必須要聯想到一個諧音差不多的不會被和諧的詞彙,這對大腦的運動量需求很高,很多時候你下意識想到的內容都不得不因為找不到合理的同音詞而放棄。

所以如果真的是老煙一個人承擔兩個歌詞的工作量,那絕不可能在下一期還回味這一期裡的歌曲的,他隻會覺得很痛苦!然後再寫一首歌痛罵審核!

小薑覺得小蔥這個說法有道理。

“因為某紅書下面網友也都是這麼說的!而且他們還有進一步的推測——他們懷疑之所以第二首歌會有這種諧音梗字幕,是後期為了通過審核做的改動!”

眾所周知,這一期的《這歌聽上去很實用》是原先的第八期,之所以會變成第十二期是因為這期節目被廣電打回重剪了一個多月。

“一個多月的時間,超過十次的重審,不可能每次就是一點點的小改動,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第二首歌之所以用了諧音梗應該是某次被打回重剪後後期做的一種回避風險的方式。”

“那為什麼第一首歌沒有這個待遇呢?第一首歌怎麼全都是嗶嗶嗶?特麼,合著審核還區彆對待歌曲是吧?喜歡第二首歌所以給個諧音梗,不喜歡第一首歌於是把一大半的內容都嗶掉?”

“……擦,我撤回我五分鐘前對於後期的誇獎,橙子不是節目組力推的創作人嘛?!為什麼要嗶掉她的歌!”

“樓上有毛病吧?我們再理性討論你在那裡說節目組有黑幕?”

這一場爭論大約吵了有八九十樓,一直到第三首歌播完,才終於吵出了一個雙方都覺得很有道理的結論。

第三首歌是一首改編歌曲,改編自一首某年非常流行的網絡歌曲叫《蓮花姐夫》,然後創作人給這首歌改了個名字,叫《蓮花打工人》。

原歌曲是用一種幽默詼諧諷刺的風格,以蓮花姐夫的口吻,調侃自己的老婆各種各樣的缺點。

而改編的《蓮花打工人》也是如此,用打工人的口吻,調侃自己的領導盲目自大、不懂裝懂、業務能力極差全靠背景深厚才成為她的領導等等。

因為原曲就過審了,所以這首歌最後需要改的地方隻有幾個詞。

而後期對於這些敏感的需要被嗶掉的詞彙的應付審核的手法是——直接消音。唱歌嘛,有那麼一兩秒的停頓和留白是很正常的,把聲音軌道裡歌手那兩個詞的發聲給刪除,保留背景音樂的音軌,就可以假裝這首歌好像原本就是這麼唱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是一首改編歌曲,原曲原歌詞在這裡是有描述的,且鏡頭也切到了歌手拿起麥克風在張嘴,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要漏掉這個詞了!

“所以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後期每一次提交審核的時候都用了不同的方法來通過審核,哪一種方法讓這首歌通過了,哪一個片段就保留?”

小薑和小蔥激情討論了一下這個操作可能性,覺得這個可能性非常高。

所以很可能,諧音梗是後期第一次應對審核時候選擇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最複雜,一般都是剛開始的時候才會選擇采用的。

某紅書上的網友顯然和他們的想法一致,他們甚至非常有耐心的還推測了一下不同過審方式出現的前後順序。

“首先是第二首歌那種諧音梗!但很可惜,諧音梗隻對第二首歌有用,其他歌曲都不適用,所以被廣電駁回!”

“於是保留第二首歌的諧音梗,選擇用第三首歌這種消音方式!”

“不對!不可能!反對樓上!如果第二次提交審核的時候用了消音這種方式,那麼第一首歌一大半的歌都會被剪掉!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第二次提交審核的時候用了嗶音?”

“……”

牛小蔥一邊看著網上激烈的排序討論,一邊開始分神思考另一個問題。

“歌曲還好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審核,我在想那觀眾對歌曲的評價要怎麼嗶?我看排行榜裡,有當時的現場觀眾說,他的前任老板去提供了自己對歌曲的評價,幾乎可以說通篇都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臟話來著?”

牛小薑表示:“可以不剪進去嘛!錄了不剪不是很正常嘛?”

還沒等牛小蔥反駁,他期待的觀眾評價環節就到了。

電視機屏幕裡,場外主持人詢問起了剛投完票的某臉色非常神奇的前任老板:“聽完這次歌曲,你覺得這一場的歌怎麼樣?”

牛小蔥看到這位老板的口型說的是:“這都什麼操蛋的破玩意兒,唱得都什麼……”

但耳邊聽到的則是一個非常有磁性的男士聲音,覆蓋住這位老板觀眾本人的聲音:“我覺得有被冒犯,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還是支持裡面表達最委婉的《蓮花打工人》。”

牛小蔥:“……”

所以第四種過審的剪輯方法來了——給觀眾配音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