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錢的第十四天(1 / 1)

我忘了之前有沒有說過,虧錢這件事情,一定要找專業人士,專門找那些滿腦子都是想著怎麼賺錢的專業人士,把他們請回來,然後衝著他們給的賺錢道路反向衝刺!保證每一個賺錢的機會都能被我堵死!

——《貝總虧本語錄》

腦補了一堆有的沒的之後,三人戰戰兢兢把前十集的劇本和《相親》第二部的故事大綱理出來,讓製片人帶著去見貝總,表示故事的大致內容已經按照貝總您的意思定下來了,詢問這部劇是等劇本全完工之後再拍,還是邊寫劇本邊拍?

反正現在的集數應該已經能撐夠前期的拍攝了,不論采取哪種拍攝方式都不會影響他們的拍攝進度的,接下來隻等深不可測的貝總給予他們指示!

秦貝非常滿意劇組的工作效率——

寫的快好啊,寫的快就意味著劇情套路不上心啊!

這就跟你小學的時候剪窗花一樣,你花了一個小時剪出來的窗花一定比你三分鐘剪出來的要精細!而三分鐘的窗花一定沒有一個小時的窗花好看!

就喜歡這種速度賊快質量又不高的劇本了!不用看都知道能虧本!

再一翻開劇本第一頁上面那個一句話故事簡介:這是一個一對相親男女相互磨合,最終走向婚姻殿堂的故事。

嗯,聽著果然就很平淡非常無聊。

再以一秒鐘一頁的速度翻著這個劇本——

第一頁,男主角在玩遊戲;

第二頁,男主角還在玩遊戲;

直到最後一頁,男主角依舊在玩遊戲!一點談戀愛的意思也沒有!

很好!很完美!很符合現在相親市場上一半都是遊戲宅男這個令人厭惡的現實!一點愛情的酸臭味都沒有!

到時候拍出來每一集都是男主角在電腦前玩遊戲的鏡頭,她倒是看看有誰會願意看這麼一部電視劇!

看男主角玩遊戲有什麼好看的?有這點時間我為什麼不去看我喜歡的遊戲主播來玩遊戲呢?起碼人家是真實的在打遊戲,你個男主角你還是演的!

為以防萬一被背刺,她還仔細問了製片人這個故事有沒有按照她要求的那樣去編寫——

有感情戲嗎?那種纏綿悱惻看得人欲罷不能的感情戲?

製片人猶豫了下:“沒有吧,全都是打遊戲。”

嗯,這點她看出來了,整個劇本仿佛通篇都是遊戲的亞子,盲猜編劇前段時間相了七個遊戲宅男!相的好!就喜歡這種在工作中帶情緒的!一看就成不了大事!

有家長裡短嗎?那種看得人牙癢癢還忍不住共情還要看下去的家庭戲?

製片人斬釘截鐵:“那絕對沒有!”

嗯,很好,不用擔心婆婆媽媽會追這部劇了!婆婆媽媽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恐怖最堅持追劇的女性了,

有當今電視劇裡的爆火元素嗎?我是說甜寵、總裁、二女搶一男、久彆重逢、雙向暗戀、青梅竹馬之類的?

製片人毫不猶豫:“也都沒有,但是……”

製片人還想掙紮一下,狡辯一下(貝總視角)。

“不用但是!”貝總非常滿意。

“就這樣!拍吧!按照我的指示邊寫邊拍吧!加快速度早點寫完拍完!早點把經費花掉!(重點)”這樣就可以早點達成破產成就,早點把那個敗家少爺送回他老家去!

天知道玩遊戲的時候有這麼個手殘黨老板充當遊戲同伴有多痛苦!罵又不能罵,棄遊又不能棄遊,如果可以,她希望能儘快脫離這位老板的控製!

拍!

馬上拍!

她把《相親》第一部收來的全部的錢都投到第二部裡面去!最好明天劇組開機,後天公司就地解散——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劇組湊齊人頭都沒有那麼快好不好!

……

……

黃製片得到了貝總高度讚揚和最新指示之後,就開始帶著導演以及剩下被公司一起簽約的員工們開始著手拍攝《相親》第二部的工作。

根據以往他們拍攝其他網劇的規律,一般一部劇上架的前三個月,獲得的收入都是非常多的,但之後,隨著喜歡這部劇或者這類題材的觀眾已經把這部劇給追完了,網絡熱度也會跟著過去,B站這邊這部劇的點播人數就會隨之減少,公司能從中獲得的收入也會跟著減少。

《相親這件小事》當然也在這個規律之內。

目前距離這部劇上架B站已經過去了有兩個月,大部分的收入B站都已經轉到了公司賬上,包括一開始購買這部劇的保底收入、後期每月隨著追劇人數和點擊量計算的分成收入、這部劇非常令人驚喜出圈帶動了更多網友注冊B站的額外給的獎金紅包、B站雖然沒有開屏廣告但還存在著的頁面下方廣告收入……

“如果再加上下月的大筆收入,預計《相親》第一部的收入大概是在一千萬左右,貝總直接讓我們按照預算一千萬來製作第二部的劇,並表示如果後期這部劇經費不足,可以再向她和荀董申請,他們會全力支持。”黃製片是這麼轉達貝總的意見的。

雖然貝總原話是:“整!就和他們說,先按照一千萬開整!後面如果錢多出來了我再給你們劇組續上!一分錢也彆給我們荀董省!”

黃製片:“……”於是他就在轉達的時候就做了億點點藝術加工。

導演對於貝總的鼎力支持非常感動。

他一個小破導演頭一回有這麼多資金可以拿來拍一部劇呢!

雖然從預算上來說,拍攝一部要上星的電視連續劇,一千萬並不是一個多麼令人覺得昂貴的數字——這年頭不少電視劇光請個流量明星就要花一千萬呢!所謂的五毛錢特效你還真的以為按照市場價是五毛錢嘛?!隨隨便便一個背景圖就好幾十萬好幾百萬花出去了。

但他們畢竟隻是個三流劇組,本身就沒想著要請多麼出名的演員,再加上題材是現代,不需要特效不需要特殊取景,又有第一部的經驗加成,一千萬隻要彆說要拍《娘娘傳》那種四五十集長的,單純拍個二十幾集,絕對夠用。

一部正常的電視劇拍攝在如今已成體係的娛樂圈是有固定套路的:

先給個故事概述,找甲方爸爸要錢——這個已經不需要了,他們公司自己已經解決了;

然後是攢一個劇組,服化道攝像之類的人手配齊——這也個方便,第一部的小劇組人員都被貝總收編了,主要核心團隊成員是齊的,隻不過因為這次拍攝的規模比第一部大,人手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充,聯係一下圈內專門負責介紹工作的獵頭們就能搞定;

再然後是確定一個像模像樣的劇本——這個前十集劇本已經有了,後面的劇本隨著編劇自己開大,連夜下了十五款遊戲找靈感,相信問題也不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選角了。

女主角簡單,第一部扮演佩佩的女演員因為佩佩這個角色小火了一把,最近手頭上除了一個圍觀戀綜的嘉賓綜藝節目之外,也還沒來得及選新劇本,一聽說第二部要拍了她二話不說就把其他劇組的邀請給推了,表示自己立刻馬上就能進組,服裝組的老師都已經通知人家妹子明天來試衣服了!

其他的配角也很方便,女主角那邊的配角全都可以聯係第一部的演員們過來客串(因為第二部的劇情視角是男主視角,涉及他們的戲份不多),男主角這邊的爸媽朋友之類的,劇本裡也沒什麼特彆說明,按照常規電視劇裡的模板父母和朋友找就行了。

麻煩就麻煩在男主角身上。

製片和導演想到男主角的事情就忍不住相互看了對方一眼,然後深深歎了一口氣。

一個冷知識是,對於一個演員來講,現代劇遠比古裝劇要吃演技。

古裝劇畢竟故事背景設定在很久很久以前,服化道也和現在不同,有的時候演員有些行為舉止說話方式比較僵硬,觀眾是不會在意的——他們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演員的顏值、服裝、故事背景等,對於演技隻要能把故事講清楚就夠了。

但現代劇不一樣。

因為故事背景都是觀眾們每天的日常,雖然他們自己沒有感覺,但他們本能的會在意每個角色在遇到每一件事情時候的反應,他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角色本身上面。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演員明明古裝角色演的時候特彆好,怎麼現代劇裡看上去就那麼奇怪——你以為是因為你自己看慣了TA穿古裝的樣子,有沒有可能是TA演不好一個現代角色呢?舉止投足不像個現代角色,那當然看上去古裡古怪的咯!

所以《相親》第二部裡,男主角的選角就顯得非常重要。

但劇組能選的範圍餘地又非常小——

“實力派演員都比較愛惜自己的羽毛……我們雙黃丸公司畢竟成立才不到半年,手頭上也就一部短小的網劇,突然之間要拍第二部,並且還是拍成電視連續劇,還是用我們這支不太出名的隊伍,業內普遍不那麼看好,演員們身後的團隊也都擔心劇撲街,不願意來,拒絕了我們的邀請。”

在實在沒了辦法的情況下,二人還是選擇去找貝總拿個主意,然後把他們的困境一股腦的都說了出來。

一聽是涉及到《相親》第二部能夠拍成功的關鍵選擇問題,貝總直接放了荀董要求組隊打遊戲的鴿子,十分認真地聽著製片人和導演說的內容,並煞有其事地點點頭。

不愧是實力派演員,眼光就是精準,可不嘛,她當初決定這麼拍第二部,就是衝著撲街去的呀!拒絕得好!拒絕得妙!換成是我手底下的藝人,我也不讓他們拍這種一看就會被叫成爛劇的電視劇!

笑死,拍什麼?

拍實力派演員每天對著電腦打遊戲嘛?

玩遊戲還能玩出個花來嘛?

當然,表面上貝總還是維持著自己很靠譜的人設,不慌不忙不急不亂,問道:“那就沒有願意來參演我們這部劇的演員嗎?”

“那……還是有的。”導演接著製片人之前的話又補充道。

“《相親》第二部好歹有第一部的熱度在,雖然看著不太靠譜,但也有不少年輕的有轉型想法的男演員想要加入……”說著,導演吭哧吭哧從包裡掏出了一疊簡曆。

貝總瞬間一個激靈——

上回他們這樣掏出一疊東西的時候就是掏出了一堆平台商業合作,她就是那個時候走眼選了B站的,這回怎麼又來?!

然後接過手一看,瞬間放心了。

導演說話還是太委婉。

高情商:年輕的有轉型想法的男演員。

低情商:不就是演技不太好又在他們那個人設圈子裡混不出來的小鮮肉嘛!

真正出名的流量明星是看不上《相親》這種劇的,能看上想要演這個可能會火也可能大概率會糊的電視劇男主角的都是些看名字看不出來是誰、看照片感覺每個都長(P)得差不多、想要火但是好劇組絕不會找他們、演技非常之一般、與此同時又有資方莫名其妙看中願意捧一捧的……不出名的小鮮肉們。

貝總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被這堆簡曆給看放鬆了。

就這群人,感覺隨便選一個這部劇都不會火的呀!

那就隨便選一個好了!

製片人在這個時候重點給貝總推薦了其中一位小鮮肉:

“他叫石磊,之前有拍過五部小網劇。”

貝總很給面子的拿出來。

看了看臉……看不出和其他人長相上有什麼差彆;

特地念了下那五部劇的名字……作為曾經的業內從業人員,她很遺憾自己並沒有聽說過這幾部劇,那估計就是被網站低價買回去充資源庫了。

導演顯然是不情願要這個演員的,一直在邊上說著這個演員的壞話:“貝總,這演員不行的,演了五部劇演出來的感覺都一樣,就會瞪眼睛和板著個臉,不合適,而且他拍戲習慣也不好,我聽說他特彆喜歡改戲、給自己加戲,在劇組對其他演員都很不尊重……”

他還是希望貝總能拍板加錢,額外給他找個有演技的男演員的。

但製片人站的角度在這個時候就和導演不一樣了。

他有自己選角的一套邏輯。

他是這麼和貝總講的。

雖然,這個叫石磊的演員在演戲上面有各種各樣或多或少這裡面簡曆裡所有演員(重音)都具備的壞毛病,但他有個讓所有小劇組都拒絕不了的優點——

“他帶資進組。”

導演瞬間啞巴了。

“且因為他身後的關係是他爸,是親爹,不像彆人是乾爹,他們團隊願意開出的價格比其他團隊要高不說……比我們拍《相親》第一部的價格都要高!”整整八百萬!帶資進組!就為了一個上星電視劇男主角的位置!

“如果我是導演,我當然會把重心都放在選擇什麼樣的角色能讓這部劇更好看上面,但我不是,我是製片人,我在意的更多是這部劇能不能為我們公司變現!”

“選這個石磊,雖然,可能,大概率,我們這部劇會撲,但所有的成本一定能收回來——這位演員的這筆錢,再加上到時候聯係電視台和網絡平台買斷的收入,就算這部劇最後是爛劇,也不影響我們賺錢啊!”

“所以在目前來看,加錢選實力派男演員不一定就能讓我們這部劇火,但選石磊這位演員,我們一定能賺!那為什麼不選他呢?”

“拍戲的最終目的不還是為了賺錢嗎?”

“他不僅有資金,他還有人脈,我們後面的劇還可以請他幫我們介紹投資方,甚至可以直接請他家的公司給我們當投資方!”

“就算這部劇因為他撲了又怎樣?我們也有資金可以重新拍一部新的劇啊!”

秦貝聽完導演和製片人跟自己說的理由,陷入了沉思。

製片人和導演也跟著沉默了。

他們理解,對於一個年輕領導來講,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每一個剛成立影視公司的老板,都懷揣著一個拯救娛樂圈的夢想,都想著要拍一部好劇,對資本嗤之以鼻。

但現實是殘酷的,而老板們在拯救娛樂圈之前,他們先要思考的是怎麼讓自己的公司先在這個資本大市場下活下來。

這很掙紮,但他們都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人,知道最後貝總一定會怎麼選。

貝總沉默良久,最後開口說:

“男主角就定石磊。”

導演的眼裡瞬間沒有了光。

製片人眼裡滿是歡喜和欣慰。

“告訴他,”貝總又說。

“人留下,錢走開。”

製片人:!!!

製片人:???

製片人:不是,我剛才是幻聽了嗎?!陛下!您這是要乾嘛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