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謙虛(1 / 1)

準確的說,一股長期居於地下室,得不到良好通風和光照條件的潮味。

嗅嗅鼻子,聞了聞自己身上的味道,張果立笑了。

“那半地下室確實不怎麼好住。”

“太潮濕了。”

“還有蟑螂,讓我這經常在北方生活的人有些不適應。”

“不過還是能接受的。”張果立做了個攤手的動作,“再難,也不會有當初炸冰難,我都做好犧牲的準備了。”

“豁達!”顧銘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拜神結束,顧銘便帶著眾人去接受記者的采訪了。

“顧導,你為什麼又拍起了華語文藝片?”一個記者問道,“歐洲三大最高獎您已經拿遍了,不應該多拍拍好萊塢那邊的片子,爭取拿到您缺少的奧斯卡最佳導演嗎?”

“還是說您覺得這部片有拿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實力。”

“嗬嗬。”顧銘當然不會正面回答,說有了。

他太了解了,隻要自己敢說有,這幫子記住就會傳成自己要用這部片拿奧斯卡最佳導演。

傳著傳著,就會成為華語片即將攻陷奧斯卡。

捧的越高,摔的越慘的道理顧銘是知道的。

再說,獎項這東西又不是報個票房目標,說自己的片子能拿多少票房,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謙虛一點總歸不是壞處。

“我的目標是拿個提名,不管是什麼獎項,能拿到提名就好了。”

“至於你們說的我為什麼不在好萊塢拍片……”

“很簡單,我是個華國人,我始終記得,我的根是在華國的,所以,拍華語片不需要理由,那是我應該做的。”

“至於為什麼拍文藝片,商業片拍了不少了,換換口味。”

“顧導你之前說《那些年》票房能破億,為此還和我的同行打了個賭,最後您贏了,那顧導你能估計一下這部電影的票房嗎?你覺得這部電影能有多少票房?”

“能過五千萬就是勝利。”

“有些謙虛了吧?”記者笑著調侃道,“國內總票房上漲了那麼多,顧導您的電影,即使是文藝片,票房最起碼也能破億吧?”

“這可是你說的。”顧銘笑笑,沒做解釋。

對於國內票房,顧銘沒抱多大希望,五千萬,就是目標。

電影的票房,是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的。

像《寄生蟲》這種講階級的片子,在這個經濟還不算很發到的年代,民族自信心不足的時候,票房不可能有多高的。

除非能以華語片的身份拿下奧斯卡,那樣的話,靠著這個噱頭,應該會吸引不少人來看。

如若不然,除了文藝片愛好者自己的死忠粉,誰願意看這麼壓抑,這麼紮心的片子?

我現實生活中都那麼慘了,花錢買票,看部電影還得難受?那不是花錢買罪受嘛。

而除了有人會這麼感覺,顧銘也能想到,還會有人覺得矯情。

片子裡一家四口在大城市有住的地方,哪怕是個半地下室,那不是還有窗戶嗎?

家裡的四個人還都有手機。

這在現在的不少人眼裡,未必算得上是窮人。

比這裡面窮的多了去了。

打個水都要去好幾公裡外,小學生念書得跋山涉水。

這麼一比,肯定會有人難以代入影片。

沒辦法。

時候不一樣,就是把後世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國內影片《我不是藥神》拿到現在,也未必能有多少票房。

最起碼,那些病人還得吃的起五百塊一瓶的盜版藥。

多少人一個月就隻能賺五百塊啊。

“顧導……”

記者們一個個的問題繼續拋了出來,把顧銘從思索裡拉了出來,繼續回答問題。

一直應付了一個小時,才安排保安把意猶未儘的記者們趕走。

然後,顧銘這才走進了窮人家庭住著的地下室。

把曹玉叫了過來。

指了指那個地下室的窗戶。

窗戶就高出外面的地面沒多少,四個格子,和窮人家庭的成員數量一樣,外面還有著專門為了拍攝安裝上的防盜窗。

防盜窗形成的一個個矩形小格子,仿佛是一座牢籠。

“你待會拍的時候,就對準這個窗戶,襪子放在鏡頭左三分之一處,然後鏡頭緩緩下移,拍攝鄧朝。”

“來,鄧朝,你坐在這裡,玩手機,在連WiFi。”

“燈光,就我之前寫那個光,帶點青色潮濕感的那個燈光。”

“好,準備開拍。”

最開始的這一段戲份,幾乎都是在這個窄小的地下室完成的。

窮人兒子連WiFi,連不到,和妹妹,母親父親,一番對話,把四人都介紹了一遍。

然後,在窮人兒子把手機舉起,都快挨到天花板的一番尋找下,終於找到了信號。

就是這個有信號的地方有些不好。

是在廁所。

馬桶比地板高至少半米高。

又因為這裡是個半地下室,窮人兒子隻能是蹲著來連信號。

發現對方找到了信號,窮人女兒也拿著手機走了上去。

兩人蹲在馬桶前玩著手機,兒子為了保持平衡,左手便扶在馬桶蓋上。

“曹玉,用個中長焦來壓縮下空間,鏡頭下端不要拍到腳,腦袋上方留下十幾厘米的空間。”

讓鄧朝和宋鐵保持那個和馬桶作伴,貪婪著看著手機的姿勢,和曹玉說了一下之後,拍攝了下一個鏡頭。

一家人接了個活,折披薩盒。

店員來收盒子,門打開。

一家四口的目光都落在了店員身上。

就在狹窄的過道上,四人由近到遠站著。

而這個站位,也是四個人以後進入富人家庭的工作順序。

兒子在最裡面,扶著牆邊放著的一厚遝披薩盒,接下來是女兒,然後爸爸,站在門口和店員交流的是妻子。

“好,先看看鏡頭啊!”

“宋鐵,往右邊一點。”指揮著宋鐵移動,顧銘也在跟曹玉這個攝影師說著自己的想法,我要一條條豎直的線,將四人分割開,母親和女兒是第一個門框,女兒和兒子是第二個門框往裡的那堵牆,兒子和父親通過披薩盒和書架。”

“線條,尤其是豎直的線條,你要尤其注意,這是咱們這部片裡會大量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