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好辛苦啊(1 / 1)

蕭衍並不是蕭君澤鐵杆支持者,他隻是一位聰明人,如今和蕭君澤屬於“相互握有把柄,合則兩利”的階段。

蕭君澤的身份固然可以是一個秘密,但元宏知道後,會怎麼去追究、會不會去追究,都是未知數,但蕭衍那“庇護臨海王,意圖不軌”的帽子一旦被坐實了,在南朝也肯定會處於混不下去的狀態。

所以,兩個聰明人心照不宣,相互幫襯一些不違背底線的事情,就很合理了。

蕭君澤給蕭衍畫了一個“發展江漢”的大餅。

“雍州士族南下,必然謀求土地,但荊州又有本地士族,衝突一起,也是麻煩,倒不如用來開墾土地,以安民心。”蕭君澤指著地圖道,“荊江曲折,一到雨季,極易泛濫,淹沒江北,若是能堵住一道水口,便能開良田萬頃……”

蕭衍面帶微笑,將一碗茶遞上:“公子啊,你這壯誌雄心,令吾佩服,隻是此為長計,怕是要耗費數十載……”

他的意思很明顯,這餅他沒什麼興趣。

蕭君澤也不氣餒,便從善如流地換了一個:“江陵地處巴蜀與江南之間,水運通衢,若是能將巴蜀之糧運下,便能扼守長江之險,得巴蜀之富,蓄養精銳。”

蕭衍也歎息一聲:“長江之險,在於三峽,每歲盛夏,江水漫漫,水勢凶險,朝辭白帝城,一日便可至江陵,上行和下行皆極為艱險,航路皆都被阻斷,故以川蜀之富,難出巫山。”

蕭君澤卻隻是微笑道:“誰說不可,你就不曾想過,拆毀灩澦堆麼?”

蕭衍一怔,驚到:“這如何可能?”

灩澦堆是立在三峽水道中的一塊巨石,冬天露出水面二十餘丈,高如山嶽,夏季被淹於河道,但三峽水流湍急,行船時稍有不慎,便會被湍急的水流所挾,撞上巨石,曆代以來,船毀人亡於此者,不計其數。

是以,每年夏季,皆會白帝城都會舉行大祭,以活牛沉江,祭祀江水,以求平安。

若能將此石拆毀……

蕭衍苦笑道:“此石高有二十餘丈,且附近水流湍急,想要移山,談何容易,可還有他法?”

一聽對方居然連這點小事也不願意,蕭君澤頓時有些不高興了:“你讓江夏多送些鐵石,我給你盔甲兵器,算不算富強之道?”

蕭衍不由大喜:“當然!江夏之地,也有鐵石,隻要公子願意,也可在江夏煉鐵……”

蕭君澤冷淡道:“我算看明白了,你們這些宗族,隻知壯大自身,絲毫不顧黎民死活,真是令人失望!”

蕭衍立刻柔聲勸道:“公子啊,你也知曉,如今南朝各自為政,隻有兵強馬壯,方能自保,否則即便治下再是太平,也不過是為他人所得,吾何嘗不知黎民之苦,奈何世道如此,隻能自保罷了……”

蕭君澤看他一眼:“得了,裝什麼裝,你眼裡哪放得下黎民,咱們還是談談鐵礦做價幾何吧。”

蕭衍微微一笑:“可。”

……

一番暢談後,

?[(,

都談出一個妥善的價格,雙方還就種植茶葉之事,達成了攻守同盟——將茶葉分為三個檔次,三個品種,每年商量價格,不能惡意降價,畢竟荊州也是種茶的好地方。

至於鎧甲,直接給是不行的,對兩邊都不好,但蕭君澤可以給足夠的甲片和鎖環,需要蕭衍自己去組裝。

這些都是小事,蕭衍卻談得很細致,說完正事,還要說起茶道、樂譜、詩文,並且大讚前些日子君澤那首“詠螢火”,稱這首詩裡沒一個字提到螢火,卻又句句不離螢火,詩才之高,不輸於他。

蕭君澤立刻否認:“沒有,不是,那詩不是我寫的,是我讓一個叫李白的幫手寫的。”

蕭衍卻隻是微笑道:“前些日子,那謝川淼在茶會上,以詠茶之詩得世人讚賞,公子又是能寫出名篇,自成一家之才,你我之間,既無秘密,也無防備,是知己,又是知音,何必遮掩呢?”

蕭君澤也覺得自己這反駁反而顯得掩耳盜鈴,不由歎息:“腦補是病啊……罷了,此地不宜久留,你還是先回江陵吧。”

蕭衍也知道自己諸事在身,這次能見到君澤,就算是不虛此行,於是便也同意。

君澤送他們主仆出門,周圍的幾名侍衛也圍上前來。

當然,正門是不可出的,還是要走側門,他可不想遇到元英,到時被問東問西。

隻是走出院中偏門時,他正好看到桓軒在門外等待,便微微搖頭,示意不要說話,將蕭衍送到院外。

-

等蕭君澤送走蕭衍,回到內院時,就看到蹲在樹下,眉眼低垂的少年。

“桓軒,你怎麼樣了?在牢裡有沒有受傷?”蕭君澤關心地蹲到他身邊。

桓軒這才抬起頭,眼眸裡帶著淚光:“阿蕭,他怎麼可以這麼對你?”

蕭君澤一怔,隨即反應過來,微笑道:“你想多了,我剛剛隻是送客出門,陪客也隻是喝喝茶。”

嗯,雖然他上輩子隻喜歡男人且蕭衍也長得不錯,但畢竟年紀大了,他不吃這一口。

桓軒還是為喜歡的人難過:“可阿蕭你這麼好的人,刺史大人怎麼能讓你去陪客呢?你學識廣博,還擅長音律,你該去朝廷,為一地主官,而不是生死由人……”

蕭君澤摸了摸少年的頭,安慰道:“這世道,又有誰不是身不由己呢,做好自己事情,於心無愧,就已經足夠了,想太多其它,也是徒增煩勞罷了。”

說著,他把桓軒拉到一邊,坐在石桌邊:“來,給我講講,這一個月,襄陽城是什麼樣子。”

桓軒更難受了,阿蕭這樣的人,連門都出不了,明明隻是一牆之隔,也要詢問於他。

但講還是要講的,於是他思考了數息。

這幾日聽說刺史有恙,讓遊擊將軍斛律明月和大將軍元英暫管了政務。

“沒有刺史主政,襄陽城的小吏們便有些懈怠,糊弄著那斛律明月,”桓軒說話時神色複雜,他不喜歡刺史,但也不

能不承認這是個好官,“吃拿卡要,收些進城稅便罷了。他們還相互幫瞞,侵占商鋪,魚梁洲的許多的山民,都被趕回山中,讓鄉吏們招自家兒郎過來……”

蕭君澤一怔,詢問道:“先前刺史讓他們從鄉中出役,他們不是不願意麼?”

桓軒冷笑道:“先前他們以為是丁役,自然不願,後來知道開荒能吃上白面豆腐,便覺得大虧,趁著斛律明月好騙,便說是大陽蠻主招丁回去種麥,實則將他們的名額換去。”

然後他又說了很多刺史不在時,城中亂像,蕭君澤聽得微微皺眉,倒也沒有生氣。

桓軒有些疑惑:“阿蕭,你不覺得這些人罪大惡極麼?”

蕭君澤搖頭:“對刺史來說,隻要城中百姓尚算安穩,明月就算儘到責任,他本就是武將出身,不能要求太高,至於更換丁役,誰做不是做呢?太陽蠻吃的虧,會有蠻王來襄陽找我、家主君,討個說法。吃拿卡要這點事,刺史回來,也會整頓,總體不算什麼大事。”

桓軒更疑惑了:“啊,還、還能這樣麼?”

蕭君澤指點道:“是這樣,事急從權,刺史要將責任交給大將軍元英,怕是他就要刮地三尺了,有時,局面如此,就需要頭領權衡,兩權兩害取其輕,明白了麼?”

桓軒十分受教,用力點頭。

蕭君澤於是又繼續讓他講,當他不理解一些條律時,還給他講刺史為什麼要這樣做……

桓軒聽得十分認真,還在一些覺得重點的地方做了筆記。

等到月上中天,青蚨在門後咳嗽了兩聲。

蕭君澤還沒開口,少年已經一臉認真地告辭。

蕭君澤自然也沒有挽留,隻是送他去了中院的院門。

轉過牆角,桓軒的目光落在青蚨印在門上的影子上,帶著一點幽怨,悵然地離開了。

青蚨開門抱怨道:“晚飯都涼了,你真想留著他,彆說留飯了,留過夜也行啊!”

蕭君澤微笑搖頭:“那怎麼行呢?少年的自尊,可是很重要的。”

他正享受將一個素質不錯的小孩子,培養成一個陽光開朗棟梁的養成過程呢。

話說蕭衍身邊那個叫青之的書童也很不錯,在後世將星之中鼎鼎有名,有機會的話,試試能不能挖過來。

他走進屋裡,面帶疑惑:“不是說飯涼了麼,飯呢?”

“面都坨了,被我吃了,”青蚨挽起袖子,“我再去給你煮一碗。”

“記得不加蔥!”蕭君澤囑咐。

他最近都在吃掛面,為了在襄陽推廣掛面——這東西易保存,易運輸,不易腐壞,襄陽附近的旱田還大多種著小米,他要儘快推廣種麥,尤其是在掛面裡加鹽,算是用另外的方式避開南朝的鹽鐵專營。

而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讓文人雅客追捧,他自然要身體力行。

隻是吃著吃著,青蚨卻突然落了兩滴淚:“公子,你明明可食山珍海味,又何必如此……”

蕭君澤一滯,不是吧,他今天已經連軸安撫了三個了,怎麼這還有一個啊?

於是他安慰道:“吃野味不好,雞蛋面加青菜,還有肉哨子,哪裡差了,那些吃了也不能延年益壽,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起身,拍了拍青蚨肩膀:“我就喜歡看到這世道一點點在我手下改變的樣子,青蚨,你會幫我的,對嗎?”

青蚨用力點頭。

就在君臣相得之時,青蚨突然低頭,拿出手帕,給公子擦了擦嘴角。

下一秒,青蚨被趕出門。

-

同一時間,南朝大將軍陳顯達,接六位輔政大臣調遣,率平北將軍崔慧景等部四萬人,在江陵聚集,準備進攻北魏,奪回重城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