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武術與軍事14(1 / 1)

【清朝曾經也有機會自己研發出更好的火炮,可惜,最終人才都被埋沒了。】

康熙年間,戴梓非常有才華,天賦上甚至超越了接受當時更先進火炮技術的西洋人。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天賦過於卓越,遭到了妒恨,甚至影響了他的人生。

南懷仁帶著比利時的最新火炮,到康熙面前展示:“這是我們比利時的衝天炮,隻有比利時人能造出來!”

衝天炮又叫“子母炮”,由一門母炮和若乾子炮組成,故稱子母炮。它屬於輕型炮,戰鬥時,先將一個子炮裝入室中,發射後退出空子炮,然後再換裝第2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炮,不需要像其它火炮那樣分彆裝火藥和炮彈,所以射速非常高。

南懷仁親自為康熙展示衝天炮的威力,康熙立刻看出衝天炮的速度優勢。

康熙本人還是重視火器的,作戰過程也多次使用,對火炮並不陌生。

看出衝天炮的優勢後,康熙立刻詢問:“那你會造嗎?”

南懷仁自信道:“當然。”

康熙對自己的老師非常信任,聞言道:“那朕要看看你的本事。若是你能造出來,朕有重賞!”

南懷仁從容不迫道謝:“謝陛下。”

然而,這樣的從容不迫在遇到強有力的對手後破功了。

當南懷仁還在研究衝天炮的結構,在畫結構圖時,對手已經熟練地研究穿了衝天炮的運作原理,並且快速仿製出來。

“什麼衝天炮子母炮,不就是前朝的佛郎機炮嘛。”

戴梓出身不錯,父親戴蒼不僅是著名畫家和詩人,也對機械火器感興趣,戴梓受影響之下,本就對火器製作熟悉,稍作研究,就發現了比利時衝天炮也不是多稀罕的物件。

“嗯有點不同,根據葡萄牙的佛郎機炮改進了一下,難度不大。”

佛郎機炮,是明朝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大明,因為大明稱呼葡萄牙為“佛郎機國”,故稱之為“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因為中葡衝突作為戰利品收獲,大明立刻研究仿製,兩年後造出的第一批佛郎機炮就有32門,此後改造出了大大小小不同型號的火炮,型號多種多樣,都有官方記載。

明清時期都不允許民間工匠研究火器和火炮,但是戴梓也不是民間工匠,有機會接觸前朝的火器資料。

於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熟練的工藝下,戴梓很快就琢磨出比利時的衝天炮如何製作的。

8天後,戴梓已經拿出成功仿製的衝天炮,獻到玄燁面前:“陛下,臣造出了衝天炮!”

起初,康熙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直到戴梓做出來的衝天炮威力不亞於比利時的衝天炮,康熙頓時驚喜了。

“8天!僅僅8天!”康熙看著戴梓8天時間就造出來與比利時衝天炮一模一樣的火炮,驚喜不已,看向南懷仁等外國傳教士頓時覺得揚眉吐氣:

“還是我泱泱大清人才濟濟哈哈!南懷仁

,你比不過大清的戴梓!”

8天時間¤¤[]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連結構都還沒摸清楚的南懷仁深深受到刺激。

他表面恭敬地恭維著,但是從這一刻開始,將戴梓死死地記在了心裡。

康熙還沒發現他尊敬的外國老師的心思,喜氣洋洋繞著戴梓製作的火炮轉了一圈,親自賜名:“此炮名為‘威遠大將軍’!”

再看向榮辱不驚的戴梓,為了表示獎勵,特意吩咐:“把戴梓的名字刻上去,以示紀念!”

戴梓開始專注地研發火器,一個人幾乎頂所有中外火器工匠的技術,速度又快質量又好,得到康熙數次賞賜。

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就用上了戴梓製作的衝天炮。

在昭莫多戰役中,子母炮大顯神威,僅向噶爾丹大營開了三炮,敵軍就嚇得敗逃。

相比之下,南懷仁的效率很有些低。

康熙對南懷仁也有些不滿了:“一年時間,南懷仁,你的衝天炮呢?”

一年時間,南懷仁依然沒有造出衝天炮,不得不憋屈的承認:“臣不如戴大人。”

一而再,再而三被刺激,南懷仁的心裡彆提多憋屈。

因為沒有能如期製作出衝天炮,南懷仁感覺康熙對自己冷淡了,再看到戴梓步步高升,心裡的嫉妒更為扭曲。

康熙帶著戴梓,在外國傳教士面前各種揚眉吐氣。

“陛下,荷蘭使者來訪,有新的火器蟠腸鳥槍。”

玄燁信心滿滿看向戴梓:“戴梓。”

“是。”戴梓同樣非常自信,接過蟠腸鳥槍一番研究後,快速仿製了大清版本的蟠腸鳥槍。

這一次,時間更短,僅僅5天時間,戴梓就仿製成功。

外國使者還沒離開,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蟠腸鳥槍已經被送到了荷蘭使者面前。

“臣仿製了10支,請陛下一試。”

康熙故意當著荷蘭使者的面試用一番,驚得荷蘭使者目瞪口呆:

“我的上帝!你是如何做到的!”

康熙看到荷蘭使者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非常高興,還把大清短時間仿製的蟠腸鳥槍賞賜給荷蘭作為回禮,妥妥的刺激人。

此外,作為文人出身,戴梓會寫詩,在康熙朝入翰林院侍講;會治水,寫過《治河十策》;參過兵,棄筆從戎加入清廷討伐耿精忠叛亂的軍隊,並且在軍中向領軍的康親王獻上自己研發的“連珠火銃”。

“連珠火銃”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

它的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比曾經的火繩槍要先進許多。

但是,這樣一名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沒有一個好下場。

【最終這樣一個才能超越南懷仁以及其他火炮研究官員的大才,被南懷仁聯合其他人集體誣陷戴梓“通敵叛國”,並且勾結起義軍叛徒、張獻忠的養子陳通

岩,說他私通東瀛。】

【不知道康熙到底是出於被蒙蔽,還是僅僅為了朝堂平衡之術,竟然寧願相信外國傳教士也不相信幫自己平定過耿精忠叛亂的戴梓,最終戴梓被判流放,一流放盛京就是30年,後半生隻能靠賣畫為生,死於貧病交加。】

玄燁看到前面提到戴梓還頗為高興,戴梓如今正在翰林院當值,的確精通火器,正是因為康親王的舉薦才得以入朝。

看來自己慧眼識英雄,得到了一名後世也認同的人才。

戴梓的職位不高,原本不在朝中跟著文武百官一起看天幕,玄燁特意將他傳喚過來,看著天幕演繹自己的故事,戴梓看著看著不對勁了:天幕裡的南懷仁,看自己的眼神好像不對勁?

戴梓默默地看向南懷仁,這時天幕中的故事也到了尾聲,戴梓知道了自己的結局:被南懷仁聯合其他人一起誣陷,被貶官流放盛京30年。

戴梓:“陛下!請為臣做主!”

他從頭到尾就沒有勾結叛黨或者東瀛人,連天幕都說自己是無辜的,自己一心鑽研技術,從來無心與他人結仇,怎麼技術太好都要遭遇飛來橫禍?!

玄燁也驚了,他沒想到,自己眼中德高望重的老師竟然是這種人:“南懷仁,你有什麼話可說?”

南懷仁乾淨利落跪下請罪:“臣有罪!”

多年相處,南懷仁對玄燁的性格十分了解,乾脆認錯比糊弄好。哪怕現在誣陷案還沒發生,但是南懷仁的確對戴梓不滿,也的確在勾結其他人,隻要有心去調查,就能發現端倪。

玄燁沉默了下來,沒有向以往一樣立刻讓他起來。

南懷仁連忙道:“但是臣並沒有背叛大清!”

他可以承認自己嫉妒,承認自己技不如人,但是如果變成間諜,那絕對是罪無可赦。

玄燁還沒說話,天幕還在繼續講述。

【鑒於南懷仁在曆史上也的確為清朝做了不少事,應該不是叛徒。但是老實說,他勾結官員就罷了,如何勾結的張獻忠養子,康熙真的不好奇嗎?】

南懷仁是康熙的老師,給他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還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

他啟發了玄燁對科學的興趣後,還陪同玄燁出巡,沿途帶他觀天測地。康熙皇帝後來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對歐洲傳教士的寬容態度,應該說都與南懷仁不無關係。

也或許,康熙皇帝在戴梓案中,是因為感情傾向選擇了南懷仁,也或許是為了繼續重用外國傳教士。

但是外國傳教士真得完全沒有私心嗎?

尼布楚之戰時,大清的外國翻譯給俄羅斯的談判官員通風報信。

大清後來購買外國火炮,需要外國傳教士來研究技術時,他們幫大清研發,但是技術捂得緊緊的,根本不讓華人學習。

明朝戰爭中收到了外國火器作為戰利品,自己能研究出來更好的,比如從紅夷大炮到虎蹲炮。

但是清朝並沒有,外國傳教士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但

是,並沒有擴散學習太多,普遍局限於上層。但是上層會親自去研發火器嗎?

也就是說,大清並沒有把傳教士帶來的技術消化用到自己的火器技術上。

.

聽到天幕對傳教士立場的質疑,南懷仁的冷汗一下子就下來了,連忙再次喊冤:“臣對大清對陛下忠心耿耿,絕對沒有背叛陛下!”

玄燁深深地看了南懷仁許久,久到南懷仁都開始背後直冒冷汗,玄燁這才道:“朕相信你。”

後面還有一句話:但是其他傳教士就不一定了。

玄燁還記得,天幕說過,清朝末年,有外國人在華夏成立報社,直接發行英文報給外國傳遞情報。

也不知道天幕是不是各個朝代都能看到,他的後世子孫有沒有對傳教士和外國商人提高警惕?

玄燁一直對外國人有警惕,比如如同明朝末年一樣開了廣州十三行允許外國人在部分港口通商往來,但是並不允許他們入城,經商和行動都有很大的限製,完全不是唐宋時期的開放。

但是現在看來,似乎還不夠。

玄燁突然和顏悅色起來:“老師,你曾經為朕翻譯了那麼多數學書,還編寫了曆法和輿圖,朕怎麼會不相信你?”

南懷仁聽到玄燁提起自己的貢獻,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聽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他的貢獻,也是他的保命符。

現如今,要展現自己的價值,就得拿出更多的貢獻。

南懷仁恭敬地主動說道:“陛下,歐洲還有更多的先進書籍和科技,我願意為陛下帶回!”

玄燁這才緩緩笑了。

這才是他真正的目標。

【其實不止戴梓,許多擅長製造的能工巧匠鑽心研究工藝,在朝堂政鬥中處於下風,最後因為政治鬥爭被貶,十分可惜。】

【比如沈括,不僅僅是《夢溪筆談》的作者,記錄了各種技術,他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沙盤,軍事立體地圖。】

沙盤的起源,也是在華夏。

早在東漢時期,名將馬援曾經被漢光武帝劉秀派去偵察隴西,看到路邊小兒用沙子堆積山丘和房屋玩遊戲,受到啟發。

等劉秀再讓馬援講解隴西地形時,馬援就學著小兒,用沙子堆集成山川地勢,道路分布,給劉秀講隴西形勢,因此被叫做“沙盤”。

但是這種沙盤,屬於一次性的簡易沙盤,比較原始,也不易於保存和二次觀摩。

到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發展了沙盤製作方法。

沈括製作的沙盤,不再是一次性沙盤。

他使用木板作為大地,親自動手,把大宋與契丹接壤的沿邊地形製成木製地形模型,通過挖鑿和釘上多層木質結構來形成高低起伏的不同地形。

但是這樣的工程量巨大,也不方便。

後來,沈括改進沙盤製作方法,改為石面糊木屑做在木面板上。

又因為沈括所在的定州,冬天寒冷,用面糊乾冷之後

容易脫落,又改為用熔蠟製作。

這樣的立體沙盤實用且能保存,沈括製作好之後報送皇上,宋神宗看後甚為嘉評,並下詔邊疆州效法製作。因適用於軍事,很快得到推廣。

在西方,沙盤出現的同樣更晚。

一直到1811年,普魯士國王的軍事顧問馮·萊斯維茨,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給威廉三世介紹戰場情況。

不過馮·萊斯維茨的這個沙盤有了很大的進步,完全是一個標準的、真實的戰場縮微模型。

他是采用膠泥製作了一個比例為1:2373的精巧的戰場模型,模型布局與真實的戰場情況相差無幾。

然後細節更豐富,沙盤模型不僅有山包,還用各種顏色把道路、河流、村莊和樹林表示出來。最後,還用小瓷塊把軍隊部署和武器裝備標了出來。

.

天幕分彆放出三種沙盤,對比之下很明顯。

馬援的最早,但是也最為原始。

沈括的兩種進步了許多,尤其是蠟製沙盤,製作的非常精美。

但是,論成本論細節,都是膠泥沙盤更為精巧逼真且實用。

沈括喃喃自語:“膠泥,對啊,膠泥能做活字印刷術,為什麼不能做沙盤?”

大宋不缺膠泥,也不缺那個西方沙盤裡需要用到的一切材料,無論是顏料、瓷器,大宋都是強國,但他偏偏就沒想到。

“彆喪氣,西方更重視戰士,肯定也更注重沙盤。”他的好友畢昇安慰道。

沈括的沙盤就算被推廣到軍中,不主動出擊能有什麼用。

而西方本就重視騎兵和戰士,戰事頻繁,對沙盤的需求大,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沙盤精益求精,也有人願意為之投入研究成本。

沈括搖搖頭:“假如我更好一些,或許就不會發生兵敗了。”

他任軍器監時,也曾研發神臂弓,提高軍器監的產量。

也曾編撰城壘、軍營等建築的營造法式,甚至也曾領兵作戰。

在永樂城大戰中,還有一支部隊,就是沈括帶兵,他主張築城石堡、種諤提議銀州、徐禧主張永樂城,終定為永樂城。最終,宋神宗選擇了相信徐禧,選擇了永樂城,讓徐禧總領築城事宜,命沈括將帥府移到邊界,以接濟軍用物資和救援。

徐禧被西夏圍困永樂城時,沈括帶一萬大軍前去救援,卻被西夏攔截,最終兵敗沒來得及救援。

兵敗之後,沈括被貶,寂寥之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直到這時聽到天幕放出的沙盤對比,忍不住再次想起了永樂城之戰。

假如自己把沙盤做得更精準一些,是不是能更好的避免當時與西夏人的遭遇戰?

更甚者,是不是能讓徐禧明明白白看出永樂城的缺陷,換一個地方?

沈括突然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還不夠。

“我要研究的更深入一些,把《夢溪筆談》寫得更好一些!”

原本,在沈括退隱之後才開始在夢溪園寫得

《夢溪筆談》,在天幕提到這本書如何被重視後,沈括已經提前開始著作。

現如今,他不僅僅要寫好,還有了更高的期待。

要實用,要推廣,要讓裡面的技術能被大宋使用,要讓大宋能夠因為這本書變得更好!

.

“東漢?沒事,都是大漢。”劉徹碎碎念著自我安慰一番,心態很好,語氣也頗為和善,“各位都記下了吧?”

“記下了記下了,用膠泥做!”不等工匠回答,有武將搶答。

不就是玩泥巴嘛,這還不簡單。

武將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尤其是朝堂之上最年輕的霍去病,滿臉寫著“我要玩”,看在劉徹眼裡好笑。

他故意道:“好,大家回去好好做,三日後,做好了帶來朝堂,大家一起比試比試!”

霍去病搶問:“做得好有賞賜嗎?”

他人小機靈,快言快語,衛青想捂嘴都來不及了。

劉徹朗聲一笑,難得想要放鬆一下:“賞!”

“前三名都有賞!就看你們誰有這個本事拿到賞賜!”

劉徹沒有立刻說出賞賜什麼,但是他對於武將一向頗為大方,一句話頓時讓大家都期待起來。

不光武將,文臣也有了意向,主父偃主動道:“陛下,臣等也想參與。”

劉徹也沒拒絕,反正獎勵隻有三人,爽快點頭:“行!那就看哪三人有本事。”

看著文武百官一個個躍躍欲試,甚至開始商量讓家裡喜歡玩泥巴的小兒參與進來,劉徹也不攔著,含笑看著。

其實不光是朝臣,劉徹還是打算讓工匠們去嘗試。

術業有專攻,老實說,他對自己文武百官的手工藝,不抱什麼希望~

劉徹也不說,到時候打算看笑話。

他甚至萌生一個惡意的想法:到時候不光選最好的三個,還選個最醜的三個如何?看看哪三個倒黴蛋能被選中。

劉徹越想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也不說,打算三天後比拚時再說。

他笑眯眯地看著朝臣,心情好極了。

【宋朝以防禦戰為主,不出城開戰根本用不上沙盤,沈括卷入“案”中,也沒有將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

【很多皇帝在殺人時都以為,華夏泱泱大國不缺人才,殺了這個還有下一個。但是事實證明,真不是。】

明朝並沒有第二個戚繼光來組建戚家軍抵抗倭寇,清朝也沒有第二個戴梓來研發西洋火器。

清朝後期,西洋火器技術成員都是買火器時一起購買的技術人員,把西洋人當老祖宗供著,連維修火炮都不允許參與。

一直到清末,張之洞成立的漢陽兵.工.廠,才開始仿製德國毛瑟槍等已在西方被淘汰屬於已經比較落後的槍。

而這些看似落後於西方的“漢陽造”步.槍,是抗日戰爭時的武器主力。

【在抗日戰爭期間,華夏軍隊一直面臨著裝備較差、數量不足的困難,尤其是武器極為

匱乏,如果與日軍在平原地區拉開架勢正面交鋒,將處於極大劣勢。】

【但是另一方面,華夏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作風頑強,戰術靈活,運用本土的地形優勢發展出了一係列以及之長克敵之短的戰術——遊擊戰。】

嬴政有些微微詫異。

遊擊戰術其實古已有之,但是華夏古代更看重軍陣與計謀,並不重視遊擊戰。

但先秦時期,已經有了遊擊戰的運用。

王翦能舉出詳細的例子:“吳王闔閭曾經采納了伍子胥的‘疲楚計’,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國多地,不斷遊擊襲擾楚軍,時間長達6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而後吳國大軍攻城,大敗楚軍。”

但是王翦自己是穩紮穩打的戰術,並不是遊擊戰的擁護者,聽到天幕推崇遊擊戰,立刻想到了緣由:“看來對方果然很強,一時半會無法力戰,隻能拉長戰線逐漸消耗。”

.

劉邦輕輕“咦”了一聲。

他設置了遊擊將軍,把遊擊部隊稱為“遊兵”“遊騎”“遊軍”,比如彭越,就曾經率領遊騎襲擊楚國軍隊,斷絕了楚軍的運輸糧草的後路。

後世的遊擊戰,莫非師承他的遊擊部隊戰法?

【偉人在著作《遊擊戰爭》中寫道:選擇伏擊地區時應注意下列各點:1.有良好的隱蔽,使遊擊隊容易看見敵人,而敵人不易看見遊擊隊。2.有良好的地形,而敵人不便於攻擊遊擊隊。】

【遊擊戰,遊是走,擊是打,字面理解為遊動攻擊。】

遊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遊是拚命主義,遊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鬥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遊擊戰。

遊擊戰包括多種戰術,比如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襲擾戰、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都屬於遊擊戰,主要是運用華夏人熟悉自己本土的地形,靈活伏擊。

天幕放出了一係列的遊擊戰影視資料:

士兵分為小支部隊,分散入地形複雜的山中,隱藏在青紗帳玉米地或者高粱地裡,等待著日本軍隊路過時給出突然一擊;

士兵分散為數人,分散進入村莊裡,與村民混居,看不出異樣地接近敵人,然後給出突然一擊!

在地上被掃蕩搜索,於是在地下挖出複雜如密道的地道,並且布置上各種機關,可以防止毒.氣、防止煙熏、防止水灌入,還有各種作為障眼法的死路,活生生在地下挖出了一個迷宮;

火力不夠,就用數量取勝,把地.雷的技術不斷降低,降低門檻後,製作《地.雷製造使用法》《各種地.雷觸發裝置法》等小冊子,給村民普及簡易地.雷的製作和使用方法,讓村民一起造地.雷。

在華北地區,實現“村村會造雷,戶戶有地.雷”,然後在關鍵位置布置地.雷.陣,讓日本人來一次就自尋死路。

甚至當

村裡鐵不夠了,開始就地取材。

村民沒有鐵殼子做地.雷,就用鐵水壺、酒瓶、醋壇、罐頭盒子、木頭,甚至是鑿孔的石頭,統稱為“土地.雷”。

因為普遍貧窮,到後來村民連壇壇罐罐也不夠,於是開始普遍製作“石雷”,因為石頭可以取之不儘,而且偽裝性好。

後期,當地.雷產量變大,華夏的地.雷戰殺傷力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從防守變為“進攻性地.雷陣”。

.

華北民兵結合地.雷,開始主動誘敵。

黑燈瞎火的夜晚,一群民兵鬼鬼祟祟靠近一根電線杆,大晚上的來冒險爬電線杆。

特意挑選的善於攀爬的民兵,背著包帶著大剪刀往電線杆上爬,還有兩人在附近放風。

看著負責剪電線的民兵在包裡摸索半天還沒找到剪刀,扶著梯子的民兵急的恨不得自己上去剪:

“快點,利索點,還要埋雷呢。”

民兵沒好氣道:“你閉嘴,生怕小日本聽不到是吧。”

從工兵手裡借的絕緣剪刀找到了,他一咬牙,快速去剪。

遠處的大樹上還站著一名民兵,從高處勘探著敵情,怕他們爬電線杆被敵人看到。

電線杆上的民兵終於剪斷電線,鬆了口氣,快速收回剪刀,直接從電線杆上溜下來:“好了。”

但是今晚的工作並沒有結束。

電線剪斷,其他民兵還在地上埋雷,地.雷陣需要布置引線,動作需要謹慎。但是電線一斷,日本人會立刻過來搶修,他們的時間緊迫。

遠處,樹上傳來一聲古怪的貓頭鷹叫:

“咕咕咕——”

那是他們約好的信號。

民兵不再耽擱,把最後一枚地.雷埋好,快速閃到早就尋好的躲避點:

“走!”

他們躲到道路兩側,趴在地上用耳朵聽著地面遠處傳來的震動。

轟隆隆,是發動機的嗡鳴,是車輪在地面的快速前進,與人的腳步聲和馬蹄聲都不同。

不出意外,日本人果然來得很快。

民兵還有些羨慕:“小日本有車真方便,來得真快。”

說話的功夫,來搶修電線的日本人已經出現在視線裡,果然是開著車過來的。

民兵用低聲的聊天緩解緊張:“可惜,人不多,還都是工兵。”

“沒事,車不錯,搶個車也好。”

“要是有炮就更好了……”

“想得美……”

“閉嘴!”領頭的民兵作出提醒,兵車過來了。

民兵緊張地拉著手裡的拉雷繩,靜靜地計算著距離。

這些民兵製作的地.雷,普遍是拉發地.雷,需要通過拉火繩控製爆炸。

為了保證地.雷拉響,拉雷繩不能太長,一般在30米左右,負責拉雷的戰士必須等日軍接近30米以內才能拉雷,而且必須是徐徐拽緊,太快或太慢都會導致地.雷失靈。

終於,進入了30米死亡區域。

民兵猛地一拉:

“嘭!”

爆炸聲,火焰光,炸開的碎片,把車炸翻。

但是日軍死的人並不多,這就是民兵製作的土地.雷的缺點——畢竟不是專業的工程兵,土地.雷殺傷力要小很多,而且不太穩定。

民兵帶著土火.槍,立刻趁著日軍被炸的頭暈眼花沒反應過來時開始補槍。

又是一番廝殺。

.

“想不到,後世竟然把這樣的殺器製作方法傳播的到處都是。”李世民看得吸了一口冷氣,隨之又開始苦笑,“不過現在有天幕,也差不多是到處都是了。”

他雖然開明,但是大唐同樣危機四伏,長安同樣有各國的探子,李世民還沒有大度到讓軍中所有技術都對民間開放的態度。

但是在看到天幕上的後世軍隊主動把地雷製作法普及村民,讓村裡的民兵主動製作地雷和對抗日本,受到了啟發。

“情況不同,是為了打日本。”魏征有些憂國憂民,想得更多,“可見,日本人多強,竟然逼得全民參戰。”

他清楚看到,那些一起製雷的人,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一臉稚氣的孩童。

可是要阻止,也不能阻止,敵人不會因為你是老人是幼童就放過你。

李靖總結:“所以還是得強國強兵強民,大唐人的習武佩劍風氣不能改!”

李世民連連點頭。

何止是不能改,還得鼓勵。

大唐可千萬不能淪落到宋朝那文弱的樣子!

【在華夏人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下,最終,我們以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贏得了這場戰爭!】

【華夏軍隊,創造了奇跡!】

【如今的華夏軍隊,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強的陸軍,也擁有最強的陸軍軍校!】

荊咕放出了軍校,還放出了一群黑皮膚的軍校留學生,他們衣著打扮與華夏人無異,口音語言也說的是中文,看得古人一愣一愣的。

等等,知道士兵經常訓練被曬得很黑,但是也不至於黑成這樣吧?

等到距離拉近,這才看清楚,不僅僅是皮膚黑,那五官分明是異族人。

“後世不是很多人嗎,怎麼會有其他國家的士兵?”李世民見過昆侖奴,是最快認出黑人是異族人的。

但是他還記得天幕說過後世人口達到13億,13億怎麼還需要外國士兵?

因為軍校也有華夏人,都是一模一樣的穿著打扮,一樣的上課,哪怕大唐的太學接受外國留學生,但是涉及軍事,李世民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的大唐軍隊中的異族將領,可是忠於大唐,不會再回去自己部族了。

難道後世大方到如此地步,還為其他國家培養將領和士兵?

很快,天幕為他解開答案。

【因為華夏同樣遭受了列強壓迫,創造出了戰勝的奇跡,同樣飽受西方列強壓迫的

黑人,普遍選擇來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目前,華夏有三所軍校接收來華留學的外國人,他們分彆是國防大學、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在這些軍校中,曾經的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名聲是最大的,被非洲留學們稱為華夏的“西點軍校”。】

2016年,南北蘇丹為了爭奪幾塊油田爆發戰爭,看似是遙遠的非洲大陸的戰事,最終卻打成了華夏軍校的內戰。

戰前,雙方將領儀式化喊話。

北蘇丹將領:“我是國防大學畢業的。”

南蘇丹將領:“我是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畢業的。”

北蘇丹將領不屑了:“我們國防大學比你們學校牛掰!渣渣!”

南蘇丹將領集體憤怒了。

這樣的憤怒和委屈,哪怕雙方軍校的老師下場調解也沒用。

“老師,他們辱罵我的母校!”南蘇丹將領在視頻上看到石陸的老師後,委屈巴巴,“我自己可以罵,彆人不能罵!”

石陸:“…………”

所以,你背後罵我們什麼了?

戰爭調解未果,最後依然爆發。

雙方背後的母校深切關注。

石陸的老師一邊聽著自己的學生彙報戰爭進度,一邊遠程指導,一邊原地歎氣。

學生好像學得不怎樣啊……但是好在,對面的學生好像學得更差…………

北蘇丹經濟更強,裝備更好,看起來戰力更強大,但輕率突進,中了南蘇丹的埋伏,損失慘重。

最終,這一戰是南蘇丹贏了。

南蘇丹將領操著石家莊話,高興地跟老師彙報:“我們贏了!我們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才是最牛掰的!”

石陸也很高興。

但是,也沒高興太久。

2017年,國防大學改組,合並了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和其他幾個大學,成立了新的國防大學。

被自己不成器學生丟了面子的國防大學直接把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牌子給摘了,換上國防大學的牌子。

然後,世界上就沒有所謂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畢業生打敗國防大學畢業生這回事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自1957年以來,石家莊為非洲培養出了5位總統,8位國防部長,100多名司令,數千名中高級將領。】

數十年後的今天,大量的非洲軍隊在模仿中國解放軍,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模仿到了豆腐塊。

高級將領談話,時不時飆出幾句石家莊話,都是來華進修後的精英。

閉上眼睛,不看膚色長相,還以為就是在國內。

天幕特意在一左一右放出兩段視頻。

一段是非洲軍隊,一段是華夏軍隊。

左邊:“向前看,一二一!”

右邊:“向前看,一二一!”

左邊:“正步走!”

右邊:“正步走!”

一樣的迷彩服,一樣的說中文,一樣的喊口號正步走軍體拳等等訓練,甚至是一樣的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連國家的閱兵典禮,也是特意提前4個月從華夏請軍官老師回去指導,做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