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武術與軍事4(1 / 1)

【武術,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技擊”,漢朝成為“武藝”,清初稱作“武術”,民國時期稱為“國術”,到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命名為“武術”。】

【明清初期,是華夏古代武術發展史上的繁榮期,不僅出現了各大武林門派,各大拳種,還出現了類似少林寺這樣的武林聖地,並且將武術與氣功、儒佛道文化發生了交叉,出現了各種內外兼修的武術,以及大量的武術著作。】

天幕上放出了一係列的影視劇的武林門派出場剪輯:

一群身材健碩的光頭,身上隻斜斜的披了一條灰色袈裟,身穿灰色僧衣,手裡拿著少林棍,整齊劃一走來開道,身後是一群白胡須黃僧衣老法師掌院等人,為首者身披紅袈裟、手拿禪杖的是領頭的方丈。

方丈道一聲“阿彌陀佛”,看似滿臉慈悲,但是語氣霸道:“天下武功儘出少林!”

“老禿驢要不要臉,一開口就說大話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遠處的青衣道士們仗劍快速奔襲而來,人還未至聲已先到。

為首的老道士手拿拂塵,猛地朝方丈甩去,白色的拂塵突然長如白發三千丈,帶著金針一般銳利的聲音刺向方丈,方丈早有提防,禪杖往前抵擋,雙方撞擊在一起,發出金屬撞擊的聲音。

“嗬,牛鼻子老道來了。”方丈不客氣地回敬對方的“老禿驢”。

身邊的弟子齊齊肅然看向老道士身後的其他弟子:

“武當派來了!”

弟子們對上弟子,互相戒備打量。

領頭者就沒那麼含蓄,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從地上打到天上,從天上打到樹上,又從樹上打回天上。

遠方有風聲伴隨著起義的花香飄來,兩人剛感覺到不對勁,就聽到風中敏銳的“呲呲呲——”聲朝著一人同時刺來,急忙閃躲。

一群背負細劍、頭簪玉簪的女子仗劍而來,為首的師太戴著僧帽穿著水田衣、又留著頭發,拿著佩劍和拂塵,看起來有些不僧不道。

風中的利器旋轉著回到師太面前,師太抬起手,讓峨眉刺回到自己手中,看向少林派與武當派眾人:“峨眉派來晚了,差點錯過了一場好戲!”

武當派掌門冷哼一聲:“老太婆還沒死呢。”

師太笑著反唇相譏:“你們都沒死,我作為晚輩怎麼好死在前輩前面。”

方丈:“阿彌陀佛,這種好事長輩應該讓給晚輩。”

師太:“還是讓給你自己的晚輩吧。”

“要死一起死!”武當派不耐煩了,直接同時攻擊了兩人,“讓老夫看看你們這一把老骨頭還能不能打!”

“死牛鼻子牛脾氣!”方丈怒罵一聲,三人再次打作一團,各出奇招。

棍法槍法劍法,暗器拳腳搏擊,打得那叫一個精彩絕倫。

天幕上,三大門派的弟子看得不亦樂乎;

天幕下,各個時空的古人同樣看得血液沸騰。

.

“厲害!”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民間已經開始快速戰隊,各自有了各自的支持者。

“武當派好厲害!”

“峨眉派以一敵一最厲害!”

大唐的小娘子們比劃著拳腳,並且不滿足於隻比劃拳腳,開始對峨眉派的細劍和那神奇的峨眉刺蠢蠢欲動。

小郎君不甘示弱:“少林派才是,先與武當派打鬥後又以一敵一!”

最先說話的小子大著嗓門支持自己的信仰:“還是武當派帥,又是拂塵又是飛劍,這才是真男人!”

小娘子:“峨眉派也有劍!”

小郎君:“武當派還有槍!”

“少林派也有槍法劍法,還有棍法,還有拳法……”

“棍子太俗氣……”

“你才俗氣!”

年輕人在一旁吵吵鬨鬨快打起來,大人在一旁也沒好到哪裡去。

一會兒L寫詩讚美自己的牆頭,一會兒L作詞挖苦對方的牆頭。

還有動作快的,已經收拾起行李,打算連夜投奔自己的心頭派……

一時之間,好不熱鬨!

.

宋朝,趙光義看得興趣大發:“原來套路表演也可以有如此殺傷力……”

趙匡胤看看天幕裡的少林武當大戰,就想起趙光義用禁軍表演“雜技”,氣得又開始罵趙光義:“你看看你,浪費人才!”

趙光義沒看多久,看到三人打得越來越激烈,完全看不清楚招式後就覺得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興趣,去看那峨眉派的美貌弟子。

這一看,那英姿颯爽、冷豔中帶著殺氣的風姿讓他心裡癢癢,他的後宮裡還沒有這樣的款,眼神癡迷:“峨眉派的小娘子真漂亮……”

趙匡胤沒注意聽,腦子還沉迷在功夫裡,下意識道:“朕還是更喜歡少林派。”

趙光義一驚,看著幾乎半裸的少林武僧:“兄長你連男人都不放過嗎?”

趙匡胤表情一陣扭曲:“朕是喜歡少林派的功夫!”

你個色痞腦子都在想什麼!

趙光義再次開始裝死。

趙匡胤心頭冷笑:你裝,我看你裝到什麼時候,我什麼時候死,保證你死在我前面!不管你怎麼裝,哥哥離世之前保證把你先帶走!

【首先說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興建,民間有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傳揚武學的說法,不完全正確。達摩祖師是有,但是來到少林寺傳播的是佛學,達摩祖師創立的是禪宗,不是少林武術。

如果華夏武術需要靠外來的人傳播,為什麼達摩祖師的本土南印度為什麼沒有武學?】

雖然影視劇裡也加入了一些西域高手和外邦高手,但是與從域外流入的武術完全相反,武術是從華夏往外流出的。

不然印度到如今可能最出名的體育活動就不是“瑜伽”而是“武術”了,但是至今全世界都認可——中國功夫!英語裡有單獨的“Kongfu”指的就是中

國功夫,不需要加“ese”也是中國功夫!

.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87 章 武術與軍事4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後世好像直接的戰爭不多,但是各種各樣文化的搶奪很多。”嬴政若有所思。

經曆過百家爭鳴,嬴政對於百家之間的文鬥武鬥親身也體驗過,比如大秦被儒家罵了好多年,他還被儒家指著鼻子罵過,這不僅僅是儒家不認可大秦的君王,也是一種思想文化上的博弈,是大秦的國策與儒家的理念不合。

天幕講過各國搶“四大發明”,也講過韓國搶華夏的非遺文化,講其他國家造謠華夏文化,這樣的文化戰爭,看起來與百家之戰有些相似,卻又有些不同。

沒有見過文化入侵的嬴政還不知道,後世可以兵不血刃、隔著千裡之外給人洗腦,隔著網絡就可以洗出一些叛國的漢.奸,但是此時,武術已經向嬴政展示了文化戰爭的初次端倪。

武術,不僅僅與軍事相關,也與文化,與政治息息相關。

【少林寺武學是正兒L八經的本土原創,在達摩祖師出現之前,因為正處在亂世,崇尚武力,少林寺本就有習武風俗。到唐朝時,漸漸演變出武學,有慧光、園淨等後世留名的高手,但是當時並沒有形成少林派。少林寺武學真正揚名,是在大明。】

明朝少林,以棍法聞名,有小夜叉六路、大夜叉六路,均有棍譜、棍圖以及破法譜,還有兩人練習的排棍。

明朝後期,少林寺有了少林拳法。

明末清初時,少林寺汲取了北方的拳法,學習福建的棍術和四川的槍術,最終融會提煉,形成了完善的少林武功——這時候的少林武學,是集天下武功於大成,才是後世之中所說的“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派在全國各地光設分院,除了嵩山少林,隋唐之際在福建莆田設立九連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

元朝時期還在外蒙古和林、天津、長安、太原、洛陽等分彆創立五座少林寺,在山東九頂蓮花山、台灣八番社、四川峨眉山設立分院,加起來有十座,這樣可以在全天下廣收弟子。

因為分院眾多,廣收天下弟子,融彙大江南北的武學精華,少林寺套路眾多,光是拳法就有172種之多,還有“少林七十一絕技”,棍法、槍法、刀法、劍術等等。

【大家知道俞大猷與戚繼光一樣,都是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但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俞大猷也是一名曾經去少林習過武的武術高手,並且寫有《劍經》。】

【這本《劍經》非常有意思~】

開始聽到天幕誇自己是武術高手,俞大猷還在高興,突然就聽到荊咕語氣帶笑得誇自己的《劍經》,俞大猷突然心虛。

戚繼光帶著一臉看好戲的表情看俞大猷:“天幕在誇你!”

俞大猷乾笑:“嗬嗬。”

.

一位佩劍的黑衣人深夜闖入俞大猷的練功房內,凶神惡煞瞪著練得滿身大汗的俞大猷:“你就是《劍經》的主人?”

“是我。”俞大猷笑得一臉憨厚,並沒有因

為黑衣人的不請自來生氣,好脾氣地問道,“兄台有何貴乾?”

來人語氣不善:“我倒想看看,你的劍術有多高明,還好意思以劍為名。”

俞大猷也不推辭,乾淨利落:“請。”

練功房中有各種長短武器,有劍也有棍,黑衣人以為這是家族中集體使用,並沒有太在意。

直到俞大猷與他空手搏鬥幾個回合,漸漸靠近武器架上,猛地抓起一根長棍來。

來人還慶幸:這俞大猷身手不錯,不過好在隻拿了棍子,若是拿了劍自己豈不是要輸的更慘?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俞大猷拿著棍子如同拿到了尚方寶劍,打得他那叫一個毫無還手之力。

來人終於意識到不對勁了,這哪裡像是劍法,這不分明就是棍法!

“你不是擅長劍嗎?”

俞大猷臉皮極厚:“吾以棍為劍。”

來人氣急!

胡說八道!

棍法跟槍法完全不同,你到底是“以棍為劍”還是擅長的就是棍法他看不出來嗎?

騙子!

看起來濃眉大眼一武將,陰險的很!

俞大猷裂嘴一笑,揚棍打得更加激烈,還突然大著嗓子來一句“來人啊有刺客”,外面的守衛蜂擁而入,黑衣人想跑被俞大猷用棍子打得無處可逃,等到守衛集體趕來,把他的退路堵死,最終被強行抓住綁了起來。

黑衣人被圍毆時,看著依然笑得一臉憨厚的俞大猷怒罵:“你不講武德!”

俞大猷聳聳肩:“兵不厭詐,我是武將,不是俠客,要什麼武德。”

.

“哈哈哈哈,說得好!”朱元璋笑得十分痛快,對這句話無比讚同。

沒錯,武將要什麼武德,□□就很不錯,他不就是打了勝仗才當上皇帝。

尤其是看到這俞大猷是大明的武將,朱元璋就更開心了,有種肉是爛在自己鍋裡的好心情。

“咱大明也還是人才很多嘛!”

【前有“趙太祖長拳”更擅長的是腿法,後有俞大猷的《劍經》實際上是練棍之法,他本人更擅長少林棍法,不知道他的敵人被坑過多少次。】

俞大猷尷尬,非常尷尬。

其實後來他再回少林,發現少林的棍法有些過於套路不適用實戰,反過來把自己的棍法和在軍中實戰的經驗傳給少林,讓自己的棍法也隨著少林棍法一起揚名天下。

但是被天幕點出來自己“以棍為劍”,還是顯得自己多麼不老實,以後出門肯定要被人調侃了。

戚繼光慢悠悠給他倒了一杯酒:“彆想太多,彆人想被天幕點名還沒這個機會,你以後就是棍法宗師,這還不值得慶祝一下?”

“棍法宗師?”俞大猷立刻被勸開心了,反複念叨幾聲“棍法宗師”,越念越美,端起酒杯一飲而儘。

“好酒!”

戚繼光慢悠悠飲酒,含笑看著。

好心情喝得自然是好酒,但若是壞心

情,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集合了俞大猷本人的棍法、軍事、陣法等生平學習經驗。其中重點是“劍法”,也就是俞大猷的“棍法”。

之前有人說明朝把“棍”叫做“劍”,我特意查了資料,你們能看到,明朝的棍法就叫做棍法,劍法就叫劍法,“以棍為劍”是俞大猷自己的說法。】

明朝的戚繼光、程宗猷、茅元儀等人,對宋朝和明朝的武藝做了係統性的總結和整理,把原來主要通過口傳身授的武術技藝用明確的文字和繪圖記錄下來,作為練習武術的範本,也就讓明朝時期的武術有了清晰的名字和分類:

明朝拳法有三十一式長拳、六步拳、猴拳、內家拳等幾十家之多;

棍法有俞大猷棍、少林棍法、紫薇山棍、張家棍、青田棍等;

槍法有楊家槍法、馬家槍法、六合槍法、峨眉槍法、少林槍法等;

刀法有單刀、雙刀、偃月刀等,劍法有茅元儀的《武備誌》中博采海內外的一十四劍勢、鄭若曾的《江南經略》記載的“劍法劉家”,還有程子穎的《武備要略》中記載的叉、硬鞭等套路。

.

劉徹先是看到“俞大猷劍法”饒有興致:“武夫竟然也如此有心機。”

其實大漢也不是沒有策略,武將行軍打仗,最常見的“詐騙”就是人數,比如四萬大軍說成十萬大軍,還會配合挖更多燒火起灶的點火坑來迷惑敵人。

劉徹看史書,看兵書也看了不少案例,但是看到後世,花樣更多了,有趣!

主父偃深有同感:“可不,後世那趙匡胤又是心腹將軍謀逆又是杯酒釋兵權,花樣百出,心機深沉。”

李廣欲言又止,很自證清白表示自己沒有。

雖然沒直接說,那滿臉便秘似的表情讓劉徹一聲歎息:彆說了,不說他也知道,老將軍根本沒那腦子。

看看彆人家的將軍,看看自己家的將軍,劉徹更不滿意了。

天幕不能給自己換一換嗎?

除了衛青霍去病,他其他將軍都願意換,以十換一都可以!

再看到後面明朝那麼多武術,劉徹興奮了:“天幕天幕,朕要換功法!”

以百換一都可以!

天幕表示聽不到,不換。

【雖然明朝繼承了宋朝的武術套路,但是更注重實戰,並不是單純的表演,開始講究“著著實用”的實戰格鬥技能,並且大多門派或者社團都有實戰經驗。】

【這個實戰的對象是誰呢?

倭寇。】

嘉靖年間,倭寇在江南侵擾當地居民百姓。

當時的倭寇並不是普通的日本海商或者張士誠餘部或者大明海盜假扮而成的倭寇,是日本當時比較特殊的落魄武士階層。

這群原本在國內吃得好、營養充足武器也鋒利的舊貴族,是經曆過係統化訓練和戰鬥的精銳武士,在戰國混戰時期由於自己依附的將軍戰敗,失去了

自己的土地和貴族身份後,就開始來大明冒險。

到了江南沿海偷渡上岸,發現百姓家中連一把鐵刀都沒有,劣質的菜刀被自己精良的武士刀一砍就斷,頓時如入無人之境,開始在各地流竄性作案,比過街老鼠還要惹人痛恨。

當時,戚繼光的戚家軍還沒有成型,江南之地的大明士兵無力抵抗,於是來了一支特殊的部隊——僧兵。

大明是有僧兵,平時負責教授軍隊習武,戰爭需要時候就要負責穩固邊疆、驅逐敵人,擔負起軍隊的責任。

僧兵日常就是少林寺的武僧,正常的作息訓練習武,當朝廷需要的命令下來,僧兵告彆方丈與其他僧人,提著棍子加入了戰場。

起初,看著僧兵拿著木棍,倭寇好一番嘲笑:

“哈哈哈哈,一群和尚!”

日本同樣是有寺廟有和尚,倭寇認出了和尚的身份。

但是,日本沒有武僧,他們也並不知道,這群和尚手中的木棍有多大的威力。

開戰之前,倭寇還在放狠話挑釁:

“和尚什麼時候會打架了?該不會是想感化我們吧?”

“你們送上美人美酒,我就可以考慮被感化一下!”

“沒有美人,你們也可以哈哈!”

惡心的話語沒有激怒僧兵,隻是讓他們想起了被欺負的無辜百姓和父老鄉親。

僧兵冷冷一句:“佛也有金剛怒。”

引來倭寇們再次嘲笑:“哈哈哈哈!”

然而下一瞬間,少林棍法就朝他們招呼過去,剛才的淡定不複存在,被打得武士刀都給扔了,四處逃竄。

“快跑!”

“逃!”

“追——”

經此一戰,少林武僧一戰成名。

再厲害的武士刀和倭寇,也敵不過少林武僧手中的木棍。

【裡的“少林十八銅人”雖然有所誇張,但是也是有原型可考。】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頻繁侵犯沿海地區,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取得重大勝利。

天啟五年,立“少林觀武碑”,少林寺成為天下武林之宗,在這樣朝廷鼓勵、民間支持的氛圍下,少林寺相繼出現了18位高手。】

十八銅人的原型,是出自少林派的18位武林一流高手——悟須、周友、周參、洪轉、洪紀、洪信、普從、普使、廣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慶盤、慶餘、同賀、鉉清,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參與過抗倭戰爭。

除了這十八位武僧,還有其他的著名高手,也會在裡出場過,比如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人。

【所以說“少林十八銅人”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少林的確有十八高手。】

大唐少林寺的方丈第一反應是:還真有啊!

而一旁剛剛以為“十一個兄弟沒了”的香客立刻精神了。

香客:“我那失散的十七個兄弟在哪裡!”

十三武僧沒有,但是有十八銅人。很好,其中一個名額他定下了,明天就出家!

方丈哭笑不得:“施主你等等!”

大唐現在還沒有武僧高手也沒有十八銅人啊!

細細說來,少林寺參與軍事行動,幫李世民擒拿敵人,是因為打了對方一個出其不意,以有心算無心,根本不是天幕上那樣聲勢浩大。

若真被大軍包圍,彆說設計抓人,敵人一把火少林寺都沒了。

香客聽完方丈講述的故事,摸摸下巴:“有道理。”

“既然沒有,那我現在去,不就成了開宗立派的祖師?”

方丈:“……”

得,全白說了。

但是仔細一想,好像的確是這個道理。

玄奘法師能西行求取真經,他難道就不能到處求取武學秘籍,開啟大唐少林寺的武術傳說?

【在華夏武術中一直有“外家少林,內家武當”的說法,少林餘武當,各有千秋。】

【相傳武當派是張三豐所創,張三豐,本名張全一,又名張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因為不修邊幅又被稱作“邋遢道人”。】

【關於張三豐的生活年代,有說他是宋人,有說是金人,也有說是元人、是明人。這些並不完全屬實,道教並不是起源於張三豐,隻是因為張三豐格外有名,武術應該是與少林寺一樣,是在長期的習武過程中形成的武當武學。】

【明英宗時期,曾賜張三豐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封他為“韜光尚誌真仙”,明世宗贈封為“清虛元妙真君”,說明人是確有其人。】

【說回武當派。】

唐朝時期,開始修建武當山道觀,但是武當派興起是在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記後,推崇武當道教,調集民工30萬人,用了13年時間,在武當山修建了33處建築群,號稱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一岩廟、十一祠、十一亭、三十九橋等,綿延140公裡。

時至今日,武當山紫霄宮正殿梁上依然有大明永樂年間留下的禦駕敕建的字跡。

從這個時候開始,武當的武術門派才開始真正產生。

【同樣是從學習招式套路開始,為什麼明朝的武術沒有淪為單純的表演,出現了眾多武林高手呢?】

【因為他們有實戰,不僅僅是同道中人的比武大會,武術交流,門派之間的勝負比拚,還有真正的戰場廝殺。】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老朋友”倭寇,不止是少林參與抗倭,也不是隻有沿海地區才遭受倭寇騷擾。】

一邊是嘉靖皇帝在後宮沉迷修仙磕丹藥,一邊是日本倭寇竄入中原,仗著武士刀的鋒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朝廷軟弱,民間宗門選擇自己保護家鄉。

當遊方道士遇到倭寇欺壓百姓,提著劍牛脾氣就上來,也不管對方人比自己多,開口就罵:“什麼倭寇蠻夷,也敢在我中原之地放肆!”

三四名倭寇扛著從百姓家裡

搶來的糧食,一人還提著一個錢袋在數錢,看到遊方道士單獨一人,十分淡定:“哪裡來的老道士!”

道士絲毫不懼:“吾乃武當派,蠻夷小兒L報上名來!”

本以為能痛痛快快戰上一場,誰知道倭寇一聽到武當派的名字,突然把糧食朝道士砸了過去,自己轉身朝著不同方向四散而逃。

道士氣得一邊手忙腳亂接糧食準備還回去,一邊罵人:“真乃膽小如鼠!占據人數優勢都不敢打,膽小如鼠!膽小如鼠!”

但是再怎麼罵也沒用。

當時的日本武士若是真有膽氣,在日本國內就會為自己效忠的大貴族拚死戰鬥,但是他們沒有。

沒膽氣有骨氣,也該在戰敗後為儘忠自儘,但是依然沒有。

或者說效忠新的大貴族,比如那時候的戰勝者豐臣秀吉,但是豐臣秀吉並不是接納所有投降者,為了規避被拒絕被殺的奉獻,他們依然選擇了逃跑。

他們逃到海外欺壓平民,本就是苟活,圖的就是能瀟灑一天是一天,怎麼可能與人拚死戰鬥。

【武當派不如少林寺在民間名聲大,一來不如少林寺高調,一來走的是精英路線。】

【少林派收徒彙聚天下求學者,但是武當派不要沒基礎的,選徒十分嚴格,動不動沒有緣分白來一趟,也讓武當派的弟子不如少林派眾多。但論華夏最強盛的兩大門派,依然是少林與武當。】

【男兒L有英雄本色,女子同樣巾幗不讓須眉。】

【現在為您介紹——峨眉派。】

【峨眉派的玉女劍法和峨眉刺,共同點是細長,源於峨眉派的創始人是女子,起源於西南一帶,在巴蜀等西南地域獨占鼇頭。】

【明朝中葉,詩人唐順之寫有《峨眉道人拳歌》,裡面有記載峨眉道人的拳法“忽然豎發一頓足,崖石崩裂金沙走,來去星女擲靈梭,夭矯天魔翻翠袖。”。】

【這裡的“峨眉道人”有男有女,因為道教裡其實沒有“道姑”這個說法,“尼姑”與“道姑”都是民間“三姑六婆”的口語,有一定的貶義含義,在宗教裡面稱為“比丘尼”和“道長”。

道教裡沒有太多性彆之分,無論男女都稱呼為“道長”,無論男女長輩都稱為“師叔”,若是當面叫道長“道姑”很冒犯哦~】

天幕放出了一段道教弟子的習武視頻。

隻見一群青衣束發的弟子,拳腳利落,在空氣中打出音爆之聲“啪!”“啪!”,搭配著激昂的音樂,顯得更為颯爽。

所有的男女道長都紮著一模一樣的發髻,穿著一模一樣的練功服,在外人眼裡基本上分不出性彆。

【峨眉派有自己的文史資料,根據峨眉派的拳誌記載,峨眉最初是一名女子創立的武林門派,最開始叫做“玉女拳法”,也稱為“蛾眉拳”,後來因為祖師入了佛門,又以稱女子為“蛾眉”和佛教聖地之“峨眉山”的雙重含義得名。】

根據拳誌原文:

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

時,師善技擊,善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禦悔,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徑,創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

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曰“蛾眉拳”,後弟子至峨眉山,偶諧其音,始稱“峨眉”。

.

宋朝以後,峨眉山就成了普賢菩薩的道場,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眾多,其中也有一部分僧人日常習武。

南宋後期,峨眉山白雲禪師創編“峨眉氣樁功”,又稱為“峨眉十一樁功”,此後峨眉派有陰有陽,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陰柔之間,融合了南拳、少林、武當等眾家所長,還有三大器械——劍法、簪法、針法暗器等。

到清朝初年,峨眉派已經有了眾多的分支,並且有了《峨眉拳譜》: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

“五花”指的是從地域劃分的五大支派,“八葉”指的是從武術風格劃分的派彆等等。

因為一直有女性因素在,峨眉派有彆於少林外家硬功最大的不同,就是亦剛亦柔,如玉樹臨風,是諸家武術中姿態最為優美的一種。

.

劉娥下意識撫過自己的秀眉,看著天幕下習武的女子,難得生出豔羨之意。

“峨眉,蛾眉,這個名字真好聽……”

“女子能習武,真好啊!”

當年她也曾在街頭賣藝,假如那時她有機會投入門派,去習武,去闖蕩江湖,而不是被皇帝看上,先是改嫁然後在王府金屋藏嬌,做那見不得人的外室,又被接進宮中在那宮牆之內暗潮洶湧之中掙紮求生。

哪怕如今走到現在的地步,看似萬人之上,她吃過的苦頭,又有誰看得見?

【不過與影視劇裡峨眉派全是女子不同,曆史上的峨眉派是男女都收,但是功法有很明顯的女子痕跡。

比如拳法裡面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裡腿、倒踩蓮等。

劍法裡面的文姬揮筆、索女撣塵、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

還有獨門的簪法,裡面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完全是女子的姿態。

峨眉派著名的兵器峨眉刺,又叫做“玉女簪”,也是由女子發簪演化而來。】

【後來,峨眉派與其他宗門一樣,同樣參與到了抗倭戰鬥。】

當大明越來越衰弱,完全無力抵擋倭寇的騷擾後,日本本土仿佛發現了這麼一塊大肥肉,從三三倆倆零散的落魄武士浪人,變成了開船集體來騷擾。

而武林門派的戰鬥,已經從單獨戰鬥到了聯合戰鬥。

“少林派到此!”

最先是僧兵抵達戰場,與大明將士一起抗倭。

其他地方,各大門派同樣沒有歇著:

“武當派在此,誰敢放肆!”

“峨眉派前來助陣!”

“崆峒派!”

“青城派!”

“點易派

!”

……

“苗人十八寨前來助陣!”除了眾多的中原門派,

還有少數民族,

也帶人前來抗倭。

苗人首領看著倭寇手中的倭刀,一陣憤怒:“用著我們的苗刀,殺著我們的同胞,你們的老祖宗知道你們如此忘本嗎?”

苗刀的起源是華夏漢朝時期的長刀,由漢朝軍中的環首刀演變而來,三國時期就從華夏作為回贈給日本的禮物有五尺長刀,有了現如今日本的武士刀,明朝後期,倭寇多使用這種武士刀,明人稱之為“倭刀”。

.

戚繼光若有所思:“原來倭刀也是起源於華夏,是我們的苗刀。”

“那是不是,軍中配備了苗刀能更高的對抗倭刀?”

細看之下,苗刀與倭刀還是有些不同之處,而且苗刀更為適合華夏人。他殺了武士後繳獲了一些日本武士刀,也研究過日本武士的招式,但是總覺得彆扭,讓士兵學習起來功效也不大。

現在看到苗刀與苗族的武術招式,戚繼光有了新的想法。

不如,就改用苗刀!

.

因為同出一源,苗刀也有自己完善的刀法武術,並且同樣是雙手刀,後來戚繼光抗倭選擇讓明軍中裝備苗刀,以苗刀來對抗倭刀,後來甚至用苗刀來對抗蒙古騎兵,滿清騎兵,戰鬥力十分強大。

到了清朝後,苗刀遭遇了與開花.彈一樣的遭遇,被冷藏,幾乎失傳。

直到民國時期,民間武術家劉玉春重出江湖,在苗刀刀法中融入通臂一十四式中的步法,用苗刀大敗日本武士,得到了民國政府的重視。

日本武士協會同樣重視,一次失敗依然不可能善罷甘休,屢次派遣日本武士前來挑戰,劉玉春的愛徒郭長生使用苗刀,再次獲勝。

【虛假的武林大戰,是為了爭奪武林盟主、為了寶藏和秘籍;

真正的武林大戰,是為了抗倭、抗英,僅僅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生存戰鬥。】

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將壯拳揉進北長拳,使得壯拳越來越強大,然後將之運用到了抗倭前線,屢建奇功。

土家族在明朝嘉靖年間,永順、保靖等地土家族的土司率兵前去抗倭;

清朝時期,土家族被清限製民間習武,實行刀槍入庫政策,土家人改為學習拳棍,以防守為主。

但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列強入侵後,土家人依然與清兵並肩作戰,在廣州抗擊英軍,擊斃英軍兩百多人;

雲南的德昂族比較偏遠,保山地區的德昂族拳師王四墨參與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用長刀保衛保山,用冷兵器對抗日本人的熱武器……

.

趙禎突然有些尷尬。

“這個壯族,是不是就是那個儂智高?”

仁宗朝,壯族首領儂智高不堪忍受交趾的壓迫,向大宋投誠,結果被大宋拒絕了。

被拒絕後儂智高自立為王,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後來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

結果這個時候趙禎有反應了,

派狄青去討伐,

儂智高在昆侖山戰敗,戰敗後不得不流亡大理,最終病死他鄉。

儂智高其實家族都是大宋廣西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歸附大宋並且有官職,整個儂氏家族與大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結果儂智高被交趾欺壓向大宋求歸附時被拒絕,儂智高的起義之下帶著對大宋的強烈怨恨,起義反交趾還一起反宋,兵敗之後寧願流亡也不願意投降大宋。

再看看天幕上那些幫助大明朝廷對抗倭寇的少數民族,趙禎難得心虛。

大臣提議:“不如,現在派兵相助?”

現在雖然剛拒絕了,但好歹還沒打起來,好像還來得及拯救。

趙禎雖然覺得有損帝王威嚴,但是實在眼饞少數民族的忠心和戰鬥力,最終選擇了答應:“善,就讓狄青率兵去救助吧。”

.

朱元璋想起了另一個少數民族彝族的女首領,奢香夫人。

“看來哪怕是異族,用得好還是可以好好使用的。”

奢香夫人是彝族首領,丈夫去世後扶持幼子統領當地彝族,但是與漢人將領馬曄有衝突。

馬曄不但在當地橫征暴斂,還屠殺彝民,抓捕奢香夫人後鞭打受刑,兩族差點起衝突發生戰爭,反而是奢香夫人按下彝族人,自己上京城伸冤。

單純是伸冤,朱元璋並不會這樣在意,他更在意的當然是彝族的領土。

馬曄不是傻子,故意發生衝突就是為了找個借口開戰罷了,沒想到奢香夫人如此能忍,讓他失去了一個開戰的理由。

“罷了,和平往來也挺好。”看到天幕上的各個少數民族在幫無能的明朝皇帝抗倭,再看看還在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元璋現在看奢香夫人都覺得是大明的忠臣。

奢香夫人抓住機遇:“彝族願意修路與大明通商往來,支持明軍,守護大明江山!”

這可是說到了朱元璋的心裡去了,立刻高興地應下:“好!”

果然是大明的忠臣,這彝人,比自家那窩囊廢的後代還靠譜!

【華夏真是世世代代抗倭,這倭寇,怎麼就殺不完呢?】

荊咕此前看到網絡上說,一代人有一代人厭惡日本的理由,老一輩有抗日戰爭,現在有了核汙染事件。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老祖宗也抗倭抗了許多年,抗了很大的範圍。

她深刻見到了,什麼叫做“禍害遺千年”!

【雖然很想說大清朝廷不做人,一邊要用人一邊處處打壓,但是這一章的主角不是大清,懶得再說。】

罵不完,真得罵不完。

下一章單獨介紹清朝和民國的武林高手,要罵的更多,荊咕決定留點力氣再說。

【到清朝時期,大量的武術專著紛紛面世。】

【比如吳殳的《手臂錄》、程真如德《峨眉槍法》、洪轉的《夢綠堂槍法》、黃百家的《內家拳法》、張孔昭的《拳經拳法備要》、萇乃周的《萇氏武技書》、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等。】

【可以說,清朝的武術盛世是建立在宋朝的武術套路和明朝的武術大家文圖記錄的基礎上。】

趙匡胤道:“大宋既不缺文人才子,也不缺造紙術和印刷術,我大宋為什麼沒有!”

甚至連宋朝自己的武術高手,比如楊妙真的楊家槍,都得靠後世的書籍才知道。

朱元璋原本還在嫌棄大明的門派和武術書籍太多,看到清朝的更多,又升起好勝心來。

“我大明也可以有更多!”

【但是,大清它就是不珍惜,它說:我就喜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