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3(1 / 1)

【華夏的印刷術雖然經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重要階段,實際上,它的起源是先秦時代的印章。】

“印章啊,所謂雕版原來如此。”聽到印刷術的起源,大秦時期的官員很快就明白了。

秦朝,文武百官都有自己的印章。

秦朝以前,無論官印私印都稱為“璽”。

秦統一六國後,規定帝王的印獨獨稱為“璽”,臣民稱為“印”。

不過到漢代之後諸侯王、王太後的印也可以稱為“璽”,漢代將軍印稱為“章”。

淳於越有心印刷儒家書籍來傳播儒家思想,思考道:“印章一般字數比較少,這雕版印刷若是印書想必做石刻太難太費時,莫不是換了其他材質?”

這時有人隨口道:“莫非是木板?聽聞有人官印遺失之後用木頭刻印章代替。”

嬴政:???

還有這事?

他靜靜地看向說話的人,哦,是誰呢,是李信。

“誰的官印遺失了?”

李信頓時阿巴阿巴,不敢看嬴政的眼睛。

嬴政:“嗯?”

李信一咬牙,硬著頭皮道:“是臣自己。”

嬴政也不管李信是替人隱瞞,還是真得是自己弄丟了自己的官印,隻淡淡道:“去將作監補。”

李信大喜:“謝陛下!”

嬴政:“記得把補官印的費用一起交上來。”

李信:嚶!

【先秦時期的印章和石刻啟示了印刷術,用紙張在石碑上用墨拓印的方法,逐漸形成了後面的雕版印刷。】

天幕放出各種印章,有陰文,陽文之分。

陰文是指凹下去的文字或者圖案,沾上紅色印泥引出來同樣是紅色的背景和留白的字體;

陽文是指突出來的文字或者圖案,印刷出來的效果通常是實體的字。

印章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征,在重要時刻也是帶著保密的作用。

在紙張沒有出現之前,文字寫在竹簡上,寫好之後用麻繩紮好,在打結處用黏性的泥封好,然後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

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是類似後世蠟封的一種保密手段,通常用來傳遞公文和密信。

在紙上出現以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就是在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

也或許正是因為從先秦時代就開始使用黏性膠泥,所以啟發了畢昇的泥活字。

.

“石刻啊,秦始皇出巡時沒少刻。”劉徹想起了史書上看到的秦始皇。

去泰山封禪,刻石;出巡,見到大海了,作琅琊台,刻石;

遇到盜賊了,刻石;尋仙求長生,刻石……

相傳始皇帝留下來的刻石有六處之多,劉徹沒見過,但是最有名的《琅琊石刻》被人拓印下來,劉徹是見過的。

《琅琊石刻》擁有最長的石刻文,記錄了

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功績,

並且成為了曆代文人喜歡瞻仰的地方。

劉徹也有封禪泰山的雄心壯誌,

一想到天幕將他跟始皇帝並稱為“千古一帝”,劉徹甚至野心勃勃想超越始皇帝。

不如,他也去刻個石?要比琅琊石刻更大,更壯觀的!

剛想到這裡,有大臣受到天幕的啟發。

“陛下,手抄書容易出錯誤,不如在太學門口樹立書籍的石碑。”蔡邕看到天幕提起石刻啟發了印刷術,頓時來了靈感。

假如在太學門口立下石刻,太學學子豈不是都可以近距離學習和拓印聖賢書籍?

蔡邕越想越覺得能行,看到劉徹頷首,一副很有興趣示意自己繼續往下說的態度,頓時更有信心地接著往下介紹:“比如《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論語》《公羊傳》等聖賢經典,可以讓天下學子去抄寫真正的聖賢書。”

“好!”劉徹很爽快就答應了。

始皇帝沒有刻聖賢書吧?

他的太學就有!

“不拘於儒家書籍,其他各個學派都可以。”劉徹多提了一句,“比如天幕提過的農學和其他知識,都可以。”

個人記錄難免記錯,立個石刻在那裡,人人都可以去學習。

就算有印刷術有書籍也不影響什麼,大漢才剛剛造出紙張,無論是造紙還是印刷都需要一個過程,在初期注定價格會很昂貴,不是每個學子都能買得起紙張和書本的。

【華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大唐時期印刷的《金剛經》,全稱為《金剛波若菠蘿蜜經》。

這本木板印刷的經文原本存放在敦煌莫高窟石室,因為氣候乾燥曆經幾千年依然保存了下來。但是在1907年,被英籍葡萄牙人斯坦因盜走,現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

天幕放出《金剛經》的長卷照片,隔著玻璃展示櫃的照片,拍得並不清晰。

看似薄薄的一層玻璃,隔開的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距離,還有擁有權易主的遺憾,千年輝煌落魄後的惋惜。

每次在海外博物館看到華夏文物,沒有人能笑著走出來。

《金剛經》不僅僅是經文,是6個紙張粘接起來的16米長的經卷,卷首詩圖畫,描繪釋迦牟尼佛在竹林精舍向長老須菩提說法的故事。

根據卷末的印章,落款是鹹通年間監製,而鹹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號,木刻《金剛經》於鹹通9年誕生。

.

“竟然是大唐的佛經。”李世民受到皇後的影響,對佛經也有所研究,《金剛經》這樣的經典自然是熟悉的。

看到大唐的《金剛經》被外邦人偷走,又變成了國外博物館裡的藏品,李世民再好的脾氣也忍不住:“1907年,朕記得大清是1912年亡國。”

禍害自己也就罷了,連著前朝一起禍害,這清朝隔著幾千年禍害大唐,真是害人不淺!

尉遲敬德慫恿道:“陛下,天幕說那清

朝是北方民族,說不準是什麼突厥後代,我們先把突厥打趴下。”

這個主意,李世民也很心動。

但是突厥的頡利可汗剛剛送了那麼多牛馬給大唐,立刻翻臉就打也不太好。

主要是,大唐的內憂外患也沒平息,不是最好的時機。

李世民隻能按捺住自己也蠢蠢欲動的心,看著天幕:“天幕的四大發明裡還有指南針和火藥,一聽就是跟司南和後世的火器相關,先學著,學會了再去打突厥事半功倍。”

【雕版印刷出現的更早,根據雕版印刷與先秦石刻的關係,2000年前應該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

【因此,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的美稱。】

華夏最古老的雕版印刷,是凸版印花。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凸版,用來印刷陶器上的花紋。

到春秋戰國時期,凸版印花被使用在織物傷。

西漢時期有了較高水準,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用3塊凸版套印再加彩繪製成的,這可以說是後期木版畫套色印刷的雛形。

.

劉徹第一次對工匠的手藝起了興趣:“想不到這些平常的服飾花紋印刷後世如此重視。”

他抬起衣袖,看著自己衣袖上的花紋,饒有興致地撫摸著,打算有機會親自去看看工匠們是如何操作的。

後世既然如此重視,說明有其值得重視的地方。

在漢宮中,染匠們聽到天幕提到西漢的印刷彩繪之類與他們工作相關的詞語,這才從低頭的忙碌乾活中抬起頭,這一抬頭就看到了天幕上放出的染布印花彩繪布料。

“這不是我們染印的花樣嗎!”一位匠人驚喜地指著天幕。

那個布料,那個花色,是諸侯王才有資格穿的,隻有他們這樣的宮廷匠人才有資格和能力去染印。

兩鬢微白的匠人用手指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他的手指尖很有特色,因為常年被植物染料染色,不同的染料混合在一起,變得有些發褐色:“是啊,沒想到我們也能青史留名。”

年輕氣盛的匠人還有些不甘心,糾正道:“是我們的布。”

“對我們這樣的匠人來說有什麼區彆。”中年匠人眼角的皺紋笑的蜿蜒開來,帶著幾許欣慰。

年輕匠人:“區彆大了,宦官都能憑借造紙手藝封侯,還有這活字印刷術的畢昇,說不定又一個封侯拜相……”語氣裡的羨慕之意整個院子裡的匠人都聽出來了。

但是其他人也顧不上嘲笑他,因為他們誰不羨慕呢。

“若是我們也能改良出新的印刷術就好了……”年輕匠人低聲道,心裡一個種子在緩緩發芽。

若是可以憑借自己最擅長的技術改變出身地位,他這輩子是死也值了!

【不過,華夏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書籍,是大家都沒想到的,長孫皇後的《女則》】

唐太宗時期,長孫皇後搜集了曆史上後妃和其他婦女的故事,編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女

則》。

636年,年紀輕輕的長孫皇後去世。

她去世後,生前伺候長孫皇後的宮人將此書作為遺物送到唐太宗那裡。

“陛下,這是皇後娘娘生前所作的書籍。”

李世民非常悲痛:“朕痛失一良佐!”

他翻閱著妻子親筆書寫的《女則》,一邊看一邊落淚,悲傷之餘,不想讓皇後費儘心血所著的書被束於箱籠之中。

於是,李世民下令,把《女則》用雕版印刷印製出來,在民間發行。

隋末唐初時期,雕版印刷已經在民間普及開來,當時受佛教影響,普遍印刷佛經和佛像。李世民要求官府印刷的《女則》,是華夏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出來的書籍。

.

“觀音婢!”李世民聽到長孫皇後去世,瞬間猶如被大錘重擊大腦,一瞬間蒙蒙的,條件反射緊緊抓住長孫皇後的手。

“母後!”尚還年幼的李承乾和李泰擔心的看著母親,幾個女兒早已齊齊激動地撲向長孫皇後,拉著母親看來看去,難過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至於李治,得等兩年後才出生。

長孫無忌也擔憂地看著妹妹:雖然知道觀音婢身體不好,但是卻沒想到如此不好!怎會年紀輕輕就去世!

636年,按照天幕的紀年法,現在是公元626年,也就是說長孫皇後隻還有十年壽命。

十年後,她也才三十六七歲,正值壯年!

“太醫!太醫快給皇後看看!”李世民大聲呼喊著太醫,急的都顧不上是在大臣們面前。

“陛下,臣妾沒事。”長孫皇後連忙安慰丈夫,但是生死大事,哪怕是往日有效的安慰,此時也顯得很無力了。

【可惜,長孫皇後嘔心瀝血用一生時間寫,唐太宗推廣天下的《女則》,宋朝以後,因為女子不得乾政,這本後妃教科書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最終失傳。】

劉娥出身不高,入宮之後才有機會讀書寫字,聞言也起了好奇心:“皇後寫得書,為什麼不讓後妃看?”

說起來,皇室藏書那麼多,她好像都沒好好讀過,或許遺漏了許多財富。

“去宮中藏書閣找找,有沒有《女則》。”

很快,宮人帶著《女則》來複命。

儘管當權者不喜,但是出於帝王家對天下知識的壟斷權,和古人對書籍的看重,也沒有毀壞,隻是讓它封起來在角落蒙塵。

宮人自然是擦乾淨之後送來的,劉娥翻了翻,意外地睜大眼睛:竟然是這樣的內容?難怪會被禁。

劉娥原本找書是想自己看,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既然還有,為了避免日後遺失,將《女則》印刷後傳到民間。”

李世民身為男子,都能大大方方把《女則》傳閱天下人,她身為掌權的女性,更不會約束女子發揮自己的能力。

雖然可以想象,一定會遭到那些迂腐大臣的阻攔,以往劉娥還會忌憚自己的身後名,現在已經不在意了。

她專權開始,從她屢屢用龍袍試探與龍椅的距離開始,就注定會為男性當權者不喜。

反正左右是不喜,她為何不更大膽一點,直接把那群老頑固氣死,也可以讓自己耳朵清淨點。

想到這裡,劉娥甚至悠然往龍椅上一靠:“如此好書,當為天下人欣賞,等書重新刻印後,給各位大臣都送去一份。”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中,對女子貞節表揚的最少、但是對智慧女性表揚最多的史書。

比如謝道韞老年遇到賊寇拔劍殺賊的故事,就出自此書,並且表揚謝道韞有“林下之風”。

還有許多例子:

苻堅妾張氏“明辯有才識”,上疏力勸苻堅南征。

毛氏“壯勇善騎射”,軍營被姚萇攻破時,她“猶彎弓跨馬,率壯士數百人與萇交戰”,直至被俘。

慕容氏“有才慧,善書史,能鼓琴”。

辛氏“聰朗有才鑒”,其弟辛敞按照她的指點處事,在錯綜複雜的曹魏政治鬥爭中如魚得水……

比起宋明清時期表彰的“節婦”“孝女”,《晉書》上記載的魏晉女子能文能武,聰慧過人,懂軍事懂政治。

【其實《晉書》的作者同樣是男性,共二十一人,說出名字各個在後世都是鼎鼎大名。】

負責監修的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名臣和文豪: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

負責天文、律曆、五行等三誌的作者是玄學大佬——李淳風;

其他十六位編纂者裡同樣有許多名臣。

比如巾幗女相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上官儀自己也是著名詩人和文豪,當做宰相;後來武瞾的心腹、成語“笑裡藏刀”的來源李義府,也當過宰相;還有編纂了《藝文類聚》《周書》和《唐高宗實錄》的著名史學家令狐德棻,等等……

除了眾多名臣,唐太宗李世民還親自為司馬懿、司馬炎、王羲之和陸機寫史論。

眾多文武兼備的文豪名臣修書寫的《列女傳》,挑選的女子楷模充分說明唐初的風氣,更注重的是女子自身的才識和技藝,而相對忽視傳統三從四德的“婦道”。

後世修前朝史書都會受到當朝文化風氣的影響,《晉書》這樣的“魏晉風流”與其說是魏晉風氣

,不如說是大唐的開放包容,比起欣賞女子守貞守節,更在意女子的能力。

欣賞女子的才藝甚於婦道的《晉書》既然符合李世民的心意,自然也符合皇後作品《女則》的核心主題。

.

李世民聽到後世懷疑長孫皇後的書,比自己的書被質疑了還生氣:“《女誡》?觀音婢寫得書怎麼是那寫給自家女子看的私書可以比得!”

12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但是能當上宰相,成為帝王心腹,哪怕是女皇,照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義府眼眸閃爍:明天就去改名,關係到一家前程,想必父母親族也會配合。

【宋朝時期,雕版印刷發展到全盛時期,從開始隻有單色印刷發展到“單版複色印刷”,並且以這種方法印刷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因為單版複色印刷時顏色容易混雜滲透,印刷效果不好,後來印刷工人發現分板著色,分次印刷效果更小。於是發展出了“多版複色印刷”,又稱“套版印刷”,現在木版畫印刷基本也就是單色和套色,可以說是老祖宗幾千年前的研究打下的基礎。】

朱元璋看著天幕裡的印刷方法,想起自己去官刻廠見過的畫面,給兒孫們解釋:“現在南京的官刻書主要也是這兩種印刷法子。”

洪武年間,大明的官刻機構,或者說官方印刷廠,就設立在南京,許多官刻書都是在南京刻板,比如《南藏》,這本明初時期在應天府刻成的官方版本《大藏經》命途多舛,刻成後沒多久就遭遇火災,因此永樂年間再次刻本。

嘉靖以後,南京成了彩色套印中心。

到了永樂年間,朱棣設立經廠,北京變成了官刻機構中心,在北京刻板了《北藏》和其他正統道藏書籍。

一直到清朝年間,清朝帝王依然還在使用北京的刻板,比如雍正時期的《龍藏》,就是北京刻板。

《龍藏》是曆代官刻大藏經裡極為重要的一部,不僅僅是漢文大藏經,還收錄了經、律、論、雜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經版79036塊,是曆代集大成者的經典著作。

【正是在北宋繁盛的印刷環境中,書肆刻工畢昇發明了新的活字印刷法,一下子把

印刷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畢昇先用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

刻上凸面反字,

用火燒硬後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單字的印章。

他批量製作了組多膠泥“印章”,按照一定的順序規整的放在木格子裡,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鬆香或者蠟和紙灰,用來做泥模子的黏合劑,按照字句、段落,把一個個膠泥字模子擺放好,最後框上鐵框,用火加熱。

等到黏合劑冷卻後,依然不能立刻使用,需要用平板把版面壓平,等完全冷卻泥模變硬之後,就可以開始刷上墨、覆上紙,加上一定壓力,開始印刷。

印完之後,再用火烘一烘,黏合劑融化之後,泥活字還可以拆下來留著下次使用。

.

“畢昇!真的是你!”

北宋慶曆年間,一處書肆裡,各個印刷工匠羨慕地看著畢昇。

原本聽到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昇他們以為是重名,以為會是什麼大人物——就算那造紙術的宦官,也是宮裡伺候皇帝皇後的人物,對他們來說也算大人物了。

沒想到如此詳細的介紹,還真不是什麼大人物,就是書肆刻工,就是他們身邊的同伴!

畢昇同樣感到不敢置信。

他伸出雙手,看著手指上還殘留的膠泥,原來,他的發明除了沈家小公子,還是會有很多人欣賞的嗎?

原來,他雖然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發明創造卻影響了幾千年的後世,他的一切努力,沒有白費!

.

“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原來是這麼個活字!”

唐朝的工匠是最激動的。

大唐的造紙工藝已經很厲害了,雕版工藝同樣成熟,不缺優秀的匠人,隻缺效率。

再簡單再好刻的木板,一版一版刻下來也是費時費力。

現在有了活字印刷,大的書肆若是匠人一起合作,多印刷幾次積攢許多的膠泥模子,日後都不需要自己刻木板了。

匠人們熱鬨地討論著:“果然比雕版省事!還可以改錯彆字!”

“還比雕版省地方!”大批的書版存放不方便,若是遇到陰雨或者老鼠還會被損壞,壞一兩個字整版都無法用了,看著就心疼。

“這做一批活字可以反複使用,而且做得越多,後面越省事,都可以不用做新的直接找舊模子,多方便!”

“但是泥活字容易變形吧?泥巴還是太軟了點,而且輪廓模糊,若是用來刻米芾懷素那樣的草書,就不好看。”

有匠人順手在地上抓起一團泥,捏成方方正正一長條,用樹枝在底部刻字,刻完看著那模糊的模樣直搖頭,不好看,單獨看都不好看,印刷出來更糊更不好看。

“不知道木活字成不……”

【畢昇在1041-1048年製成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

【活字印刷術影響了幾個世紀,一直到現在,凸版鉛印雖然材料和設備不同,但是印刷的基本原理依然是北宋

時期畢昇的活字印刷技術。】

【畢昇在嘗試了泥活字後,還研究了木活字,雖然當時畢昇覺得木料紋理疏密不勻,沾水後容易變形,但是木活字對後世影響最大,僅次於雕版。】

【後世不但有漢字木活字,還有西夏文木活字、回鶻文木活字,明清時期普遍使用木活字,因為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這也是明清時期書籍普遍的重要原因。】

天幕放出各種不同文字的木活字,因為是修複後的文物,大多有些磨損,這也是木活字的缺點——不如金屬耐磨。

現如今保存比較好的木活字,已經都是近代的。

從古墓裡偶爾出土的木活字,剛出土跟竹簡一樣,黑黑的一團看起來像朽木,修複起來極為艱難。

畢昇看著看著,眼眶濕潤了。

原來大家都在用他的木活字啊……

哪怕他不出名,哪怕他生前沒推廣開,也不重要了……

聞詢趕來沈括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恭喜你,青史留名了。”

他本就對各種工藝感興趣,經常與畢昇討論活字印刷術,也正是因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才讓畢昇沒有被曆史遺忘。

畢昇含淚激動地點頭:沒錯,他的活字印刷術和木活字,已經幫他名留青史了!

【可惜的是,畢昇生前活字印刷術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一直到他去世,活字印刷術都沒有能推廣開。】

【但是這並不代表活字印刷術沒有用,相反,當它傳到國外,非常受重視!】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後,最先影響的首先是東亞文化圈。

首先,傳到了朝鮮,而且朝鮮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刷,目前朝鮮現存的《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

朝鮮人還創造了自己的木活字,1376年出現木活字《通鑒綱目》,又創造了鉛活字,1436年再次用鉛活字刊印《通鑒綱目》。

16世紀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經》和《勸學文》。

【對歐洲的影響也很早。】

【意大利商人帕菲洛卡·斯塔爾迪見到了馬可·波羅從華夏帶回去的活字版書籍,采用活字印刷術後,意大利人將活字印刷術傳入歐洲的成功歸功於帕菲洛卡,特意在他的出生地樹立雕像作為紀念。】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經將沈括《夢溪筆談》中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史料翻譯成法語,儒蓮也是最早將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介紹到歐洲的人。】

【1440年,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古騰堡以華夏書籍為印刷藍本,將歐洲的多項技術整合,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並且推進了印刷形成工業化。】

【西班牙曆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在自己著的《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華夏技術影響,法國曆史學家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並且稱“畢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古騰堡最大的貢獻是發明

了活字印刷術的印刷機,金屬字母排列成印刷樹葉,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但是木刻地底板不能重新使用。

但是他同樣為活字印刷的工業化帶來了做出了巨大貢獻。

.

“多謝沈公子!”聽到天幕說是因為沈括的《夢溪筆談》,才讓自己的的技術流傳到西方,進而流傳到全世界,畢昇對沈括行了個大禮。

沈括立刻扶起他,哈哈一笑:“同喜同喜!我又被天幕誇了一次!”

兩人敘舊情沒說多久,齊齊被德國人的印刷機吸引了注意力。

“這印刷機有意思!”畢昇和沈括異口同聲說道。

接著兩人相視一笑:“看來,我們又有新任務了。”

已經知道泥活字和木活字後世留名,但是還有更好的金屬活字,甚至還出現了速度更快的印刷機。

參考物就在眼前,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繼續研究?

原本感覺自己垂垂老矣的畢昇瞬間什麼年齡負擔都遺忘了:他還年輕!還可以再造一個新發明!

【當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傳播到10多個國家後,文藝複興到來了。】

首先,可以自由印刷書籍後,打破了宗教的壟斷。

16世紀,馬丁·路德稱讚印刷術為“上帝至高無上的恩賜,使得福音更能遠揚”。

當民間的文藝作品越來越興盛,開始出現人性與自由的主題,對神權開始質疑,對傳統權力開始挑釁,並且開始成立自己的學說,促成西歐社會脫離“黑暗時代”。

【印刷術甚至促成了美國的獨立】

萊克星頓戰役打響後第9個月,著名政治思想家托馬斯·潘恩著作了一本小冊子,名叫《常識》。

看起來好像是寫生活常識內容,實際上這是一本政治宣言書籍,引導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國,擺脫英國統治獲取殖民地獨立。。

《常識》的內容很短,僅有幾十頁,但是在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定價低廉,內容簡短,通俗易懂,以致於隻有300萬人口的殖民地賣出了50萬冊!

50萬人在一本號召他們反抗英國統治的書籍,還在與家人、朋友傳閱,分享,讓《常識》的內容深入人心,快速顛覆殖民地人民的思想。

曾經,他們是英國派遣來美國開辟殖民地的勞動者,以為接受英國政府的統治和剝削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現在,他們發現了真正的常識——

“美洲與歐洲隔著遼闊大海,根本不是一個國家!”

“美洲如此巨大,英國如此渺小,我們根本不應該被一個小小的島國統治!”

“什麼是常識?被英國統治是常識嗎?不!獨立才是常識!”

“我們要獨立!要自由!”

最後,獨立的口號響徹整片大地:

“要獨立!要自由!”

“獨立!自由!”

.

弘曆看得頭皮一陣陣

發麻。

反清複明的漢人屢禁不止,他大興文字獄就是怕漢人被文人煽動起來,現在怕什麼來什麼,天幕上的這美國人,不就是被一本書煽動的嗎?

可是天幕明明白白嘲諷過他的文字獄,現在繼續管控隻會刺激的漢人反抗的更加激烈。

弘曆不由地怒罵天幕:“你隻記得批評,倒是出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因為那是他們的立國理念,哪怕他們並不是真的“自由民主”。包括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也起源於這本書,托馬斯在書中命名了美國的全稱。】

【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論”的托馬斯·潘恩也因此被稱為“美國體製之父”】

嬴政開始認真思考,秦國的立國理念是什麼。

父皇,大父,先祖們,喊過什麼口號沒有?

好像沒有?

雖然奮六世之餘烈,曆代秦王一直以統一六國為目標,但是論喊口號,似乎不如這美國人。

這可不行。

嬴政認真地看向李斯:“這種簡單的書籍很適合發放給百姓統一思想,你也去想一想怎麼寫。”

李斯撫須的手微微顫抖:陛下,您還記得自從天幕出現以來,交給他多少新任務了嗎?

【感受到輿論和印刷品帶來的政治效益,美國人開始應用在方方面面。】

【首先,不會缺席的就是戰場。】

【在二戰期間,美國印刷了上千份投降的宣傳單,然後真把意大利人勸投降了。】

二戰時期,美國抵達西西裡島時,遇到了意大利軍隊,雙方實力差不多,打得激烈而焦灼。

美軍將領撤退後十分焦慮:“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對整個同盟軍戰局都不利。”

副將看著剩下的槍支彈藥發愁:“但是他們實力和武器裝備也不差。”

參謀團在一旁吐槽:“聽說意大利軍隊反戰情緒很高,這也沒看出來。”

“我還聽說因為反戰,意大利軍隊總喜歡投降。”

“也沒見他們投降,那種撬不開彈藥箱選擇投降的好事我們怎麼沒遇到。”

將領突然福至心靈:“等等,我們好像也沒勸降?”

“試試。”幾位高級軍官彼此對視一眼,立刻達成一致意見,“趕緊製作勸降傳單,今晚就空投。”

當晚,“唰唰唰——”的傳單在意大利的陣地上空,下雪一般白花花的落下。

紙質勸降單印著意大利人最喜歡的葡萄酒和意大利面,加上勸降話術,趁夜快速空投出去。

美軍將領一夜等待,當天晚上就發現:還真有了效果!

淩晨時分,就有接到傳單的意大利士兵摸黑主動找到美軍,拿出勸降傳單問美軍:“你們這個是真的嗎?不是騙我們的吧?”

美軍士兵被送上來的戰功驚喜到了:“是真的是真的!”

“宣傳單

太少了,

我們搶的都打起來了,

我好不容易搶到的,還受傷了。”意大利士兵還抱怨,“還有,我的意大利面和紅酒呢?”

“馬上就來,馬上就有!”

“好的,謝謝。”

意大利士兵十分配合,看到承諾的意大利面和紅酒被送到自己手上,主動繳槍,乖巧地蹲進戰俘營,然後開始美滋滋吃面條喝小酒。

他並不寂寞,因為沒多久,其他意大利士兵很快相繼來陪他了。

“嗨,兄弟。”

“嘿,你竟然已經吃上了!我的那一份呢!”

“我的!”

“還有我的!”

“除了紅酒,還有音樂嗎?我想聽小提琴謝謝。”

……

美軍靠著犧牲自己的補給,輕鬆地打贏了一場戰爭,這其中勸降單的作用必不可少。

.

朱橚看得目瞪口呆:“這都可以?”

雖然他相對其他兄弟文弱了點,不擅長騎馬打仗,但也知道打仗很辛苦,怎麼天幕上的打仗看起來輕輕鬆鬆?

“沒聽說,反戰情緒嚴重嗎。”朱元璋恨鐵不成鋼,他兒子怎麼這麼好騙,白瞎了自己平時的教導。

太子朱標一邊咳嗽一邊解釋:“這麼想要食物,說不定軍營已經食物匱乏。”

“可是看起來也不像僵持很久糧草跟不上?”朱棣也迷惑了。

“主要是不想打咳咳。”朱標咳嗽的更嚴重了,臉上甚至泛起一絲病態的潮.紅。

朱元璋擔憂地詢問:“標兒,你身子還好吧?”

“沒事,隻是偶感風寒。”朱標剛說完,喉嚨又是一癢,他感覺有熟悉的血腥味衝上來。

當著父皇和兄弟們的面,朱標強行把血液吞了下去。

朱棣疑惑地看了大哥一眼:他怎麼覺得,老大的狀態有點不對勁?

【其實從一戰期間,各國為了攻心,專門成立了宣傳站,不單單是美國,德國、英國都有,專門空投勸降宣傳單,還離間攻心。】

從一戰開始,德軍就開始用飛機在上空撒投降的宣傳單,上官想阻攔也沒用。

城市上空,傳單漫天飛舞。

不需一個士兵,就可以讓敵人自亂陣腳。

上官挨個逼問:

“你們有沒有拿傳單?”

“有沒有拿傳單?”

“你們是不是想投降?”

“大聲說,是不是!”

越是嚴苛,越是起到反效果。

隻是因為撿宣傳單就被懲罰的士兵彙聚在一起嘀咕:

“還不如投降了算了……”

“正好晚上,不如趁夜……”

.

草莽出身的朱元璋開始分享自己的經驗:

“打仗時不想打了很正常,甚至想要投降敵人,被更大的利益誘惑想通敵的也正常。我軍隊中也有,還有人私信聯係敵人,我都知道。但是,我也可以裝作不

知道,

隻要你壓得住,

不要自亂陣腳,士兵還是會聽你的。”

朱棣連連點頭:“父皇說得對!”

【美國發現了宣傳單的好處,開始研發“紙片炸彈”,把火藥與印刷結合起來,用在多個戰場。】

美軍在二戰時期,開始研發“紙片炸彈”。

因為飛機投放容易被盯上,於是美軍直接研製遠程炸彈,可以遠距離投放過去。

比如美國海軍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曾經就是負責投放航空宣傳炸彈,使用集束炸彈,一次發射,多個子母彈發射出去,子母彈裡就是多個“紙片炸彈”,會同時在多個地方爆炸出無數的宣傳單。

美軍第一次在航空領域上投放宣傳炸彈是在二戰時期,後來,在越南戰爭、阿富汗戰場、伊拉克戰場,均投放過紙片炸彈。

美國的紙片炸彈雖然對敵區的心理影響比較大,有人稱這種炸彈威力“殺人誅心”。

【除了戰爭時期擾亂軍心,勸降敵軍,戰爭後期和大後方同樣用印刷品立下奇效。】

【海.灣戰爭中,美國發明了通緝撲克牌,為戰後抓捕伊.拉克高層立下大功。】

【值得一提的是,發明通緝撲克牌的不是什麼高官,是一名印刷廠的普通工人,斯普林斯頓。】

美軍一開始想到的通緝伊高官的辦法相當傳統,是以普通傳單和通緝令形式在伊.拉克大量投放,這一任務交給了斯普林斯頓工作的那家印刷廠。

由於印刷工作量太大,工人們經常在休息時打撲克來放鬆。

年輕的印刷工人斯普林斯頓正在和工友們打牌,一邊打牌一邊罵:“戰爭還不結束,天天加印,天天加印,累得都不想乾了!”

工友嘲笑他:“你要是一夜暴富就可以不用乾了。”

男人們隨意地打著牌,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地聊著。

“聽說伊拉克戰場沒?高層都跑了,高價通緝,如果我們要是抓住一個,後半生無憂。”

“想得美,通緝令要是真那麼有效果,至於掛那麼久嗎。”

“要想賺錢,拿著通緝令去找,找到就有錢了哈哈!”

“我有病吧還隨身帶著通緝令不成,誰記得通緝令上的家夥長什麼樣,看過就忘記。”

工友說著,一張撲克牌甩在了臨時用來當小桌子的板凳上。

斯普林斯頓看著撲克牌上的人頭圖案,猛地爆發一個想法:人不會隨身攜帶著通緝令,但是會隨身攜帶撲克牌。

尤其是累到疲憊的士兵,在軍營裡也不敢喝酒放鬆,隻能靠打打牌來娛樂。

“何不把這些通緝對象都印到牌上?”

斯普林斯頓腦子裡浮現這個想法後,一直憋著。

下工後,他回家立即登上美軍中央司令部的網站,給負責官員發了一封郵件,講了自己的想法。

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斯普林斯頓的創意被采納了。

不但被采納,撲克牌通緝令也開始快速生

產,斯普林斯頓所在的印刷廠開始生產他發明的撲克牌通緝令。

美國印刷了海量的撲克牌通緝令,不僅發放給自己的軍隊,讓駐伊聯軍士兵幾乎人手一副,還給當地居民特彆是巴格達市民分發了近百萬副。

撲克牌通緝令一共55張,比普通撲克牌多1張,多出的這張沒任何花色和數字,是一幅簡單的伊拉克地圖,標明了伊地形特點和行政區劃,能讓玩牌的人對伊拉克基本情況有個了解。

牌中的大王、小王不是人們先前以為的薩.達姆和庫賽,大王是伊軍官軍銜的英文與阿拉伯文對照,小王是對伊拉克人姓名的說明。

其餘的52張則分彆是通緝的伊高官的照片、姓名和官職說明。

撲克牌通緝令比常規的通緝令更隨處可見,士兵、居民天天打撲克天天看,時不時調侃幾句。

“我若是抓到這家夥,一夜暴富!”

“看我的大王!這可是價值三萬美金的大王!”

等到有人在街頭無意中瞥到通緝犯的面孔:“這個人好像有點眼熟……”

立刻有人回憶起撲克牌通緝令上的頭像:

“這是那個三萬美金!”

【撲克牌通緝令的速度是相當高效率的。】

【2003年4月12日,美軍中央司令部新聞發言人布魯克斯準將亮出撲克牌通緝令,全世界關注伊.拉克戰爭的人都感到出乎意料。

2003年5月2日,17名撲克牌上的伊拉克前政府高官落入美英聯軍之手,伊拉克前副總統馬魯夫投降。

2003年12月13日,前總統薩.達姆被抓,被處死。12月22日,薩.達姆兩個兒子被抓,被處死。】

“短短的9個月!短短9個月!”

十年時間滅六國、至今留下不少六國餘孽的嬴政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這麼快!這麼快!

“這印刷術,一定要迅速研究出來!”

大秦已經有紙,也有顏料,有善於寫實的工匠,天幕上的這些撲克牌遊戲看著也不難,大秦完全有條件學起來。

此時此刻,嬴政想起了自己被刺殺的那些年,想起那些久久沒找到的刺客,也想起了至今還沒找到的大才張良。

“哼,現在看你們往哪躲!”

他還不知道,在某些時候,刺客和大才,可以合二為一。

【在這一段時間內,前國防部長、前石油部長、前財政大臣、前內政部長、前貿易大臣、前軍事工業部長等等一係列重臣,全部很快被抓被殺,前總統的兄弟和家人早他幾個月就被抓被殺。】

【可以說,論通緝尋人,通緝撲克牌立了大功,當時的美國媒體和軍部同樣認可這個事實,並且給予了發明這個創意的印刷工人重賞。】

唐朝時期,民間看著撲克牌遊戲,覺得十分親切,這不就是葉子戲嗎,他們常玩。

“我們也有葉子戲,也可以印刷。”

北宋時期,詩人楊大年

看著自己改良的馬吊:“原來馬吊後世叫做撲克牌,

還可以有如此用處。”

明朝時期,

玩馬吊的更多了。

因為吳地最喜歡玩馬吊,也被叫做吳吊。當時的馬吊牌同樣有了畫像人物,流行繪製《水滸傳》人物,相當於大王的萬萬貫畫有宋江。玩法是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類似玩大老二。

清代時,馬吊又衍生出“鬥虎”、“紅樓葉戲”、“詩牌”等遊戲,聽名字就知道,與紅樓和詩詞相關,玩的比較文人風雅。

但並不是沒有普通民眾玩,明清時期沉迷馬吊的百姓太多,以致於曾有文人痛斥,說“明亡於馬吊”,“清賭博風氣太盛”。

【目前普遍認為,現代撲克起源於葉子戲,葉子戲是現代撲克、麻將、字牌的鼻祖。】

【而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將橋牌的發明權歸於華夏,但是華夏卻從未想過,橋牌不止是娛樂和玩物喪誌。】

荊咕說著也深深歎氣。

這該歸罪於誰呢?

相傳最古老的葉子戲起源於漢朝,是韓信發現軍中將士無聊發明的葉子戲,怎麼說跟戰爭也是相關的,但為什麼華夏人就是沒有人想到把葉子戲運用於戰爭?

【在戰爭的大後方,因為男性上了前線,政府為了鼓勵女性也參與到戰爭生產中來,出現了各種招貼海報。】

美國對於戰爭時期的宣傳很早就開始了,一戰時期就建立了一個宣傳部,專門來宣傳戰爭的各種好的情況。

二戰時期,美國被卷入戰爭後,開始一邊用招貼海報征男人去前線,一邊鼓勵女性進入工廠生產軍工武器。

著名的征兵海報就是“山姆大叔”需要你,用色鮮豔,意喻明顯;

然後鼓勵女性的海報以女性為主角:

女性挽起袖子,露出肌肉,打螺絲釘:“我們做得到!”

年輕夫婦手拿鋼叉:“這個夏天去農場工作。”

美國小姐行軍禮:“勝利就在你的手指上!”

軍隊需要速記員,開始讓女性成為軍隊文職人員。

“想念不會讓他馬上回來,趕緊工作吧!”

“姐妹兒,乾得好,我沒想到你能做男人的活!”

“美國婦女做得最好!”

……

論洗腦,美國是專業的。

當你在各地都能看到這樣的洗腦標語,哪怕一時間不以為意,依然會受到影響。

事實也證明,這是有用的。

【據美國勞工部女性事務處在1944年的一份統計,製造業,尤其是軍事製造業,女性工人中有將近一半是珍珠港襲擊之後才加入。在這些來後才加入製造業的女工中,大多是曾經的全職家庭主婦,也有一部分之前還是學生。】

說到這裡,荊咕想起了明朝時期眾多的“節女”“孝女”書籍,想起明朝那麼發達的印刷業用在這事上面就來氣。

【華夏發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卻沒發明如何在戰場上給敵人洗腦,光顧著給國內的女同胞洗腦,怎麼不給侵略性如此強大的蠻夷洗洗腦呢?】

【你們眼裡隻有女人,沒有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