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9(1 / 1)

【首先,給大家留個懸念,先不說這個倒黴老祖宗,我們按順序,先說一下元朝的皇陵。】

忽必烈一臉坦然:嗬嗬,後人能盜他們的皇陵那才怪了,彆說幾千年後,過個幾十年,自己人都找不到呢。

畢竟,駱駝的壽命也沒那麼長.…

【成吉思汗作為開辟了整個華夏最大疆域的蒙古大汗,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陵墓裡有什麼,也很好奇他的死因到底是因為什麼。】

【還有元朝開國君王忽必烈的墓,也很好奇。】【但是,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一座任何元朝墓被找到】

【畢竟,蒙古族的風俗,是萬馬踏平】

"不是吧?”慘被多次盜墓的劉徹還說想要學學如何不被盜墓,聽到萬馬踏平懵了, “是朕想的那個萬馬踏平嗎?"

武將們也很懵,他們是很喜歡良馬,也想要有很多很多良馬,一萬匹不嫌少,但不意味著死後想要被萬馬踩踏墳頭。

軍帳內,成吉思汗淡定地喝了一壺烈酒:萬馬踏平算什麼,這不是有效防盜了嗎,瞧現在他跟他的後裔都沒能被盜墓,他們才算笑到最後的贏家。

至於他的死因.…成吉思汗突然有些鬱悶,廢話,他如果知道了他怎麼會死,他也不知道。

【傳說蒙古人的葬禮習俗是完全不允許漢人參加,一路上遇到誰殺誰,把屍體送到墓地下葬後,不起墳不樹封,然後萬馬來回踩踏,會把整片草原都踩踏平整,看不出哪裡不一樣。

但是人都看不出來,怎麼記住位置呢?】

【為了記住位置來年祭奠,蒙古人會牽來一峰有孩子的母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小駱駝,把小駱駝的鮮血灑在墓地上。來年祭祀的時候,就靠母駱駝的記憶找陵墓。】

【但是母駱駝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悲傷告訴彆的駱駝,自己的壽命也有限,所以母駱駝一死,陵墓在哪裡,後人也找不到了,更彆提幾千年後的我們】

一群中原人聽得目瞪口呆。

這樣都可以?

"古有老馬識途,蒙古人有駱駝引路祭奠,不知道匈奴的葬禮習俗是不是也這樣……"

劉徹嘖嘖稱奇之後,突然有了新創意,興致勃勃拉著剛被他提拔的衛青, "朕的長平侯你說,假如大漢抓到單於的駱駝或者馬

,是不是可以直接讓馬引路帶漢軍去他們的部族聚居地?"

匈奴逐水草而居,聚居地本來就會到處變換,加上普遍是騎兵,機動性強,打不贏就跑,漢軍對上匈奴哪怕是從速度上來說也很容易吃虧。

直到現在,還沒打贏過,想想就心酸.…

衛青:

謝陛下,但是現在他還不是長平侯。其次,如果能活捉單於的馬了,還怕找不到聚居地?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他該怎麼回答呢?

【好消息是,明朝的帝王陵大多數沒被盜,所以也沒什麼文物可以講】【壞消息是,明朝的人殉製度,簡直是一場曆史的倒退】

朱元璋臉色沉了下來,比聽見自己被挖墳還要憤怒。

因為,把人殉寫入大明律的,就是他。

這相當於否認了他的治國措施,可這些是他特意從前朝總結,為了防止外戚、女禍而設置的。荊咕不會在意朱元璋是什麼想法,開始介紹人殉的曆史。

【人殉,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出現。奴隸社會時期非常盛行,比如之前我曾說周朝廢除了人殉,現在查資料,發現並沒有。這是我個人不嚴謹沒有考據的錯誤,跟大家道歉一下,在此糾正,重新補充說明。】

荊咕的道歉,讓古人反應各不相同。

有書生嘲笑: “果然是女子,就算是後世女子多讀點書,同樣見識有限,錯漏百出。”

聽到的同窗怒罵: “比爾等迂腐之人好,哪怕錯了也從不認錯!”

也有人讚賞: “做學問就是要精益求精,如此專研,方為求知之道。”

還有人好奇: “後世的史料是什麼人都可以看嗎?還是說這女子本就不是普通人?”

【根據資料具體看來,在奴隸製早期的夏朝,因為奴隸製剛剛建立,繼續發展生產力,奴隸主需要很多奴隸從事勞動,因為這一時期人殉較少;】

【商朝信奉鬼神,入主中原後,早期人殉並不普遍,中晚期達到鼎盛。根據現在已有的兩千多座陵墓中可以看到,貴族墓中殉葬者多達幾百人,少則一二人。有的是活埋的生殉,有的是殺殉】

【周朝時期人殉之風依然盛行。西周早期的人殉甚至比商朝更為廣泛】"怎麼會……怎麼會……"平民中的儒生感

到不可思議。

春秋戰國時期不是因為禮崩樂壞才有那麼多人殉,周朝不是大同世界理想社會嗎,怎麼也會有人殉?

【《墨子·節喪》記載: “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說明周朝初期,人殉已經製度化了】

【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貴族中仍然流行人殉。比如齊桓公、晉景公、秦武公、秦穆公等諸侯王都曾死後傭人殉葬。秦朝從秦武公開始實行人殉,死後殉葬者多達六十六人】

【那麼為什麼秦穆公殺殉會被罵蠻夷?因為,一般殉葬隻是殉葬奴隸,而秦穆公殉葬了大臣,而且總殉葬炸多達一百七十七人。】

奴隸,根本不被貴族看在眼裡。周朝說沒有人殉,因為奴隸,不是人。

周朝實行分封製,從周天子往下,分封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而奴隸作為從屬品,跟牛羊馬一樣可以被買賣,也同樣可以殉葬。【直到春秋後期,因為不合禮製被反對,改用木俑、陶俑代替殉葬】

【——《周禮》早就有了,怎麼周朝快滅亡時才提到不合禮製?所以真實的原因,是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需要勞動力來發展生產。】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從貴族流向民間,大幅度使用。青銅農具讓農業提高了生產力,青銅兵器也提高了戰鬥力。

而最重要的,是從春秋到戰國,軍隊也從貴族和貴族門客的參與變成了平民與奴隸參與,從不殺俘虜交換戰俘,變成了殺俘虜以絕後患。人口大幅度減少,奴隸成了重要的勞動力。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一個殘忍,又真實的原因。

百姓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突然感覺自己好像知道了了不得的事。

"難怪天子不讓我們娛樂也不讓做生意,隻能種田服役,我們就是勞動力……""但也正是因為需要我們種地,才沒讓我們去殉葬……"

武帝時期,原本覺得勞役太重的漢朝百姓,突然發現這時期的好處。

【進入封建社會後,仍然有人殉發生。在秦始皇去世時達到了頂峰。前面說過,秦始皇用陶俑取代人殉就是為了珍惜民力,為什麼在始皇帝去世時又達到了頂峰?】

【這就不得不說他的好幺兒胡亥和他的好心腹趙高,怕始皇帝地下孤單,不但

把所有兒女送下去,還把沒生育過的後妃也送下去,還有打造始皇陵的工匠一起送走。】

【最後沒等始皇帝三年滿,就把大秦也送下去了,真是一個大孝子!】

嬴政聽到不到三年大秦就被送走,終於顧不上天幕一聲暴喝: “胡亥!”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才變成如今的大秦朝,沒想到他死後才三年,大秦就沒了。

天幕之前說大秦太短,他想過的短是沒有周朝八百年長;後來天幕說大漢最長,也不過四百年,他又以為秦朝是百年左右。

萬萬沒想到,他去世不到三年!不到三年!

嬴政眼神陰森森看著快速跪下的趙高: “趙高,竟然是你。”

他就說胡亥蠢歸蠢,手段不至於鬥得過所有公子,若是有趙高,那就說得通了。

“陛下……”趙高嚇得哭著渾身顫抖著求饒, “陛下,現在臣還什麼都沒做,一切都沒發生……”

胡亥撲上來抱住嬴政的腿哭嚎: “父皇,兒臣什麼都不知道,一定是趙高,是趙高乾得,兒臣也是被利用!"

嬴政一腳踹開胡亥: "車裂!車裂!"

這樣的逆子,沒法改造,宰了算了。至於趙高,這樣的佞臣,他不缺,跟胡亥一起上路正好師生相伴。

兩人被拖下去,鬼哭狼嚎著嬴政也沒心情理會,雷厲風行地吩咐李斯: “傳令下去,朕死之後,不許殉葬任何人!尤其是工匠,好好留著,朕要重用。"

他擔心驪山正在修陵墓的工匠看到了離心動蕩,立刻頒布法令讓李斯執行。李斯領命,親自去辦理此事。

嬴政再次看著天幕,遙遙一歎。

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天幕說秦始皇陵的很多技術失傳,原來不僅僅是因為戰爭,還因為製造秦始皇陵的工匠全被胡亥殉殺了。

他能聽出天幕有多可惜,也能聽出這些工匠的技術在後世有多重要。

而且跟後世的帝王陵對比後,嬴政也發現:果然還是大秦的工匠最厲害!既然這麼厲害,怎麼能死?

他兒子很多,死一個胡亥不可惜。帝王的身邊也從來不缺宦官,但是死一個秦始皇陵的工匠,很可惜。

【秦朝滅亡後,殉葬之風已經走向衰落】

【漢朝時期,劉邦

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加上秦末混戰後人口劇減,他立法明令禁止人殉,並且鼓勵婦女多生育子女,鼓勵改嫁;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人殉沒有完全絕跡,董仲舒提議過打擊人殉,劉徹也重視了,對人殉的收斂有一定作用,但並沒有完全絕跡;

【直到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病重時要求善於吹拉彈唱的奴婢為他殉葬,有十六人因此被逼自殺,劉詢知道此事後撤銷了劉元一族的封國,懲罰是前所未有的重。由此可知,這個時期不隻是法律禁止,人們也是公開反對的。也因為懲罰之重,人殉之風在中原幾乎完全消失。】

【在現在已經發掘的漢代諸侯王、列侯墓中都沒有發現人殉,可見中原地區人殉現象已經很少了。

讓我們說:謝謝老劉們!】

老劉們集體展顏,劉邦得意大笑: “哈哈!”是他先開始立法禁止人殉的,果然還得是他!

呂雉難得沒有潑冷水,淡淡誇獎了一句: “還算你愛民。”

被難得誇自己的呂雉這麼一捧,劉邦更高興了,叉腰大笑: “哈哈哈哈!咱老劉家都厲害的很!"

【不愧是我們大漢族的祖先,這先見之明就是不一樣】

老劉家集體被誇,美滋滋。

大漢朝的百姓也一起美滋滋,有一種與有榮焉的驕傲。

【唐宋時期,有零星的人殉。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兩個少數民族將領想要主動為其殉葬,

被唐高宗禁止。除了二者對李世民的感激,這跟少數民族的習俗也有關係,少數民族的殉葬哪怕是清朝初年、入關之前依然存在。】

【唐宋時期有記載的反而隻有皇帝,比如唐武宗的王才人,宋高宗的李才人、王才人,都是生前寵愛的妃子,死後一起帶走。嗯,這種寵愛估計狗都不要。】

唐武宗李炎:彆罵了彆罵了,朕馬上改。想不到整個大唐隻有他被點名,連玄宗皇帝都沒有人殉,他太丟人了!

一想到老祖宗太宗皇帝可能也看到,李炎心急又心虛: “廢除人殉,全部廢除!朕駕崩後不需要任何人殉葬!"

r />

長孫皇後也在皺眉,她想說些什麼,但是後宮不得乾政,當著朝臣的面實在不好開口。

但是想想先前諸多對女子的不公,她身為皇後,一國女子之尊,如果她都什麼不能做,那其他身份不如她的女子如何是好?

她想了想,鼓起勇氣委婉道: “陛下的風範,後世子孫學不到一二,不如陛下寫下來傳給後人,以作訓誡?"比如,把不得人殉寫入法律中。

長孫皇後原本想給宮中妃子寫一本書來規戒行為,然而現在想想,一直以來給女子的清規戒律那麼多,反而是保護女子的法律太少。

她心中忐忑不安,卻沒想到李世民完全沒生氣,朝臣也沒有她想得那麼激烈反對。他們的注意力被天幕所說,對比之下更覺得唐武宗丟人,反而附和讚同。

李世民道: “好主意,兒孫朕能教到,但是再往後都教導不到,不如朕把它寫入大唐律,免得後世子孫敗壞大唐名聲。"

從此,大唐也和大漢一樣,將禁止人殉明確寫入法律,加上天幕的存在,讓人殉在大唐徹底絕跡。

【元朝時期是否有宮人殉葬, 《元史》等史籍沒有記載,但是波斯史書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曾以四十名貴族女子殉葬。】

成吉思汗思考:嗯,要不彆殉了?不是說有用嗎,留著乾點彆的?

前面說的他俘虜工匠很有用,貴族女子好歹是貴族世家精心培養教育的,總會點什麼。【現在來到了我們的大明朝,著名的曆史倒退朝代!我們掌聲歡迎!】天幕特意做出音效, “噓——”嘲諷意味十足的特效,響徹各個朝代。

十分明顯地對明朝的嘲諷。

還沒開始介紹,明朝的皇帝們開始慌了。

這天幕,假如各朝各代都能看到,豈不是他們丟臉要丟到各個朝代面前去了?【到了明清時期,死灰複燃,宮人殉葬甚至被朱元璋定為“祖製”】

【明朝宮殉貫穿了五朝,在明英宗時中斷,這也被譽為明英宗生前唯一做過的一件好事】朱祁鎮:什麼叫朕唯一做過的一件好事!什麼意思!

明英宗之後的帝王和朝臣們齊齊點頭。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實在是太丟人了,但廢除人殉,不單單宮女會感激,大臣也會感激。這得從明朝非常普遍而又非常殘忍的人殉製度說起。

【明朝殉葬,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其一是受古代靈魂不死觀念的影響,想要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繼續被人伺候;其二是朱元璋出於“嚴內教”的考慮,其三是受到蒙元時期“視生命如草芥”野蠻習俗的影響,其四是明清時期大力推崇女性貞節觀、三綱五常的傳統思想有關係。】

荊咕先介紹了一遍明朝重新開始用人殉製度的背景,讓前朝的帝王們大開眼界。“視生命如草芥不是對奴隸嗎?如果對貴族世家也這樣不會被反?”嬴政很驚奇。

大秦殉葬了三個大臣都被罵了好多年,怎麼聽天幕的意思,似乎明朝不隻是殉葬奴隸,後世的貴

族那麼好欺負嗎?

【說起來我很疑惑,朱元璋不但是平民出身,最狼狽的時候還當過乞丐,算是正兒八經從底層爬上來的皇帝,這也是我之前誇他與劉邦是唯二兩位得位最正的皇帝的原因】

【但是當他成了皇帝,他就開始大肆屠殺,我也本以為隻是宮女,然而,並不是。】荊咕的聲音壓抑了起來。

網絡上有說法,說朱元璋是生前家人都因為饑荒死了怕寂寞,所以殉葬了宮女陪伴。然而真考據起來,就會發現並不僅僅如此。

真實的曆史看了之後,會讓原本對明朝還有些喜愛的路人粉荊咕,黑化成路人黑。

她算是明白,為什麼大家就算是寫穿越劇,也不會穿越到明朝了。

【在明朝當宗室女,是個十分送命的事】【無論是出生於皇室的公主,還是嫁入皇室的皇妃王妃,都是個倒黴事。】

朱元璋冷冷道: “朕是為了防止外戚乾政,女子生前享受了榮華富貴,哪怕是死了,也能繼續在地下享受富貴,哪裡倒黴了。"

他經曆過饑荒,經曆過戰亂,見到過人相食,也見識過戰亂時期擄掠女子奸淫擄掠。

比起那些真正的苦命人,不過是殉葬,而且她們死後他還會賞賜他們的家人,全家都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哪裡不好?

【明太祖去世時期史料記載“宮人多從死者”,具體人數沒有記錄,但是《萬曆野獲編》記載的是妃嬪三十八人,殉葬人數最多;

明成祖長陵殉有十六妃,朝鮮的史書記載是殉葬了三十餘人,其中還有來自朝鮮的妃子韓氏,這個記錄來自於韓氏後來歸朝的乳母金黑,可信度還算高;

【這位來自朝鮮的妃子被殉葬後,朝鮮頗有怨言,連帶著開始質疑大明中原文化實屬野蠻。當時的大臣特意提醒朝鮮世宗:即使小孩都知道“作俑無後”,大明這項慘無人道的製度不值得朝鮮國效法。你看,我說朝鮮不傻,不單單知道纏足對女子不好不學,對人殉也覺得不好不學。】

朱棣此時還不知道明成祖是他自己,但是,來自朝鮮的妃子韓氏他知道,韓氏的乳母金黑,他也知道。

朝鮮前期天幕放過地圖,此時也的確屬於大明的藩屬國。他感覺不妙,天幕罵得明成祖,不會就是他吧?

隻是他的廟號為什麼是“成祖”,為什麼不是“太宗”!

【連藩屬國都會質疑,那些女兒被殉葬的大臣們,真得不會有怨言嗎?】荊咕一句話,讓朱元璋第一次沉默了。

他經常跟朝臣私下討論“女禍” “女患”,大臣們當著他的面是附和,可是背後會不會心疼自己女兒被他要求殉葬,他真得能肯定嗎?

朱元璋從來都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他的一切都是從大明江山的角度考慮,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女

兒都可以犧牲,更何況是彆人的女兒。

但是,他會在意,彆人的女兒的父母,會不會影響自己的統治。

【還是在朱元璋時期,他的次子秦王朱櫝死後,朱元璋命令兩位王妃為其殉葬,這也是明朝殉葬的開端。】

朱楨傻眼了:他是開端,難道這意思,是他是第一個死的?還死在自己父親之前?

【朱橫的兩位王妃,都不是普通身份。

一位是北元將領王保保之妹王氏,王保保胡名擴廓帖木兒,始終沒有投降,朱元璋想要收服殘缺的北元,於是封了他妹妹為秦王正妃。後來北元勢力被肅清,不再有威脅,朱元璋便讓王氏殉葬;

一位是次妃鄧氏,寧河王鄧愈之女,老朱後來對開國將領清洗時期都沒有留情,更彆提對藩王的女兒談什麼留情。寧河王府敗落之後,鄧氏也被送去殉葬;】

嬴政挑剔地嗤了一聲,看著自己的滿朝文武淡淡道: “朕不會如此,朕的後代也不會。”清洗開國將領,是得最自己和自己的後人多不自信。大秦最厲害的就是自己,什麼功高蓋主,沒有人能掩蓋他的光輝。

開國將領王翦等人齊齊鬆了一口氣,這才感覺剛剛聽大

明的遭遇聽得自己都為自家子女提心吊膽起來。他們可有不少子女與皇室聯姻的。

“陛下聖明!”

還是大秦好,後世都是什麼奇奇怪怪的皇帝!

自己也算開國將領的李世民皺眉: “這朱元璋,也太過薄情。”

清洗開國將領,就不怕徹底失去人才嗎?

能一起從開國打天下走到建國,說明是一起同生共死過的兄弟;還互相嫁子女聯姻,就是未來會有共同血脈的親人,是最鐵杆的盟友,就比如他和長孫無忌。

他可能會懷疑下一任皇帝無法掌控長孫無忌,但絕對不會懷疑長孫無忌會背叛自己背叛大唐。因為下一任大唐皇帝一定會有長孫家的血脈,背叛大唐就是背叛長孫自己家族。

這就是兩家關係的緊密。

怎麼能如此清洗,這豈不是要把自己洗的眾叛親離?

【永樂年間,郢靖王朱棟死後,王妃郭氏也被殉葬,而郭氏是武定侯郭英的女兒,是明成祖靖難之役後為表達心中親自冊封。】

【這些並不是個例,後面成了普遍的例子。】

天幕放出了一大片的名字,前面的死者是諸侯王,後面的殉者是王妃。當然,侍女也不會少。還動不動是“自請從殉”,然後再賞賜美諡,顯得多麼的溫馨貞烈。

看得前朝的女子們離奇憤怒了。

“王妃、貴妃都要殉葬,他們把宗室女當什麼了!”武瞾出奇憤怒。按照大明這個殉葬法,恐怕在太宗皇帝死後,她就得去殉葬,哪還有如今的地位。

鄧綏也氣道: “既然害怕女子何必娶妻納妾,跟男人過去啊!”

漢朝那麼多好男色的皇帝,也沒見哪個男人要讓後妃殉葬,這大明的皇帝到底都是些什麼鬼東西。

裡面甚至還有為他們生兒育女過的寵妃,這些男人一邊要女人生孩子,一邊還要死後帶下去殉葬,簡直不把女人當人。

“本以為宋朝打壓女性已經很過分了,沒想到大明更過分。”劉娥搖搖頭,眼裡閃過對大明女子深深的憐憫。

還好,大宋沒有。

不過為了避免民間有人殉欺壓女子,她也要把禁止人殉寫入法律,相信有天幕在,大臣家也都有女兒有姐妹,這一條法律通過不會太難。

【一邊冊

封重臣,一邊用重臣的妹妹、女兒殉葬自己的兒子,老朱家可真是薄情。】“朕這是為了天下的安定。”朱元璋依然不覺得自己有錯。

聽到現在,天幕說女人多麼慘又如何,這不的確杜絕了外戚乾政,杜絕了女子禍患。隻要政策有用,那就沒問題。

【明仁宗殉葬者位宮妃五人,而且還有貴妃,是殉葬者中地位最高的。其餘四人是他的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充妃黃氏,都是正位妃嬪,品級比較高,而且郭氏生了三個兒子,非常受寵。】

【就這還能諡號“仁宗”,隻能說在明朝奇葩太多的皇帝裡,矮子裡拔高個】

明仁宗朱高熾此時同樣不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但他知道這些妃子,封號能一—對應,肥胖的臉上先是為“仁宗”高興,緊接著有些猶豫。

天幕明顯是不支持人殉,可是祖宗之法不可廢,而且萬一廢了,真有後宮乾政怎麼辦?

可是天幕都說了他是“仁宗”,也批評了大明的人殉製度,自己再堅持,大臣和百姓真得不會反對嗎?

宋仁宗趙禎則是嫌棄,搖頭: “讓生了三個兒子的寵妃殉葬,這也能叫仁宗,後世的皇帝當得真容易。”

他多想有個兒子啊,無論是誰,隻要能給他健康的生個兒子養活,他願意寵上天,大明竟然把生了三個兒子的寵妃殉葬!真是不懂得珍惜!

大臣們連連稱是。果然,大宋除了武力值弱,其他都比後世好太多。

【明宣宗死後殉葬宮人十一人,其中有一位才入後宮二十天就被迫殉葬,建議多學學漢宣帝,不要玷汙宣帝這個名稱】

漢宣帝劉詢剛被點名表揚過,這時又來,這明目張膽的偏愛先讓他矜持的微微笑,然後點頭:沒錯,彆玷汙朕的廟號。

劉邦很沒形象地翹著腳依靠在軟榻上,哈哈笑著稱讚: "朕的好兒孫!好!"誇他後代就是誇他,嘿嘿,老祖宗做典範,後代哪有不優秀的。

【大家看到了吧,在明朝,當公主倒黴,當後妃也倒黴,貴妃王妃宮女,通通被殉葬】【如果在民間,還要纏足守節,明朝,總結一句話:明朝不適合女人生存。】武瞾冷冷道: “難怪說明清開始落後於西方,殘了一半的勞動力,真是活該。”"乞丐出身,沒見識正常。"太平公主難得惡聲惡氣說道,聽著就來氣。

r />“女子就應該從一而終,生同衾死同穴,這不是應該的嗎!”被洗腦的明朝女子,以守節殉葬為榮,民間甚至有女子主動殉葬,如果被人攔下阻止,甚至會自己絕食而死殉葬。

她們被長時間的洗腦,認為死後隨夫殉葬是妻子本分,是夫妻情深。

而這些,是被男性長時間的訓誡洗腦的結果。

【最後一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叫門天子明英宗。他廢除了人殉製度,但是廢除之前,先逼死了明代宗的妃嬪,其中就有明代宗非常寵愛的貴妃唐氏,地位也比較高。嗯真是“兄友弟恭”,真是一個好哥哥】

【但是朱祁鎮的這一舉動,反應相當大。當他廢除人殉的遺詔被送到內閣後,內閣大臣當時非常激動,涕淚橫流,悲愴不能自製。

前面我說過,朝鮮對朝鮮妃子被殉葬非常不滿,很明顯,大臣們其實不滿已久。而到了明朝末年,皇室眾叛親離,很難說不是早就埋下的隱患。】

【朱祁鎮的廟號是“英宗”,意思是“出類拔萃”。諡號是“睿”,意思是“可以作聖”。但我們知道,他葬送了大明滿朝文武,非常能禍禍。但是因為臨死前廢除人殉製度,從明朝一直到清朝都有文人誇他仁厚,可以看到大臣們的真實想法。】

【不是誰都不把自己女兒當人的,誰養育兒女沒有花費心血沒有一點感情?】

荊咕並不想為朱祁鎮洗白,土木堡之變,叫門天子是他必須背負的責任。還有回去複辟後,對將士的汙辱,朱祁鎮被罵豬騎朕一點也不冤枉。

但是她原本就奇怪為什麼都這樣了朱祁鎮還可以叫做“英宗”,直到看到明朝真正的人殉製度,看到大臣們真正的想法才知道,那是對女性多麼冷漠的手段。

你得會生兒子,還要不嫉妒,不乾政,丈夫死後還要心甘情願去殉葬,甚至還得化好妝不能哭,美美地去殉葬..

呸!

古代不是以孝治國嗎,為什麼不讓兒子們去殉葬!

朱元璋終於緊張了。

眾叛親離怎麼回事?而且這天子怎麼是叫朱祁鎮,這不是標兒的子嗣?

還有葬送滿朝文武葬送大明江山又怎麼回事!都這樣了還能叫做“英宗”,人殉製度就這麼招人仇恨?

朱元璋頭一次迷茫了。他明明也有補償大臣們,補償王妃貴妃們,怎麼不願意

呢?

【朱元璋為了避免外戚乾政,不但殺妃子,還讓後面的子孫娶沒有背景權勢的平民女子。即使與大臣聯姻,大臣的女兒也會被殉葬。

這的確沒有外戚乾政,但朱家與大臣們也沒有了任何親密聯係。】

【生母被殉葬後,子女無人管教,明朝的皇帝藩王出了很多奇葩。而且皇帝們感情上沒了寄托,轉移給了自由陪伴的宦官,所以明朝也是最後一個宦官專權的王朝,甚至因為宦官導致了土木堡之變,還誕生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祠滿天下的“九千歲”。】

朱元璋瞬間暴怒。

九千歲!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不是不讓宦官讀書識字嗎?怎麼還會有宦官之禍!

他希望天幕能再說一些到底是哪些宦官作亂,沒想到天幕直接不說了。

【好了,說回盜墓。】

【清朝對明朝帝王陵看管修繕的不錯,明十三陵現在都保存完好。我國考古隻是對帝王陵進行搶救性發掘,因為明十三陵的完整性不能破壞,現在的景區也隻是在外圍遊玩。嗯,俗稱墳頭蹦迪。】

天幕放出明十三陵風景區的圖片,可以看出風景秀麗,綠意森森,是目前所有帝王陵裡看起來風景最秀美的。

如果不是天幕講述了帝王陵裡殘忍的人殉,大家可能誇一句運氣好沒被盜。再一想到帝王陵裡被迫殉葬的大量妻妾,不止是女子,不少男子也為她們感到不平。

"為他生兒育女還得殉葬,這把禮法置於何處!"

“殉葬了妻妾,那妻妾的孩子怎麼辦?仆人哪有親生母親親?”"生母被殉葬,那父親娶了續弦,有繼母就有繼父,還不是被人捏扁揉搓!"

多少人自幼喪母後,在繼母面前委曲求全。等到一個人的時候,會偷偷思念生母,想到有生母在自己定然不會如此委屈。

再一想到明朝強製女子殉葬,相當於人為逼迫生母拋棄孩子殉死,一代入自己和自己母親,頓時痛不欲生!

薄太後自從看天幕後心情好了許多,現在身體也慢慢好起來,今日正好在劉恒的陪伴下看天幕。看到這一幕,薄太後還沒說什麼,劉恒已經先怒了起來。

“蠻夷之舉!蠻夷之舉!實在荒謬!”

/>無他,隻要他一想到薄太後被劉邦殉葬,就恨不得大逆不道把高祖的陵墓給挖了。還好大漢沒有。

【明朝唯一被盜墓的,是萬曆皇帝的定陵】

【萬曆皇帝生前雖然接近三十年不上朝,但是在後宮中生活十分精彩。比如說他也會自己煉丹,比如說他還沉迷風水堪輿,親自為自己選定皇陵的位置。

但是從結局來說,他的風水堪輿術應該沒學到家。】

【萬曆皇帝自己為了斂財縱容太監盜墓,後來自己也成了唯一一個被盜墓的明朝皇帝】

朱元璋完全不生氣,甚至還罵了一聲“活該”。

但轉念再一想到竟然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老朱又很崩潰了。

難道真的是因為沒有生母管教,被太監帶壞了嗎?可是不殺嬪妃,那怎麼避免外戚之禍,怎麼避免後宮乾政?

老朱想到這些覺得非常痛苦,比自己當初打天下還要痛苦。

【萬曆皇帝死後定陵坍塌,被發掘後正趕上政治運動,他和皇後的屍骨一起被火焚燒於定陵陵門之外。】

【大家都知道,火藥的中藥成分就是朱砂,硝石,甚至火藥的發明就與煉丹師炸爐有關係。萬曆

皇帝喜歡燒火煉丹,死後自己的屍骨被燒,還在繼續玩火。一飲一啄,也算是成全他自己的一出因果報應】

原本渾不在意的朱翊鈞: “噗——”一口老血,連著剛吞下去的丹藥一起吐了出來。

【現在回到前面那個問題】

【被盜墓的老祖宗是誰呢,是神宗的曾祖父,也就是萬曆皇帝他自己的曾祖父】

【說起來也算因果報應,朱翊鈞利用宦官到民間斂財,宦官為了達到目的盯上了朱翊鈞追封的恭睿獻皇帝的顯陵。】

追封皇帝?

朱元璋覺得好像越來越混亂了。

不是開國皇帝才追封自己父母嗎,後面的皇帝怎麼回事?

【這位睡在明顯陵的老祖宗真是倒黴,死後先是被兒子嘉靖皇帝用來製造“大禮議”事件,然後又被曾孫萬曆禍害盜墓,死後幾百年也不得安息】

【兒子二十年不上朝,曾孫三十年不上朝,看來明朝的藩王,果然很差】

再聯想一下藩王死後王妃要被殉葬的大明特色

,荊咕忍不住唾棄:

【沒有生母管教的兒子,果然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