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6(1 / 1)

【漢朝不僅對我國民族文化有重大影響,對古代墓葬製度也產生了重大改變】

【從漢代開始,木槨墓室逐漸被取代,陵墓開始普遍采用磚石築墓室。】

【西漢的石室墓中雕刻畫像,也稱作“畫像石墓”,墓室結構和布局開始仿造現實生活的住宅,到隋唐往後也繼承了下來】

唐朝的帝王陵被盜得很乾淨,但是還好壁畫帶不走,有部分能保存下來。

荊咕找到的壁畫,是唐高祖李淵的獻陵的陪葬墓壁畫。李淵獻陵的陪葬墓有30座,墓主人大多是皇室宗親,經發掘的壁畫墓有高祖第十五子李鳳墓,高祖第六女房陵公主墓等。

李鳳墓墓室的壁畫保存的比較好,墓室的頂部繪有星象,甬道兩側繪有仕女圖,而過洞西壁繪有牽駝圖。能透過壁畫看到大唐初期貴族的生活風貌。

【到唐朝時期還出現了土洞地宮,利用北方黃土土層厚粘性強,質地均勻降水少的地理特點,開鑿稱土洞土宮,雕刻了精美雕刻和壁畫。比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秦公主、章懷太子和懿德太子墓,唐僖宗靖陵地洞】

【還有以山為陵。漢朝時漢文帝劉恒有了以山為陵的霸陵,唐代帝王陵也出現了以山為陵墓的形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

“太宗,高宗,都是廟號,看來後人對他們評價很高。”劉恒對後面的“同行”學自己並沒有生氣,反而與有榮焉,覺得自己果然是楷模。

隻是,這個武則天是什麼人,跟皇帝合葬,是皇後?那也應該是說武後,特意單獨點出來,很特殊?

【東漢時期,未來象征死者對墓地擁有所有權,開始流行“買地券”,一些地區的隨葬品還出現了“搖錢樹”。這也是我國隨葬品中發現的最早的“搖錢樹”。我們現在常說“某某人”是搖錢樹,這個“搖錢樹”就是起源於漢朝】

荊咕放出了出土於四川彭川漢墓的青銅搖錢樹的圖片,高大的青銅樹枝上掛滿了銅錢,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變成了青綠色。看起來綠意森森,仿佛真是一棵有生命力的樹。

劉徹輕笑: “搖錢樹寓意不錯,若是真能搖來錢就好。朕的茂陵也要來一棵。”這東西寓意好,看起來也不費錢不費事,可以有。

【在墓形上,出現了記載死者姓氏、埋葬年月、埋葬者、易於識彆的墓碑。還出現了表明死者身份、

等級並使塚墓更像官府的墓闕,一直到現在我們也依然在使用】

墓闕能在現在的文物遺址附近常見,一般是一左一右一對,現代人用得不多,但是墓碑基本形製都繼承了下來。

古代平民的墓碑和現代平民的墓碑差彆不大,都是比較簡單的石碑,刻上死者家族關係個人信息等就全了。但是如果是貴族,有身份有條件的,墓碑不但華麗,碑上碑下還有了更為莊重的裝飾品。

【墓碑的發展也是有變化的】

【西漢末年時期,開始有墓碑的雛形。有人在墓前用石碑製成墓碑,刻下墓主的官爵姓名,這就成了墓碑。】

【東漢時墓前立碑蔚成風氣,許多墓碑除刻有墓主官爵姓名外,還刻上介紹墓主家世生平事跡並加以頌揚的長篇文字,碑陰則詳列立碑人的姓名。】

天幕特意放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墓誌銘,宋代作家楊一笑的墓誌銘,在現代網絡上流傳很廣,網友還以為是段子。

“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第一遍讀會覺得很搞笑,然而再讀一遍就覺得很心酸了。多少人與這楊一笑一樣,終身失意落魄,直到死都沒能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

【晉代曾經一度禁止立碑,唐宋時準許一定級彆的官員墓前立碑。碑首稱碑額,刻有螭、虎、龍、雀等圖樣,碑身下還有碑座,稱為趺。五品以上墓碑為螭首龜趺,高度不得超過九尺,七品以上墓碑為圭首方趺,高四尺。】

“這個好,石頭的,也不怎麼值錢,總不至於連墓碑也盜吧。”劉徹很滿意,腦海裡已經開始構想自己墓碑上怎麼誇自己了。

“司馬相如,到時候由你來寫。務必把天幕誇過朕的都寫上去。”

司馬相如: "……"

他好難,真得。

每天都有新任務,陛下可以申請加俸祿嗎?

再一看劉徹每次看到天幕出現什麼寶物兩眼發綠的樣子,司馬相如默默把這句話吞進肚子裡。算了,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但花的錢也不少,而且白花了一大筆錢,陛下肯定正在生氣,自己就不要找死了..

【明清時墓碑的形製成為了墓主身份的標誌,規定更為細致:一品為螭首龜趺,二品為麒麟首龜趺,三品

為天祿、辟邪首龜趺,四至七品為圓首方趺,圓首的碑為碣。碑身、碑首的高度寬度等等都有了詳細的規定。】

【明清時原則上庶人墓前不許立碑碣,但這種禁令並未嚴格執行。都說死者為大,官府並沒有深究,所以一般人死後墓前大多立有石碑,隻是體小製陋,又無趺座而已。】

現代普通百姓的墓碑基本就是庶民的規製,光禿禿的,沒有碑首也沒有趺座。

古代百姓看到了開始議論: “這個不錯,我們自己都可以做。”“對,也不費多少錢,咱這山裡不缺石頭,就是不識字。”

“請個讀書人幫忙寫寫名字,其他的都可以自己解決。”“好主意,石碑比陶罐便宜,不行的話木碑也行。”

民間都會跟隨皇室的風尚,當皇室流行厚葬的時候,貴族和官員也流行厚葬。那麼百姓也會向往貴人的生活,也會想方設法厚葬,讓自己死後能過得比下輩子更舒服一些。

而且當官員想要厚葬,就會想方設法壓榨百姓,設置各種苛捐雜稅。

現在天幕開始提倡陶俑和石碑後,比金銀珠寶省錢多了,日後大家攀比可能就是陶俑和石碑上攀比,對百姓來說能起到一定的減輕負擔效果。

【前面說過,漢明帝開始使用鎮墓獸後,後面的王朝都繼承了下來】

【初唐時期,墓葬中隻有鎮墓神獸和鎮墓武士俑;高宗時期開始出現鎮墓天王俑,並且是腳踏臥獸的姿態。到武則天和中宗時期,多了一種腳踏俯臥鬼怪的式樣。玄宗時期又流行腳踏蹲坐狀鬼怪的式樣。德宗以後,鎮墓天王俑的數量減少,製作草率簡陋不如以前精致。可以看到鎮墓獸的風格與國力是否強盛有明確關係。】

【明朝皇帝搞人殉,真得還不如做陶俑或者木俑。既有藝術價值,又有震懾作用】【給你們看看在墓道環境下,陶俑和鎮墓獸有多嚇人】

唐朝的鎮墓獸造型不完全寫實,帶有很誇張的效果。尤其是陰暗的燈光模仿的是墓道裡的長明燈,放在墓道兩邊比較低,從下往上照亮,就是鬼片裡“骷髏光”的光效。

鎮墓獸的影子被打在牆壁上,被放大後猙獰的像一個鬼怪!“阿娘!怪物!有怪物!”小朋友被嚇得躲在母親背後。

大人第一時間被嚇到後,很快反應過來,隻覺得好笑。

“沒事,那是影子,是影子。”母親安慰著孩子,自

己忍不住想,以前覺得村口那家死過人的屋子總是有鬼影飄,現在看來應該可能也是什麼東西的影子。再說了,哪個屋子裡沒死過人,自家的房子裡還死過她家裡老人,有什麼可怕的……

荊咕無意間的一番操作,倒是給許多古人破除了對鬼怪的迷信害怕。

她又把暗室燈光效果再換成陶俑,陶俑手藝逼真寫實,高大威猛極其有壓迫感,看起來讓人望而卻步。

再放一下殉葬者。

嗯,一堆枯骨。連布料都已經腐爛了。

儘管影視劇或者會寫千年後依然保持人形的殉葬人俑,但是很可惜,考古曆史上沒發現過。真要千年不腐,考古學家比家還興奮。

朱元璋:

這枯骨,好像是沒鎮墓獸威風,也沒陶俑嚇人。怎麼死了比活著還廢呢,連他剛起義時裝備很差的起義軍都比不過。

【秦漢時期流行厚葬,唐朝同樣盛行厚葬。哪怕是提倡節儉薄葬的李世民,最終也是厚葬】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陪葬墓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以山為墓,比如魏征墓和新城公主墓。】

【第二種是覆鬥形墓,比如長樂公主墓和城陽公主墓;】

【第三種是圓錐形墓葬,這種最多,文武大臣多是這種形製】

【第四種是山形,比如李靖墓,象征著陰山、鐵山、烏德鞬山。我們知道,武將的墓用山形也是起源於漢朝,是漢武帝為了讚美衛青和霍去病封狼居胥驅逐匈奴的戰功,特意讓工匠修建的,冠軍侯霍去病的墓形似他封狼居胥的祁連山,長平侯衛青的墓則是像他首勝匈奴的陰山。】

劉徹和大漢朝臣沸騰了!

“封狼居胥!”

“冠軍侯!長平侯!”

能憑借戰功封侯,把戰功刻入陵墓裡,劉徹以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可以想象霍去病和衛青對他對大漢有多重要。

還好,衛青已經在朝廷上了,雖然目前職位還很低,但是人找到就行。

“朕的長平侯在此,朕的冠軍侯在哪裡!”劉徹眼神狂熱,剛經過馬邑之謀的失敗,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改變大漢的困境。

br />

【除了皇親國戚外,唐太宗的陪葬墓中還有一些身份特彆的少數民族將領,足可以看出天可汗的包容自信】

【昭陵最負盛名的事是石刻“昭陵六駿”和“十四番酋長像”。】

【“昭陵六駿”是陪伴過李世民戰鬥的六匹駿馬,李世民命畫家閻立本、閻立德兩兄弟設計和雕刻製作,成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巔峰成就】

【可惜,近代時期,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駒被盜走賣給了美國人,目前現存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剩下的四匹為了方便帶走,甚至把它們打碎,幸好被西安民眾發現後阻攔了下來。】

李世民剛剛還在為“十四番酋長像”高興,最近剛剛因為渭水之盟覺得憋屈,聽到這話就知道日後不但能翻身,還能集齊十四個番邦酋長的支持,精神都振奮了,結果馬上聽到自己的馬雕刻被毀:“颯露紫!拳毛駒!”

他的六駿竟然被分屍了,六駿生前都沒有吃過這種苦!

“可恨的侵略者,又是那美國人!”

【“十四番酋長像”是位於昭陵祭壇上的十四位番邦首領的石像,象征著大唐盛世時期歸附大唐的少數民族。】

【可惜,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被毀壞,我們無緣見到】

“哎——”朱元璋也跟著歎氣。

他的偶像是李世民,他也想看“十四番酋長像”,瞻仰學習一下天可汗的風采。

可惜,他也沒見到。

【武則天後來在昭陵也立下了“六十一番酋長像”,一共61尊番酋像,東29尊,西32尊,各分8排,背面刻著名字,可以判斷他們的身份是番邦首領】

【可惜,61尊石像的頭顱都不見了蹤影。有人猜測是被李隆基登基後毀壞,也有人猜測是被外國侵略者斬頭後帶走。】

【個人覺得兩個猜測都大有可能,李隆基也不是第一次毀墓,殖民者更不是第一次斬頭頭偷走】

“哼,武氏!牝雞司晨,荒淫無道!”

北宋時期,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時,不僅對武氏嚴厲批判,還在文中各種造謠武則天的殘忍手段。

>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指天怒罵: “武氏篡位,分明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昭陵還有一塊高6.3米,寬1.85米的述聖記碑,讚頌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內容由武則天親筆撰文,中宗李顯手書】

【其實唐朝時期的皇帝的碑文一般由當朝大臣所寫,比如昭陵的碑誌,所請托者大都是以書名世的士大夫,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但是唐高宗的碑文是妻子撰文,兒子手書,李治死後應該也含笑九泉】

唐高宗位面,李治聽到天幕的話笑了,含情脈脈看向此時的武皇後。

雖然皇後後來自己改名叫“則天”,但是因為天幕說了“中宗李顯”,他便以為武則天最多是以太後身份乾政。

他一直都知道武氏很有政治手腕,也很有政治野心。但李治喜歡的就是這一點,這樣武氏才能跟他一起打壓世家,平衡朝堂。

——其實,武則天也不是武氏給自己取的名字,她給自己造字取名為“瞾”,意思是“日月當空”,說自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普照著萬裡江山。

【對了, “則天”不是她的名字,來源於中宗李顯後來給武則天追封的諡號“則天大聖皇後”。到了玄宗天寶年間,又追尊為“則天順聖皇後”。此後無論怎麼追封, "則天"二字一直沒變。】

李世民很高興: “看來這個兒媳做得不錯。”

《論語》說“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則天”就是取則於天,取法於天。

從唐朝後人追封的諡號可以看出,他們一邊不承認武則天的“武周皇帝”身份,諡號一直都是“皇後”。另一方面依然是承認她的功績,所以一直保留了“則天”。

李世民不知道還有武則天自立為女皇,改唐為周,聽到諡號都是皇後,還以為是很出色的太後。

了不起就是呂後那樣乾政,但是既然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和後面的李隆基都不斷追封美諡,李世民認為自家兒媳肯定比呂後做得好。

【武則天武德昌盛,後世,尤其是對女子打壓嚴重的宋明清,對武則天各種造謠打壓】

【比如萬國天樞,明明是武則天打了勝仗,波斯等眾多國家為了誇讚武則天打造的天樞。李隆基上位後讓人融化了天樞,毀了相關曆史資料,還傳成了武則天自己荒淫無道,壓榨百姓來打造

天樞】

劉娥驚了: "原來史書也不一定是真得?"

關於武則天的天樞, 《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裡都有記載。但是變成了武三思提議鑄天樞,並且變成說是為了打壓唐朝揚武周風采。說強迫四夷胡人出銅鐵,勞民傷財,完全不提武則天打了勝仗的事。

後人貶低武則天用天樞為例子時,都是罵她勞民傷財大動乾戈隻是為了宣揚武周打壓李唐。

【公元693年,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四聯合入侵武周。武則天沉穩應戰,屢戰屢勝。最終殲敵七八萬人,擊退了四國聯軍,大唐周邊的國家徹底服氣,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局面。當時來朝見的國家多達兩百餘,遠非曆朝曆代可以相比的。南到南亞地區的天竺;西到波斯、阿拉伯等地。向東則是高句麗、日本等國家。】

【公元693年戰爭結束之後,波斯國王便帶頭發起了為武周鑄造萬國天樞的倡議。得到了眾多國家的相應,數量多達二百餘個。】

【等李隆基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銷毀萬國天樞。因為萬國天樞過於巨大,唐玄宗強行征調兩個縣的居民來推倒天樞,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天樞整整燒了一個月。洛陽尉李休烈實在看不下去了,寫了一首《詠毀天樞》痛斥李隆基暴行。】

荊咕放出那首詩:

“天門街上倒天樞,火急先須卸火珠。”“計合一條麻線挽,何勞兩縣索人夫。”

【因為曆史對武則天這位女子多有歪曲,比如說武則天鑄天樞是勞民傷財,李隆基強征兩縣百姓來燒毀天樞不勞民傷財嗎?】

【兩百萬斤的銅鐵,你哪怕融了煉製兵器也好啊!就這麼燒沒了,敗家子!】“兩百萬斤銅鐵!”劉邦、劉恒、劉啟和劉徹在不同時空同時發出羨慕的尖叫。

“朕好窮,馬車都坐不起,後世敗家子竟然把銅鐵燒的玩。敗家,真的敗家!”劉邦覺得再看劉盈都順眼多了,懦弱是懦弱了點,好歹沒拿李隆基敗家。

“難怪後面會飄,基礎好,但是不珍惜。一旦得勢就自滿不顧後果。”劉恒認真聽完天幕,他還記得天幕說過這李隆基既親手打造了開元盛世,又親手導致了安史之亂。可能他昏庸並不是因為年

老,而是發達之後原形畢露。

“給朕啊!朕打匈奴多需要!”劉徹眼睛都要紅了,剛剛得到

了名將,但是國庫不充足。漢初時期冶鐵技術還沒有後面盛世時期發達,鋼鐵是很珍貴的。

現在聽到後世皇帝融了兩百萬斤銅鐵,劉徹恨不得隔著時空帶兵去搶!

“的確敗家。”大秦時期,嬴政警告自己的兒女們,尤其是扶蘇, "爾等不許學。"

大秦滅六國就什麼事都不乾嗎?

他若是因為厭惡趙國就把趙國的黃金銅鐵全給融了,曆代先王大概能氣到從地下爬起來群毆自己。

嬴政其實能看出李隆基為什麼這麼厭惡武則天,說白了還是為了權力,就跟他登基後要擺脫趙太後一樣。

但是,嬴政還是不認可,隻覺得李隆基愚蠢。

“惠文王當年殺了商鞅後若是因為殺師之仇不繼續推行變法,也就沒有大秦的今天。”

政敵鬥死就已經贏了,至於政策,隻要好用什麼不能用,他用政敵的政策強大自己,不正好可以氣死政敵。

【清朝時期, 《阿羅憾墓誌銘》出土於河南洛陽,我們才得以從這位波斯國大酋長的墓誌銘裡看到天樞的真相】

阿羅憾是隋唐時期的一位波斯國大酋長,曾經定居洛陽並且任由官職,還曾經出使羅馬,主持修建天樞。

阿羅憾沿著裴矩的《西域圖記》,一直走到意大利,並且在意大利宮廷見到了當時的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並立碑紀念——即“於拂林西界立碑”,沒錯是個立碑愛好者了。

後來阿羅憾返回洛陽,在武則天打了勝仗後,被任命領導諸國主持修建天樞。阿羅撼在自己墓誌銘中也寫道: “為則天大聖皇後召諸藩王,建造天樞”。

天樞全稱“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建於洛陽皇城端門外,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華夏武周王朝萬國天樞、羅馬帝國圖拉真紀功柱、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之首,標誌著華夏在古代國際地位達到頂峰,是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統領萬國、協和萬邦的見證。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因為天樞製作工藝的難度,在世界冶金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李約瑟博士也曾經注意到這一點,並且認為天樞是宏偉的紀念碑。

【可惜,後來這篇墓誌銘與清末時期的其他文物一樣,流失海外,目前存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儘管武則天被宋

明清文人各種抹黑,但是日本人很欣賞她,畢竟日本曆代皇室,出過8位女性天皇!】

武周時期,武瞾暢快地笑了。她感覺到了天幕的維護,現在有了一個猜測。

武周能看到天幕,其他朝代能不能也看到?她覺得很有可能,比如貞觀朝,太宗皇帝被天幕誇了很多次,沒準就是誇給太宗皇帝聽得。

目前天幕一直模糊她的身份,沒有說出她已經自立為女皇,甚至已經改唐為武周,或許是在保護太宗時期的自己。

哦,還有高宗時期的皇後。

再聽到日本的8位女性天皇,武瞾看向一旁面露思索的太平公主: "太平,你聽到了嗎?"太平公主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此時,她腦子裡天人交戰,十分艱難地在兩種念頭之間搖擺。

——她畢竟不是武瞾,一直受保護受寵愛長大,哪怕有了那個可怕的念頭,論行動力到底是不如母親的。

武瞾沒有再說,女兒想要徹底成長,隻能靠自己,說太多隻會反感。她隻提醒: "好好聽天幕,回頭多想想。"

“是。”太平公主目光堅定。天幕說得許多內容她以前從來沒聽過,她一定不會錯過的。

【從華夏的隋朝開始,日本就出了第一位女性天皇,也是亞洲最早的女性天皇,推古天皇。】【推古天皇開始學習漢文化,帶領日本進入了飛鳥時代。】

【推古天皇之後是皇極天皇,全盤學習大唐文化,進行“大化改新”,讓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了封建製社會,對日本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還有元明天皇,開啟了“奈良時代”。元明天皇的女兒元正天皇繼承發展,在位時撰寫史書《日本書紀》,對整個日本曆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到孝謙天皇,依然保持“親唐” “學唐”後得到了最終的成效,開啟了“天平盛世”。】

【是的,大唐的開元盛世由大唐幾任帝王陸續接力後李隆基開啟,而日本的“天平盛世”由幾代女皇陸續接力開啟。】

“這麼多女皇!”太平公主震驚了。

她聽到了,裡面還有母女兩天皇。她的心臟怦怦跳的猛烈,快要從自己胸腔裡跳出來。

原來隻是她不敢想,早已有人做到了!

高宗位面,李治也震驚了: “天皇?日本國的統治者竟然敢自稱天皇?”這不是他的稱號嗎?

【武則天當權時期,對外戰爭26次,戰勝21次,勝利率80%】【但凡李隆基有武則天的武德,也不至於怛羅斯之戰被大食打敗】【但凡宋明清有個武則天這樣強勢而有能力的當權者,也不至於有靖康之恥、土木堡之變】

【可能也有人說,武則天打勝仗是因為大將厲害。李隆基時期沒有名將嗎?】

【武則天首創糊名製度,讓大唐看門第的科舉考試終於落到實處,人才不再被世家把持。文開殿試,讓所有科舉考生從此成為天子門生。武開武舉,從民間選拔優秀的文官武將,從此寒門弟子又多了一條上升路線。】

聽到“糊名製度”,李治有些尷尬,又有些瘋狂心動。他並非不知道現在的科舉名不副實,但是世家的權力坐大,想真正提拔寒門子弟也很難。

沒想到自己沒做到的事皇後做到了,李治看向武皇後的眼神越發滿意。

沒錯,就是要這樣!

哪怕大臣依然對武皇後多有不滿,李治反而堅定地認為是因為皇後觸碰了世家的利益才被忌憚,但是對李家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

【就連刑法也有狄仁傑這樣又會治國又會探案的奇才,科舉武舉給李隆基留下了最重要的兩位人才:救國宰相姚崇和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郭子儀】

【姚崇多厲害?幫助李隆基成就開元盛世】

【姚崇、宋璟與貞觀時期的房玄齡、杜如晦並稱唐朝四大賢相,後宋代的“法醫學之父”宋慈是宋璟的後人,惠及兩個朝代】

【郭子儀多厲害,安史之亂亂了八年,最後是靠郭子儀和李光弼平定的】“果真優秀!”李世民聽到一係列的政策,越聽越心動。

目前大唐門閥世家壓製了帝王的權利,這些很實用啊。

他覺得貞觀朝也可以用。

李世民忍不住再誇一次: “朕這兒媳真是能力卓越!”要是孫媳婦也這麼厲害就好了,尤其那李隆基,就需要這麼厲害的媳婦!

出身世家的大臣們眼神彼此交流一下,沒有直說。他們似乎明白為什麼武則天在後世的名聲不好了,不僅僅是因為是女子.…

【其他朝代沒有名臣名將嗎?看看趙構怎麼用嶽飛的,再看看李隆基怎麼對待詩

仙李白的】【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說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能有幾人】

【哎,不提也罷】【隻可惜,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荊咕查資料時,最心疼的不是武則天也不是李隆基。皇室人員和世家子弟為了政治權力鬥爭,你死我活成敗是非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但是百姓不是。

百姓願不願意去鑄造天樞,又願不願意去焚毀天樞,從來沒有當權者在意過。

他們辛苦服勞役,哪怕累死累殘,也隻是上位者這種龐然大物在權力鬥爭過程中犧牲的一隻不起眼的小螞蟻。

【每每想到唐初幾代帝王辛苦留下的盛世基礎在李隆基手上好不容易發展到巔峰,然後徹底崩塌,就很難受】

【尤其想到李隆基逃亡路上,百姓對他依然很信任,缺水斷糧也要給李隆基送食物,結果李隆基

回報百姓的就是隻顧著跟兒子爭權奪利,辜負了百姓。安祿山叛亂第二年就死了,史思明沒幾年也投降了,要不是皇室父子相爭,哪來第二次叛亂,哪至於延續八年之久!】

【如果李隆基沒有能力也就罷了,偏偏他有】

李隆基不斷被罵,聽到這裡,沉默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也就是後人對自己複雜的感情。一邊欣賞讚美他的能力,一邊怒其不爭,導致了大唐盛極而衰。

“這一次,朕一定不會!”

他要讓大唐盛世,長長久久!

群臣們:盯——口說無憑,不看著點大家一起要完。

【所以,我們評價李隆基就是,無論是粉還是黑,都希望他早點死,能把盛世定格在最美好的時候,權力平穩過渡。後面的帝王沒有藩鎮割據,哪怕平庸也不至於動不動被逼著逃出長安】

安史之亂之後的皇帝們齊齊點頭:

沒錯!

天幕說得對!

哪怕他們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太宗皇帝,但也不至於動不動逃出長安,他們自己不覺得丟人嗎!千錯萬錯,都是玄宗皇帝的錯!

【說回我們的主題,帝王陵。】

【唐朝依然流行厚葬,乾陵主墓室沒被盜,但是陪葬墓被盜。被盜後各類文物仍然出土了4000多件。章懷太子墓出土了三彩鎮墓獸、官宦俑、武士俑、

鞍馬、駱駝等,身材高大,釉色亮麗,是唐俑精品】

【唐三彩俑也是經過不斷發展演化而來的】

【隋朝時期已經有了黃釉俑,這種上釉陶器比漢俑要光滑有亮度。到了唐朝,顏色更為豐富,就有了以黃、白、綠為主的唐三彩釉】

【唐三彩不僅僅是黃白綠三色,也會有藍色,但是藍色比較稀有,因為藍色顏料需要用到鈷,大唐並不產鈷,顏料都來自西域波斯】

天幕放出了許多博物館的經典作品唐三彩。

人物的,動物的,色澤豔麗,造型豐富,最重要的是都很生動,是與前面秦漢完全不同的風格。

【唐三彩有個特點,唐三彩人物面部是不上釉的,因為色釉會流動,上到人物的臉上以後有可能會造成大花臉,所以三彩人物的面部是在整個作品燒製完成以後,再用彩繪繪製人物的眉毛、嘴唇、和頭發,在製作藝上叫作「開臉」。】

【聽到“開臉”是不是想到民間女子結婚前的“開臉”?民間的開臉不知道起源於什麼時候,但是陶俑上的開臉起源於唐朝】

天幕放出一段民間女子出嫁時的畫面。

婦人一邊給新娘開臉,一邊唱《開臉歌》予以祝賀:"左彈一線生貴子,右彈一線產嬌男,一邊三線彈得穩,小姐胎胎產麒麟。眉毛扯得彎月樣,狀元榜眼探花郎。我們今日恭喜你,恭喜賀喜你做新娘。"

新娘低頭嬌羞地笑著,臉上也不知道是激動,還是被毛線扯的,暈滿了紅霞。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唐三彩人物的神情。除了釉色極為出色,唐俑都是仰面朝上,面帶微笑,姿態十分的自信大氣】

【如果說秦俑是寫實肅穆風,寫滿了赳赳老秦的戰士風采;那麼唐俑就是豔麗寫意風,充盈著盛世大唐的□□自信】

【這也是為何我們後世如今依然對大唐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我漢俑也很優秀。”劉邦嘀嘀咕咕,呂雉冷冷翻白眼。要不先去翻一下自己國庫,再去翻一下秦漢陶俑對比圖?

後世的那漢武帝時期或許可以比得過,漢初的陶俑矮小樸素,是他們不喜歡大的嗎?真得是實力有限。

【漢皇陵十墓九空,唐皇陵,同樣如此】【漢皇陵王朝末年慘遭軍閥盜墓洗劫,唐皇陵同樣是被軍閥盜墓洗劫】

【西漢皇陵在赤眉軍

攻入長安後,無一幸免;東漢皇陵被董卓令呂布指揮軍隊大規模盜掘,破壞

殆儘】

【唐朝十八陵除了乾陵,其他的一個不拉也在唐朝末年被節度使溫韜盜光光】

"節度使?"李隆基一直被罵,罵得老臉通紅,現在終於抓到了又一個重要人物,立刻銘心刻骨地記住了:

"溫韜是誰!給朕記住他的名字!"

【古代皇帝們為了避免自己死後工匠泄密,許多都會在陵墓建完後殺死工匠】【為了懲治盜墓賊,各朝各代對盜墓賊的律法都極為嚴格】【然而,都沒有什麼用。】

從先秦開始,就已經有了禁止盜墓的法律。

《呂氏春秋》中明確寫到,對於“奸人盜墓,以嚴威重罪禁之”。

漢初以黃老思想治國,漢武帝後獨尊儒術,主張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寬仁的儒家思想,但在寬和的基礎下,對盜墓賊的懲罰依然很嚴重。

不僅“竊盜者刑” “發墓者誅”,帝王大赦天下時,盜墓賊也不在赦免範圍內。

唐朝時期,法律更加完善, 《唐律疏議》被認為是華夏目前現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東亞最早成文的法典。

《唐律疏議》中對“發塚者”有了明確的刑罰:開挖墓葬者,判處勞役流刑;打開棺槨者,處以絞刑;盜掘然而尚未至於棺槨的,徒刑三年。哪怕是損害陵墓草木的行為,也要擊打一百刑杖和判處兩年徒刑。

而且,王公貴族的墓受到特殊保護,如果發生盜墓行為,看守者因為失職也會受到嚴厲處罰。【唐朝時期,毀墓不僅僅是求財,還成了一種政治行為】

【比如李旦開棺毆打武三思遺體】

【李旦還是以仁厚聞名,有“三讓皇位”的美名,但是再看看李旦的鞭屍行為,以及他讓位的人他的兄弟,他的兒子。就知道,所謂仁義,不過是一種政治博弈。帝王的仁慈,也是看人下菜的,敵人如果相信了他的仁慈,就是被鞭屍的下場】

李治:哪裡不太對?

李顯不是當皇帝了嗎,怎麼李旦也當皇帝了?

李顯也隻大李旦六歲,也不至於死了讓李旦繼位?而且李旦更小,讓位也不至於給兄弟讓。天幕說他讓給自己兄弟,自己兒子,怎麼回事?

br />【安史之亂平息後,盧龍節度使因為當地民眾依然對安祿山史思明崇拜,令人開墓毀棺。結果適得其反,以致於民意更加傾向安、史而背離朝廷。】

【還有李隆基不僅賜死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還大肆毀壞上官婉兒的陵墓,銷毀與二人相關的許多資料】

【李隆基晚年被軟禁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曾經毀人墳墓,結果自己草草下葬】【他篡改曆史時,不知道有沒有想到過,自己也成了後世文人口中愛情故事的主角】

天幕上放出上官婉兒陵墓被毀的陵墓環境,而且陶俑簡陋沒有一件唐三彩,規製很低,壁畫全被劃破毀壞;

還有被發現的太平公主駙馬薛紹的墓,內壁也被毀,留存下來的就隻有石棺床的石板,石棺床都被翻亂了。薛紹的棺木也不見了蹤影。

根據後世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毀壞的痕跡並不是現代或者盜墓賊,也不是因為時間導致的自然風化,應該是在唐朝時期,就出於政治目的進行對磚室、棺槨、墓室進行毀墓過。

唐玄宗位面,李隆基很難堪。

這些事他現在已經做了,哪怕想否認也沒法否認。原以為這件事隻要他不說,百官不敢說,史書不敢記,就不會有人知道,沒想到天幕廣而告之,現在全天下都知道了。

"殺了人還不放過,還要毀墓!”武周位面,太平公主終於憤怒了, “我是他姑姑,薛紹怎麼也算他姑父,太過分了!"

她本來見到李隆基能創立開元盛世還想著或許不爭直接讓位才是最好的選擇,沒想到,她願意讓,但是李隆基不見得能讓自己活。

她難過地看向上官婉兒,一想到上官婉兒死後睡在那麼小的陵墓裡,一切信息都被抹去,就十分難受,甚至覺得對不起婉兒,因為李隆基是她侄子。

上官婉兒卻比太平公主更悲傷。

天幕說,找到了薛紹的墓,墓裡被毀了卻沒發現薛紹的棺木,那太平呢?太平的陵墓和棺槨,會不會比自己的墓被毀地更嚴重?

“是我太天真了。”太平公主拉住了上官婉兒的手,輕聲說道。已經站到了這個位置,注定是你死我活。

武瞾冷眼看著女兒和上官婉兒執手相看淚眼,沒有多說什麼。她端起茶杯輕輕飲了一口,茶水升騰而起的霧氣,擋住了翹起的嘴角……

/>【再說說李唐其他皇帝】

【因為唐皇陵被盜空了,除了文物,能說說的還有李唐皇帝們的死法】【21位皇帝,5個死於磕丹藥,十分齊整,一點也不需要我浪費口舌多介紹】

李世民驚了: “為什麼他們要磕丹藥?哪裡來的方士!”

此時還年輕的李世民不知道,他自己正是大唐時期磕丹藥而死的第一個受害者。明朝時期的嘉靖年間,身穿道袍的嘉靖皇帝取出一粒新煉製的仙丹,看著色澤滿意極了。

聽到天幕的話,嘉靖皇帝含笑撫須: “那些方士之流大多都是騙子,煉製的丹藥自然有問題。朕親自為自己煉製的仙丹,哪裡能是騙子方士能比的。"

說完,他毫不猶豫地把仙丹往自己嘴裡一投,熟練地吞了下去。閉上雙眼: “啊~~~~”

飄飄欲仙,就是這個感覺~

【不過得補充一下,李唐王朝的皇帝們服用丹藥與前朝的秦皇漢武不同,不是為了長生。】

【老李家有遺傳病,普遍身體不好,又是氣疾又是風疾,吃丹藥普遍是為了抑製疼痛。比如唐高宗很有名的頭痛,其實也是遺傳。李世民晚年吃丹藥也是因為舊疾,疼痛難忍,想吃丹藥緩解,結果反而送了命。還有唐穆宗也是因為中風之後身體疼痛到無法見大臣才服丹藥。】

“陛下!”長孫皇後一聽到李家都有遺傳病,急的眼淚都快出來了。

再一聽到李世民是因為舊疾服用丹藥反而送命,連忙握緊李世民的手: “陛下日後萬萬不可吃丹藥!”

李世民也是心有餘悸: “不吃,一定不吃。”

他看向天幕,眼神裡滿是感激。想不到他竟然知道了自己未來的死因,還能有辦法避免,這對整個大唐都好。

隻是不知道,李家的遺傳病天幕能不能也有辦法解決一下?代代體弱太不行了。

【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後,在外節度使割據,在內宦官掌權——而且宦官掌握軍權,很多還是武職宦官!】

【知道宦官不但掌權還掌握武力有多可怕嗎,看看被杖斃的唐憲宗,看看被毒死的皇後,被一鍋端的大臣家族。唐僖宗還認宦官為爹,不知道李世民知道會不會氣死】

李世民剛剛還在感激天幕,聞言情緒頓時一激動,直接吐血: “噗——”

>“陛下!”“陛下!”長孫皇後、大臣們、太醫們,一片慌亂。

長孫皇後連忙扶人,太醫們忙著衝上來紮針的紮針,喂藥的喂藥。大臣們急著給太醫讓路順便自己也要趕緊吃點藥靜靜。

一想到自己和陛下一手打造的貞觀之治在後面被一群宦官禍禍了,皇帝還得叫宦官“阿父”,隻要代入自己,整個都不好了!

李世民稍微清醒了點,緊緊握住長孫皇後的手,不斷強調:“日後選太子妃,一定要有能力的!能壓製住宦官的!”

強勢點不要緊,呂後再厲害,也沒對自己兒子劉盈下手過。劉盈死了不也還是扶持劉盈兒子上位,再後來是劉恒上位,大漢不也穩穩過渡了下來。

天幕還說大漢是整個封建帝製王朝最長久的王朝,他大唐不貪心,第二長也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