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14(1 / 1)

【在東西方的交流中,不僅有和平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樣有著軍事碰撞】

荊咕的語氣一變,背景音樂也變了。

從之前繁榮盛世的鏗鏘華麗,變得哀哀戚戚。

天幕下儘管還沒看到內容,已經預感到不妙了。

【公元751年,大唐與阿拉伯發生怛羅斯之戰,大唐戰敗】

【雖然官方上表示,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沒有乘勝追擊,對大唐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大唐的影響力在周邊國家一落千丈】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西域諸國倒向了阿拉伯】

【而這場原本不需要發生的戰爭,隻是因為將領高仙芝的蠻橫無理】

【在戰爭的過程中,突厥還發生了叛變,這也是導致大唐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唐對藩鎮、對西域的掌控力,從這時已經開始失控】

李隆基有點慌了。

怎麼回事,剛剛不是還誇他開元盛世嗎,怎麼突然就來掌控力失控了?

而且聽起來,還隻是個前奏?

【公元755年,即怛羅斯之戰大唐戰敗後的第四年,安史之亂開始】

【安史之亂也標誌著,大唐由盛轉衰,從此走向末路】

李世民:“都是那李隆基!他怎麼回事!”

如果說昏庸皇帝,那怎麼打造的開元盛世?

如果說開明皇帝,那又怎麼會有安史之亂!

【原本可以快速解決的安史之亂,因為皇室父子奪權,以及皇帝的昏庸拖後腿,足足持續了八年】

【八年內亂,不但導致人口銳減,還導致戰後藩鎮割據,徹底無法挽回的局面。此後的大唐,不過是苟延殘喘】

“陛下,我們的士兵是臨時征兵,沒有訓練過配合不當,隻能防守不能出兵!”

高仙芝、封常清在關中受命平叛,但大軍都在邊關,朝廷剛開始沒有軍隊,隻能在關中和洛陽就地招兵,這樣根本沒有訓練的臨時兵素質差的根本不能上戰場。

但是李隆基不聽,還有小人不斷地進讒言。

“陛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必定是有異心!”

李隆基親小人親到導致了安史之亂,怎麼會突然就清醒。

所以他繼續相信,對大將下了無情的擊殺令:“殺!”

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大將人頭落地。

……

天幕放出的畫面,皇帝明顯拖後腿。

可悲的是,這並不是第一例,如同每一個王朝末世,朝廷從不缺名臣名將拚命救國,更不缺昏庸無能還儘拖後腿的皇帝。

……

老將哥舒翰臨危受命,鎮守潼關。

原本守城有餘,李隆基卻非要讓他出城迎敵,哥舒翰苦苦相勸:“陛下,士兵疏於訓練,以城池為依,防守為主!”

李隆基恐慌中,還夾雜著被背叛的憤怒,失去理智命令:“出城迎戰,必須出!”

副將不忍中,又擔心主將的生命,隻能偷偷勸道:“將軍,您想步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後路嗎?”

哥舒翰隻能悲憤命令:“出城!”

因平時疏於訓練,加上不少士兵是臨時征兵,用絲綢財物征來的士兵良莠不齊,摻雜不少無賴地痞,根本算不上訓練有素的軍隊。

在城內防守還有依靠能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務,一旦出城,面對著準備多年兵強馬壯的叛軍,沒幾個回合,20萬唐軍大敗。

戰敗的20萬唐軍士卒爭相逃亡,以至於踩踏而死,屍體、傷者堆積在一起,堵塞道路,導致所有人都逃不出去。

最後,主將哥舒翰被生擒,被叛軍處斬,李隆基不顧一切,再次逃亡……

【據“中國古代人口記錄”顯示,大唐天寶14年,安史之亂發生的前一年,唐朝的人口創紀錄的達到了5300多萬】

【安史之亂戰後全國僅存1700萬餘人,也就是說,安史之亂戰爭中人口死亡數量超過3600萬,人口銳減60!】

李世民剛剛還看得開開心心,聽到大唐三百年就覺得不妙,再聽到安史之亂,已經憤怒的不能自己。

直到現在人口銳減,直接一口鮮血氣得吐出來,身體不受控製地往後栽倒!

大臣們忙成一片:

“陛下,息怒!”

“太醫!快傳太醫!”

關鍵時刻,還是被叫來前朝一起看天幕的長孫皇後知道丈夫怎麼氣吐血的,及時抱住了丈夫倒下去的身體,心疼而冷靜地說道:

“陛下冷靜,先聽天幕說說安史之亂怎麼形成的,現在避免還來得及。”

太醫及時趕到,帶了急救丹丸讓李世民服下,總算是緩了過來。

“對,朕要冷靜。”李世民強撐著身體坐了起來,咬著牙,“朕要好好聽聽那不肖子孫怎麼禍害了三千多萬的百姓!”

【為了鎮壓安史之亂,唐朝在內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調動鎮守外藩的節度使,從而導致邊疆兵力空虛,國土失守】

【安史之亂後,中央實力大幅度削弱,地方藩鎮明顯強化,藩鎮割據成為常態,動輒發動戰爭,中央毫無辦法】

【安史之亂加速了唐朝的滅亡,將大唐多年累計起來的財富消耗殆儘,人口銳減,國家分崩離析】

【苦苦支撐150年後,農民軍起義,大唐徹底覆滅】

李隆基慌了,憤怒地用大吼大叫來掩飾自己的心虛:“安史之亂,是哪個安哪個史!藩鎮割據,又是哪幾個藩鎮!”

“一群逆賊!一群逆賊!”

【李隆基親自打下的盛世,也由他親手毀去】

【正如宋朝,皇帝們提倡經商,親自掙來的錢,又親自送了出去】

趙匡胤:終於還是來了。

多次憤怒之後,趙匡胤反而平靜了下來。

他冷冷地看著趙光義:來,讓朕看看你的後代如何能禍禍。

【宋朝最大的開銷,是戰爭賠款】

【沒辦法,弱,老是戰敗】

【宋朝交納銀絹的名義不同,給遼朝的叫“歲幣”,給西夏的叫“歲賜”,用現代話語,都是戰爭賠款】

“無知女子,這怎麼能一樣,兄弟之國,給銀絹是平等貿易……”宋朝還有文臣在嘴硬。

或者說,不是嘴硬,隻是洗腦的他們自己也這麼認為。

隻要和平在,富貴生活還在,打不贏就打不贏,能用錢買來和平也得有錢,其他朝代還買不起。

【北宋每年給遼朝銀10萬兩,絹20萬匹。38年間,共計銀383萬兩,絹763萬匹】

【後來再次戰敗,宋朝每年增加至銀20萬兩,絹30萬匹,歲幣的名目改成“貢”】

【這79年間,北宋向遼國輸送的財物,共計銀1580萬兩,絹2370萬匹】

【兩個時間段的數據加起來,一共是1963萬兩銀子,3133萬匹絹】

武德昌盛但也同時國庫告急的大漢君臣集體倒吸一口冷氣:“真是有錢,也真是廢物。”

漢朝還在用銅錢,漢初時天子座駕四匹馬都湊不齊,還得坐牛車,宋朝竟然賠款都不用銅錢用銀子!

“這宋朝為什麼不是大漢鄰居!”劉徹饞的恨不得自己也去搶一把。

這麼弱,而又這麼富有的鄰居,誰看了不想搶一把!

“這大宋經濟繁榮軍事落後,如小兒抱重金過市,注定無法保住。”桑弘羊搖搖頭,又很疑惑,“不過前面不是還說宋朝軍事還有火器嗎?怎麼不行?”

“火器再厲害,也要用得人厲害。”衛青言簡意賅解釋道,看向劉徹的眼神充滿敬佩。

還好他大漢的皇帝明智!

【北宋每年給西夏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這裡面還分種類,常規歲賜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節日與生日禮物銀2萬兩,銀器2千兩,絹23萬匹,茶1萬斤】

【共計持續了約48年,共耗費銀3456萬兩、絹帛7344萬匹、茶144萬斤】

【聽起來是不是很孝順,節日生日送禮,一送就是幾萬銀幾萬絹布,比孝子賢孫還孝順】

宋人集體羞恥!

再怎麼說兄弟之國平等貿易,此時也無法欺騙自己了。

如此巨大的數目,皇帝真要給自己兄弟、給趙家宗室也舍不得給,不是礙於戰爭的危機誰會這麼大方!

【南宋對金國的賠款始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不說每年賠款多少了,直接說總數吧】

【67年時間裡,南宋向金國合計輸送了1485萬兩白銀、1485萬匹絹,外加300萬貫銅錢的軍事賠款。】

百姓哭了。

他們辛辛苦苦掙錢,交稅,自己連田地都沒有,原來這些稅錢都是交給了敵人嗎?

交給那群動不動發兵打仗、殺了他兄弟家人的遼人金人西夏人?

“我說了不能打,不能打,打不贏的,打不贏的……”朝廷上的主和派覺得自己找到了理由,不能打,這明顯打也打不過,還不如不打。

“越打輸的越多,越打賠的越多……”

【宋朝是打不贏,還是沒有名將嗎?】

【不是的,這就要結合前面講過的,儒家對兵家的打壓,趙光義不光彩的上位和戰敗後掩人耳目的逃跑政策】

【從重文輕武到重文抑武,在宋朝當兵,絕對是個倒黴催的職業】

天幕放出了宋朝的將士,並且貼心的給出了解釋。

刺面。

——宋朝的製度,士兵都要刺字。在古時候,刺面是一種刑罰,“墨刑”。士兵臉上被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的低賤階層。

而且,刺面起源於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時軍閥強行征兵,有士兵逃跑便刺面防止逃跑。

到五代時期,士兵被刺面後必須終身隸屬於軍籍,士兵的地位與犯人無異。

地位卑微還不是最致命的,至少能活著。

最致命的來了:“陛下的軍陣圖,按著軍陣擺就行了。”

一張軍陣圖遞過將軍,將軍打開,看著那兒戲一般的軍陣圖,露出苦笑。

按照千裡之外的皇帝的軍陣圖排兵打仗,就是送死!

一轉眼,又來了一個送命的。

“監軍大人到!”副將小聲提醒將軍,“這位可是陛下面前的大紅人,千萬要捧著!”

所謂的監軍大人,面白無須,倨傲蠻橫,一開口標誌性的陰柔嗓音,儼然是一宮中太監。

而當將軍沒能滿足監軍的索賄要求後,作戰時監軍屢屢刁難,撤退不讓撤退,最後導致全軍覆沒……

看著將軍要按皇帝的軍陣圖排兵布陣,要對一個太監卑躬屈膝,劉徹就驚呆了。

“這是什麼昏庸皇帝!”

“這皇帝不是說經常戰敗嗎,怎麼還這麼有自信畫什麼軍陣圖?”

他好戰也沒說自己上戰場,更沒說指點軍陣圖指點排兵布陣,真要都皇帝來,他要武將做什麼。

武將們也驚呆了:“將軍打仗有宦官什麼事!還宦官監軍,你怎麼不讓宦官去當將軍打仗!”

他們隻要一想想自己打仗時陛下派遣宮中太監去監軍,整個人都不好了!

前朝人想不到的是,還真有宦官將軍,童貫。

荊咕的語氣變得嘲諷起來。

【我們封建時期的帝王,有一個共同特色】

【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壓榨血汗錢毫不留情】

【在敵人面前,卑躬屈膝,為了苟活各種出賣人民】

【他們以為,這樣能維持住自己的帝王之位,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曆史會記得,人民會記得,他們將會被永遠的釘死在恥辱柱上】

【但凡那些賠款拿去建設國防,拿去讓百姓和士兵強身健體,不能把敵人逐出家門嗎?】

【皇帝說:朕就不,朕就要當亡國之君,朕開心!】

【希望你百年之後見你家老祖宗時,不會被開國皇帝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