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1 / 1)

0209、非遺申報(3)

這一片民族居住地區,有一種小孩一出生‘會說話就會跳舞,會走路就會唱歌’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很久以前,這一帶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對於歌舞還是很感興趣了,也是很擅長的。

而歌舞,就是以蘆笙及蘆笙舞為主。可是後來,也不知是為什麼,大家對於蘆笙和蘆笙舞都慢慢地疏遠,不再熟悉,也一再跳了,而吹蘆笙的男孩更是越來越少。

在很久以前,就像仰亞一樣,大家覺得這個小孩在吹蘆笙方面有一定天賦,或者說是可塑之材,那就從小兩三歲就開始培養了。仰亞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具體培養他的,就是仰亞的爺爺。

而蘆笙舞,大多數以女孩學跳蘆笙舞為主,所以,也就有那三四歲的小女孩,每逢村寨裡節慶和喜事時,都會被自家的阿媽、奶奶以及姐姐等為她們穿上盛裝,開始跟著奶奶或者阿媽,開始跳蘆笙舞了。有的沒有奶奶、阿媽帶的,也會跟著家族中的姐姐們一起跳。

特彆有趣的是,有那些沒有女孩的家裡,而奶奶或者阿媽又提前做好了女孩子的盛裝,也有阿媽或者奶奶們,把自家的男孩裝扮成女孩的樣子,穿上盛裝一起參與跳蘆笙舞。這在村寨裡也是可以的,不會引起人們的笑話,跳舞的男孩,當然也是那些本身也喜歡跳舞的孩子。如果自己不喜歡,那是抓不來的。

這主要在於,大家欣賞的不是男孩女孩,而是欣賞她(他)們的舞步,還有就是他們身上穿著的盛裝,那是代表著自家奶奶或者阿媽的繡花手藝。

今天,王波他們要拍攝的,也就是包括這些在內的一種自然的蘆笙及蘆笙舞在廣大村民中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民族文化效果。所以,要把從小孩到大人,從田間地頭到團圓舞舞場(在這裡,也就是村寨裡的曬穀場)。可是,這以前可不是叫曬穀場,而是叫蘆笙場。也就是村寨裡各種蘆笙喜慶活動中,所有村民集中跳蘆笙舞的場合。

另外,和蘆笙場匹配的,還有起鼓場;起鼓場,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就是‘起鼓’的地方,就是開始跳蘆笙舞時,第一聲鼓響起的地方。

起鼓場,在這個寨子的最高處,在很久以前,這一帶還有鼓藏堂、有活路頭家,同樣也有‘起鼓場’。每逢村寨裡大型喜慶活動要吹蘆笙、跳蘆笙舞的,必須先由鼓藏頭在起鼓場上敲響第一聲木鼓,並由鼓藏頭家未出嫁的女兒(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由本家侄女代替)。在起鼓場上跳起第一曲蘆笙舞,然後其他的女孩和婦女們才能跟著跳起來,然後才又慢慢地轉到蘆笙場上來,大家一起跳蘆笙舞。

而起鼓場、鼓藏頭、鼓藏堂、活路頭、寨佬、理佬等,也都是在‘**大革命’時才取消的。

現在,要重新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須把這些也都重新啟用起來,也就像縣裡明確說的,這次大型蘆笙暫不比賽,重新設立‘錦雞王’等的蘆笙舞專門‘職稱’一樣。

所以,這一切都是王波他們要拍攝的東西。

第二天早上,一起過來的所謂的趙主任、劉股長等都回去了,具體的工作都由王波他們電視台的拍攝小組來完成。最後編輯出專題宣傳片,再交給縣裡審批。

送走了領導們後,這對於王波他們的工作還更好開展一些,因為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指手畫腳’。

“仰亞老師,這是我們在縣裡找到的一個比較熟悉蘆笙舞文化的老專家提出來的,你看,這些,還有什麼你要修改嗎?”

“嗬嗬,我還能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啊,這些,有好些,我以前也是聽老人們說起過。都沒親眼看見過,他們能這樣係統的提出來,就不錯了,要是我,還不一定能夠提得這麼詳細呢。”

“那你看,這些涉及到的場景和相關的人員,能找到嗎?比如鼓藏頭、活路頭、寨佬、理佬等?”

“嗬嗬,這些人是肯定找不到了,從我們出生,到懂事以來,也隻是聽說過有這麼回事。現在,哪裡還會有這樣的人啊。特彆是鼓藏頭這個人,他是由最先遷徙到這個地方的那一個家族(或者部落)中,最有能力的人來承擔。然後才由他傳給他的後人中最有能力的人。”

“那你知道,原來的這個人到底是哪個姓的,又是哪個家族的?”

“好像就是我們這個姓吧?也聽說,我們這個姓,就是最早遷徙到這邊來的。”

“那看來,我們也隻好找一些寨子裡的老人來,大家商量著,暫時決定一些人來扮演這些相應的人物,這樣我們的拍攝也才能進行得下去啊。”

經過仰亞、王波他們一早上的努力,總算是和村寨裡幾個老人一起,把這件事情定下來了。

其實,很久以前,本村寨裡的‘鼓藏頭’就是仰亞爺爺的阿爸。後來,也有說要把鼓藏頭傳給爺爺,可是後來有了變化,這事也就這樣不了了知。

而現在,幾個老人都覺得,現在的仰亞,很有當年他爺爺的威望,在村寨裡也很有號召力,這個鼓藏頭,就由仰亞來繼承了。特彆是村寨裡仰亞回來後,重新成立了蘆笙隊以後,仰亞事實上也已經在領導著大家朝前走。

仰亞一再推辭,希望村子裡的幾個老人出面來承擔這份責任,可是,大家都一致以為,仰亞是最合適的人選。

有這個結果,是王波他們也不想到的,而這個結果,卻是王波他們最想要的。

“哎呀,仰亞老師,這是大家對你的一種信任啊,我們也覺得你是最合適的人選,要不你就先承擔這幾天我們拍攝期間的這個帶頭人吧,等我們把這次專題片順利完成以後,你們再重新選出新的鼓藏頭也行。”

這還能說什麼呢!能把這次蘆笙及蘆笙舞非遺申報的事做成功,比什麼都強。

仰亞答應了。

其他的幾個人物,也很快就定了下來。這樣,拍攝也就馬上可以開始了。

今天的拍攝,就從蘆笙舞的起舞——‘起鼓’開始——

在仰亞他們這個民族,木鼓,是民族的象征。

這個民族,是一個戰爭民族,很早以前,就是因為戰爭,而在戰爭中失敗以後,才形成了長期艱苦的跋涉,也就是漫長的遷徙。

在遷徙的過程,木鼓仍然起到一個號召同族、抵製戰爭、跋涉前進的號令。所以,木鼓,在整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已經成為了讓人尊敬、讓人崇拜的‘神物’。所以,直到現在,本民族的各種活動,都還是以‘木鼓’作為號令。

每逢盛大節日跳蘆笙舞,也是村寨裡的大事,所以,也必須從‘鼓’開始,這也才和有了起鼓場、起鼓舞。

還好,村寨裡的幾個老人,對於這些還稍稍能回憶起來,仰亞也還有一點點印象。

最老的鼓藏堂,是在村子裡最高的地方,也就是那一棵高大的楓樹下。原來的‘鼓藏頭’也就是仰亞爺爺的阿爸就是住在那裡。今天的拍攝,就從那裡開始。

被‘委任’的新的‘鼓藏頭’仰亞老師,重新穿上了大家認為以前鼓藏頭應該穿上的高大雄偉的長衫,並且戴上了帶有長長的牛角的大沿帽。而仰亞本身的身高也是很高的,這一穿上,一個古代帶兵打仗的大將軍的形象就出來了。

還真有那麼幾分形象。

新的‘鼓藏頭’家沒有女兒,隻有找到一個仰亞家族中的女孩,由她穿上節日的盛裝。

仰亞帶著盛裝女孩,就在那棵大楓樹下擺起了香案,梟梟香煙。仰亞也開始振振有詞地念了起來。

而王波他們的拍攝也從現在開始了。

這是‘起鼓’時,開始的祭祀。也即是喚醒木鼓,告訴祖先,我們又要開始吹蘆笙、跳蘆笙舞了。

祭祀完畢,三通鼓罷,盛裝女孩在‘鼓藏頭’的牽引下,慢慢地來到了起鼓場。

這是位於鼓藏頭家,也就是那棵高大的大楓樹下面的一個不大的平台。整個平台成圓形,都用鵝卵石成規律狀鑲嵌而成,表面形成一個鼓面的形狀。看來,這一個村寨,處處與鼓分不開。

所有的人,包括王波他們那些‘設備’都被搬到了這裡,這裡是今天第二個要拍攝的場景。王波他們也在鼓坪的四周各個適合的位置繼續把他們那些長槍短炮架了起來。

那個用木支架子支起來的木鼓,被放在了起鼓場的中央。

“王波,可以開始了嗎?”

“這個,可能有些複雜,可能你們還是要先跳一遍,我們才知道應該怎麼拍。”

這樣,穿著‘盛裝’的‘鼓藏頭’又在起鼓場中央的木鼓旁邊,端起了一隻大牛角,牛角裡倒滿了滿滿的一角酒。

仰亞又默默地念了些什麼。

最後,他舉起牛角,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後噴在了木鼓上面。這樣重複了三次。然後從旁邊人手中接過鼓槌‘咚咚咚’三聲鼓響。旁邊的蘆笙手接著鼓聲,開始吹起了蘆笙。

蘆笙吹起後,‘鼓藏頭’家的女孩,走到了中央的木鼓旁邊開始跳起了蘆笙舞。

一圈、兩圈、三圈——

其他的幾個同樣穿著盛裝的女孩也跟了進來,也開始跳了起來,後面其他的婦女們也走了進來。

“仰亞老師,可以了,叫大家停下來,重新開始,我們可以拍攝了。”

聽到王波的喊聲,仰亞才領著大家停了下來。

“仰亞老師,你等一下,等我們把所有的機位再好好地調整一下,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拍攝了。”

王波和大胖在各個機位把鏡頭又重新檢查了一遍,然後回到他們自己的機位前。

“仰亞老師,開始了!”

仰亞又重新走進了起鼓場——

“好!”這一個環節,又一遍過。

就在王波他們還在起鼓場拍攝時,寨子上大的蘆笙場裡也響起了蘆笙,好像在對著這邊呼喚。

仰亞他們,要移到大蘆笙場去了,也就是現在的曬穀場上。

又開始了這個階段和昨天差不多的大型蘆笙團圓舞了。這樣,就可以接上昨天拍攝的場景了。

而就在王波他們今天在拍攝祭鼓、拍起鼓舞時,另外的幾個拍攝小組早已經開始了其他幾個場景的拍攝。

蘆笙舞來源於本民族的生活中,來源於本民族的一個個家庭。

另一個場景中,電視台正在拍攝一個男孩,由爸爸正在教自己的小兒子吹蘆笙。

就在一處梯田旁邊的一棵大樹下,兩堆草垛,利用著大樹的枝丫,把一根木柱子的一頭插進地裡,另一頭用繩子緊緊地纏在大樹枝丫上,中間就是金黃色的草垛。

一頭牛帶著自己的牛崽,在一旁悠閒的吃著草。而就在大樹下,一個好像剛剛從田裡走出來的爸爸,仍然卷著褲腿,就坐在大樹下的乾草上。他身邊是一個剪著小蓋頭的、五六歲的男孩。小屁股坐在自己的一條腿上,側著身子,正在津津有味地聽著阿爸吹著蘆笙。

‘阿爸’一邊吹著一邊側臉、慈祥地看著‘孩子’。

那管蘆笙有些短,很顯然,那是孩子用的蘆笙。是小孩拿過來、纏著剛剛從田裡犁著田上來的‘阿爸’教他吹蘆笙。阿爸的臉上,雖然疲憊但卻幸福地教著孩子。

孩子是那麼的認真,他早已經進入了優美的蘆笙曲裡面——

另一處,一棟吊腳樓裡升起了梟梟炊煙,幾個白發的奶奶坐在房前的美人靠上,一邊繡著花,一邊唱起了歌。兩個小女孩,搬來小馬紮,就坐在奶奶們的身邊,把奶奶的繡片拿在了自己手上,左看看右看看。而另一個女孩,也學著奶奶們的樣子,拿著針和線,像模像樣地‘繡’了起來。她們手在不停地繡著,而嘴裡卻在唱著歌。

那就是在跳蘆笙舞時,要唱的曲子。

兩個小女孩也在跟唱著——

這就是今天,王波他們正在拍攝的有關蘆笙舞的主要場景,當然還有更多的要拍攝的鏡頭。

明天,王波他們還要進行。

而就在今天,大家收工回家(一起回仰亞家,這幾天,王波他們就由仰亞老師那裡‘接待’)。

他們剛剛到家,天也剛剛黑下來的時候,去接木根爺爺的蘆笙手也回來了。

當然,一起來的,有木根爺爺,還有王波的同學——寅虎。